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排水量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2012-12-29徐洪祥马俊园杨奥李宝明徐英男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4期

  摘要:船舶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舶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舶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空船重量由试验可以精确得出,所以计算出总排水量就可以得出实船载重量。船舶排水量的快速精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对船舶排水量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从原理到实例应用,进行对比与分析,详细阐述了这两种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其中详细讲明了船舶排水量计算中的一些修正公式。
  关键词:首吃水;尾吃水;舯吃水;计算平均型吃水;中拱;中垂;纵倾;排水量
  在船舶建造完成后以及在营运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船舶的排水量进行计算,以确定船舶实际的载重量。由于船舶的重量分布不均以及船体自身的型线因素,导致船舶实际装载状态下有中拱、中垂及纵倾的现象,在计算排水量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这给船舶排水量的计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部分船员在船舶的实际航运中,对上述因素在不同排水量修正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误区甚至误解,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相关规范以及日常工作的经验,我们给出了两种快速准确计算船舶排水量的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且在计算船舶排水量时,对中拱、中垂及纵倾修正公式在不同计算方法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计算方法一:目前,在国际船舶行业标准中,进行倾斜(或称重)试验中,计算排水量所使用的方法如下(概括为计算平均型吃水+纵倾修正法):
  dP=1/8(dF+6dM+dA)①
  dT=dF-dA②
  式中,dP为计算平均型吃水;dT为首尾垂线处吃水差;dF为首垂线型吃水;dM为船舯型吃水;dA为尾垂线型吃水;SG为试验时的海水密度。其中,dF、dM及dA三个数据都可以通过对船舶吃水标志处的吃水进行读数,然后通过换算得到。SG则可以通过现场,对海水进行实测得到。在有了上述参数值后,通过公式①计算得出dP,通过公式②计算得出dT。在得到dP和dT两个数据后,再查找带有纵倾值的静水力表。但由于dP和dT往往与静水力表中的数值有一定的差别,需要用插值法来得到船舶实际标准海水密度下的排水量D1,再经过密度修正,最终得到实船排水量D=D1*SG/1.025。
  计算方法二:在船舶的实际营运过程中,船长或大副在计算船舶的排水量时,往往采用另一种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只需要正浮的静水力表即可完成全部的计算过程。下面将这种计算方法介绍如下(概括为:平均型吃水+纵倾修正+中拱、中垂修正):
  dM’=1/2(dF+dA)③
  dT=dF-dA④
  式中,dF、dA及dT与方法一相同,dM’为船舯平均型吃水。在得到上述数据后,进行如下步骤的计算:
  每厘米吃水吨(TCP),漂心位置(LCA)可以通过查静水力表得出。
  1.排水量D1。(正浮状态下的dM’所对应的排水量,查静水力表得出)
  2.纵倾修正
  (1)纵倾修正D2=–100×TCP×(dA-dF)×(LCA–Lpp/2)/Lpp
  (2)中拱中垂修正D3=100×TCP×(3/4)×δd(δd=dM-dM’)
  3.海水密度修正:试验时的海水密度为SG
  D4=(D1+D2+D3)×(SG–1.025)/1.025
  4.实际最终排水量为D=D1+D2+D3+D4
  通过以上两种排水量计算方法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其实道理上是一样的,两种方法都进行了纵倾修正,中拱中垂修正及密度修正。
  (1)中拱中垂修正:dP=1/8(dF+6dM+dA)=1/8(2dM’+6(dM’+δd))=dM’+(3/4)×δd
  (2)纵倾修正:国标规范采用的是直接读取静水力纵倾表表的方法,完工装载手册中的纵倾修正公式(dA-dF)×(LCA–Lpp/2)/Lpp=(LCA–Lpp/2)*tgα=▽d,即纵倾修正D2为▽d所产生的排水量(见图1)。
  上述纵倾修正公式是在假定漂心位置不变的情况得出的,如需要更精确的计算,需对漂心进行二次修正,使用公式:
  D2=–100×TCP×(dA-dF)×(LCA–Lpp/2)/Lpp+50(dA-dF)2/Lpp×dM/dZ⑤
  公式⑤的第一项为一次修正,第二项为二次修正(二次修正为漂心引起的修正)。dM/dZ是平均吃水dM处厘米纵倾力矩(MTC)变化率,可取吃水为(dM’+0.5)和(dM’-0.5)时MTC的变化值。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散货船,当船舶纵倾小于0.3m时,不需要进行纵倾修正,当船舶纵倾大于0.3m且小于1m时,仅需进行一次修正,当船舶纵倾大于1m时,需同时进行一次修正和二次修正。
  举例8万吨N243船舶进行分析计算,dF=2.502,dM=3.011,dA=3.780试验时海水密度为1.025t/m3。
  运用第一种方法dP=1/8(dF+6dM+dA)=3.0435m dT=dF-dA=-1.278m,通过查静水力表利用插值法可得出试验时船舶排水量为16574.7t。
  运用第二种方法dM’=1/2(dF+dA)=3.141 D1=17462.8t
  D2=-100×60.1×1.278×(120.32-222/2)/222+50×1.2782/222×(808-750)/1
  =-322.5+21.3=-301.2t
  D3=100×TCP×(3/4)×δd=100×60.1×0.75×(-0.13)=-586t
  D4=0
  D=D1+D2+D3+D4=17462.8-301.2-586+0=16575.6t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两种方法的排水量仅相差0.9吨,相对于16570t的量级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与专业软件NAPA计算得出的结果误差也在2吨之内,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运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手算,可以快速得出精准的排水量,并且在静水力表中有纵倾的排水量表格的情况下,使用给出的第一种方法能够非常简单快速的计算出结果。
  综上所述,对这两种计算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这两种不同的计算公式,对于船舶排水量的计算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CB/T3035-1996)[S].
  (作者单位: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