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2012-12-29赵卫东金江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4期
摘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造成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壁垒,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信息化发展水平低;并提出了一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如消除中小企业发展壁垒,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中,数量占99.3%,增加值占69.1%,税金占54.3%,利润占66.8%,从业人员占77.9%。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有必要深入分析造成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壁垒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面临的壁垒呈现以下一些特征和趋势:一是经济性、管制性壁垒同时存在。由于过于严格的规模要求以及各种规制性限制,民营企业难以进入电信、金融、石油、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二是虽然政策性壁垒逐渐降低,但技术性壁垒依然很高。技术性壁垒具有很高的隐蔽性,或是手续审批繁杂、环节多、条件苛刻,或是既得利益格局下的资源垄断使后来者缺乏生存空间。三是在新兴产业领域也存在壁垒。在资质审核、程序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对资本实力、从业资历、技术水平方面的过高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小企业排挤出新兴产业。
(二)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信贷融资仍然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主渠道,信贷资源的结构性失衡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全国工商联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2000-2010年,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比例不到20%。实际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大大降低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大型企业难以抑制低效率投资冲动,中小企业仅有的信贷额度不断被压缩,不得不求助于代价高昂的民间借贷甚至是地下金融体系。当前民间融资利率负担达20%-60%,地下金融利率负担高达60%-120%,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三)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
当前,劳动力、土地、电力等要素供应日趋紧张,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稳定经营。例如,广东用工缺口达20%。长三角地区用电量平均缺口达30%。江苏约2/3企业存在建设用地困难。生产要素的成本大幅上升使中小企业利润大幅减小。2010年,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同比上涨9.6%,多个省份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增长率上调超过20%。根据《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率不足3%。美欧债务危机使中小企业传统的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的加剧使国际市场收缩、升值通道中的人民币使外汇风险加大,这对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了重大冲击。此外,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初步统计,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收费项目上千个。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低
信息化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将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信息化建设比较盲目,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普遍较为缺乏,尤其缺乏懂信息化、懂管理、懂业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策
(一)消除中小企业发展壁垒
建议有关政府部门消除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有形和隐形壁垒,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快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针对不同垄断行业的特点,分别制定垄断行业放松管制、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步骤与路径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二是加强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立法工作。依照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的原则,尽快修改《电信法》、《铁路法》、《电力法》、《航空法》等有关垄断行业的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获得与国有企业同样的法律地位和待遇。三是建立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援助机制,在融资、人才引进、政府采购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援助。四是调整和改进行政审批制度,逐步减少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和备案制。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有效拓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实施优惠的贷款政策,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例如,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加快发展和创新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债券和信托投资券,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部分运营良好的中小企业采用普通债券及可转换债券等模式发行企业债券。大力发展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机构,鼓励设立地方性中小银行,并给予优惠政策。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并采用灵活定价机制。
(三)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对向小企业税费进行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收费项目。例如,清理、取消部分涉及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降低部分项目的收费标准。对于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不得继续收费或变相收费。对小微型企业,减免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收费。抓好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工作,逐步解决服务业企业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延长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享受范围。
(四)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选取一批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组织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对其他企业负责人开展案例培训,提高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价值的认识。技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其他有关资金适度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倾斜。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规范》,对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价格等进行规范。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欺骗用户、冒牌、盗版等行为。积极组织中小企业与信息化服务商对接的活动,如对接会、博览会等,促进供需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合作机会。支持信息化服务商展示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成功案例,开展信息化体检等活动,为中小企业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依托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支持第三方搭建中小企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持信息化服务商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SAAS平台、云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并在平台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结束语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切实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难关,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DB/OL].www.miit.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