APP下载

试论我国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2012-12-29王森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4期

  摘要:通过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的探究发现,虽然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关注创业教育,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仍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可以推广或借鉴的成熟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如何构建和保障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和重视的同时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广与改善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一词即由“企业家精神教育”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企业家精神教育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将企业家精神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国内通常将企业家精神教育称之为创业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高校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家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进入社会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改革开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自90年代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阶段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研究的开展,一套科学有效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解决当前形势下的就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关注创业教育,但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创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单一;创业教育的认识片面等方面。以下对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许多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其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创业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应付、变调等问题。
  一项关于温州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温州大学生中,分别有35%和48%的认为创业活动就是“社会实践”和“经营活动”,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才干”,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营利”。此外,许多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计划的认同和期望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盲目跟潮,不能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业,这是由于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所造成的。
  (二)多数高校没有开展全面、有效的创业教育
  除几个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外,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仍然非常有限,都局限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科技创新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以及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这些形式都是采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创业教育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不难发现:这种创业教育模式没有上升到理念指导的层面,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如不能清晰地区分各学科知识与“创造性”目标的内涵及创业型人才的理解之间的关系,学生创业意识以及创业综合素质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也不能完整地构建起来。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大赛主要关注的是少部分学生的骄人业绩,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精英化痕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由于自身因素以及诸多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参与其中,只是在少数的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形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局面。
  (三)缺乏优化的创业教育环境
  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学生创业的基石。然而,当前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首先,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再次,对于政府层面,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工商、税务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创办公司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上也未见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总体上说来,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虽逐渐在接受和推广,但在整体上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仍旧不是很健全,对创业教育的推广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研究也显得迫在眉睫。
  二、基于专业嵌入式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正在逐渐接受和推广时,但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在临近毕业期间才开设,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课程没有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缺乏实用性和新颖性,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未能发挥创业课程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基于专业嵌入式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架是:以公共课为基础,专业知识嵌入为主体,引入导师制,多种形式加强。
  (一)开设创业教育公共课,加强学生创业意识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了相关公共课程,少数高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开设创业教育公共课,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低年级开设创业教育公共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增强创业意识教育。在意识上给学生打预防针,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二)专业知识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优势
  课程教学可以积累和深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在专业课教材、教学大纲等加入创新创业相关内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和个性化。一方面可以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兴趣和热情,不断捕捉创新创业良机,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为今后基于专业的创业的可持续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大学生创业盲从、项目选择不理性等现象。
  (三)引入指导教师制度,增强体系实效性
  逐步建立高校创业研究机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久发展离不开研究工作的支持。高校是科研活动的主阵地,高校教师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鼓励他们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创业教育的兴趣,“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大学生创业也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力求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创业的潜在素质和能量,指导老师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后备力量,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创业路上少些荆棘。
  (四)“创业规划大赛”、“企业家讲座”、“创业园”、“后续服务跟踪”等多种形式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企业家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要通过上级团组织组织的类似“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的比赛、学生处组织的一些活动来体会创业实践。中国高校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开展不同的创业实践,对低年级大学生开展创业启蒙教育活动,如参观工厂企业,举办创业者系列讲座;对中高年级大学生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如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研究等;对研究生则给其直接参与真实创业实践的机会,如进驻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参与社会创业等;也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或研究课题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
  在不同形式、不同阶段的创业教育上对学生进行从创业意识到创业精神,再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想创业,会创业,能创业,从而避免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之间的不协调,为学生将来从事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业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不能单一、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其实,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需要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形成一种合力。教育部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原学生司瞿振元司长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大学生创业管理与教育研讨会时表示:“大学生创业刚刚开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大学生中培养创业的意识、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素质,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大学生创业永远是年轻的事业,是年轻人的事业,总是不断有新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所以总会遇上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在新的环境下,创业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
  总之,我国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要都不允许我们再犹豫和观望。“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指导目前的创业教育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的创业教育应该引入教学计划,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应该注重学科建设。在顺应国际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为学科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也为国家发展知识经济,加速知识资本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