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012-12-29李淑聪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4期
摘要:国企改革是目前国企发展的重要内容,国企改革涉及到国企资本、债权以及企业和员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同时,在市场经济下,国企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财务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目前国企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国企财务风险的表现以及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国企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体;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其活动中由于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使企业的财务实际收益与期望的收益发生偏离,进而导致企业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就财务风险的本质而言,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性的风险,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针对自身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事故的发生事先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案,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根据国企自身的发展实际,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对企业不利影响的行为过程。在国企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保证资金的合理、稳定和持续的运转是其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国企中的不断推行,财务管理成为国企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国企财务风险管理是国企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国企财务风险的表现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伴随着资本运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因此,国企财务风险从资本的运营过程分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和分配风险等。
(一)筹资风险
国企财务对资本的运营首先是从筹资开始,所谓筹资风险是指国企在筹资过程中出现的到期无法偿还本金,无法支付资本成本而给企业带来困境的一种可能性。国企的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负债规模和结构不合理的风险,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规模大,员工数量多,如果企业出现负债情况,其负债规模也相应较大,负债形成的利息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进而企业的经营收益也会相应减少,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相应加大;另一方面,国企的财务杠杆系数伴随着企业负债率的升高而不断加大,因此,企业的负债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第二,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金融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国有企业的筹资必须依赖金融市场,因此,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就可能会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的风险性。
(二)投资风险
国企的投资风险是指国企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投资实际结果与投资预期结果相偏离,进而影响了企业经营收益的一种可能性;根据国企的投资特征,其投资风险可以分为:投资结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以及投资组合风险。国企的投资结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在投资总量中对各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的协调不合理而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项目风险是指企业在对投资的项目进行选择时,由于项目选择的不当而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性;投资组合是国企投资人所持有的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等组成的一种集合,企业的投资组合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好可能会导致股票的下跌,导致企业债券的持有人无法收回本金等一系列的风险;市场风险,例如市场行情的波动会使持有的股票、期货合约的价格随之变动进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通货膨胀风险,例如通货膨胀会使钱贬值,失去了原有的购买力,通货膨胀的加剧会对企业的金融性资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经营风险
国企的经营风险是指国企筹资、投资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售效果不佳,导致企业需要收回所垫付本金的一种可能性;在国企的经营风险中,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主要的风险之一,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但实际所产生的收益却无法回到投入资金起点的风险。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除了宏观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有企业的经营政策、企业的信用度等因素。
(四)收益和分配风险
国企收益和分配风险是指国企在对其收益进行分配时,由于收益和分配的不合理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一种可能性。国企的收益和分配风险主要包括收益的确认风险,即企业在对其收益进行确认时由于确认不当而对其收益分配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二、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致力于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设中,尽管目前我国的国企改革和国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就其财务风险的管理来说,仍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国企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是风险产生的主观因素,也是国企财务风险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国企财务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因此,国企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其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国企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如何应对财务风险方面的能力上有所缺陷。
(二)国企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所有性质的企业一直备受国家政府的扶持,使得很多国企在国家的庇佑下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意识,导致一些国企债务负担过重,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现象。
(三)国企财务管理主体和责任制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国企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主体和财务责任制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企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的财务主体缺乏整体性,其财务的责任制不清,问责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实施;在国企改革中,不仅在改变企业形态上出现了问题,在企业的资产重组、企业的合并或分立等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国企改革中的债权债务处理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企的财务运营风险。
(四)国企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国企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很多国企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无章可循,企业财务的运营困难重重,财务管理人员职责不到位,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国企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规划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对资本的使用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国企很少会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以及资本使用时间的不同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在资金的分配上缺乏战略性的思维,导致企业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进而加大了国企的财务风险。
三、国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国企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树立风险意识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企在市场经济中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国企在拥有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的发生,如果国企在财务运营和决策方面不当,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度的风险。因此,提高国企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树立高度的财务风险意识对国企来说迫在眉睫。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就要求国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以身作则,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尽可能的减少财务工作的失误和错误;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保证财务信息的通畅,以此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
(二)明确国企财务管理主体和责任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
介于目前国企财务管理主体和责任制不明的问题,在对国企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解决好国企财务管理主体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明确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就要求实现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资本化、人格化以及明晰化。同时,明确国企的财务管理主体,也要充分实现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明确企业的管理方式,划分企业上下级的职责界限,并在利益关系上实现推动和约束的并行,进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在国企改革中,企业要全面的对其债务进行核实审查,明确债务责任制,并综合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协商、债务重组以及债务转化等方式来减轻债务的负担,防止债务责任的推卸,妥善的处理好企业员工的债务问题,对企业上下拖欠的各项费用进行实时清理,做好入账记录,制定出明确的债务管理规范。
(三)完善国企财务风险的控制制度
在国企中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是国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财务控制制度时,一定要根据国企内部的管理和组织结构,严格按照层级要求完善财务收支的审批、审核等制度,明确责任制度。同时,针对国企的财务会计工作,明确要求各部门根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职责;除此之外,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行程明确的规范文件,强化规章制度的运行,行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采取措施,强化管理,减少国企负债压力
首先,针对国企改革中人员冗余的问题,适当采取主辅分离的措施,以此来减轻国企负担,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企业成本,降低国企的负债压力,以此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其次,做好企业辅业资产范围的划分和界定,以大力发展国企主业为目标,增加企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企业辅业活动,壮大企业力量,合理的确定国企的辅业资产,减少企业的负债压力。另外,做好企业主辅分离的经济型补偿,尤其是要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以及冗余人员安排等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保证分离资产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减少负债压力,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五)做好资本的战略规划,提高资本的利用率
资本是国企发展的核心力量,国有企业的资本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对国企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就必须做好国企资本的规划,在保证必要的资本量的基础上,实现国企资本分布的优化,通过财务部门的统计、核查以及国企资产的增值情况等做好充分的监管,并在总体上制定出一个资本战略的规划,并在此规划中突出资本战略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国企的实际情况,加大国企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一改过往资本分散、资本使用率低下的现状,努力将资本向核心竞争力集中,实现国企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国企资产增值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我国国企必须重新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充分认识到自身财务管理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措施和方法,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提高国企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做好资金的规划和战略使用,根据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国企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做好事先准备,未雨绸缪,强化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国企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新礼.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