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2-12-29荣进马艳迟宏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4期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文章在评述相关理论基础上,阐述了从产业结构变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并论证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当中,主导产生占据了主要的动力,通过不断的技术研究与进步,推动出了新型产业的出现,并且也推动了产业结构不断地向着高级化的区域发展。技术的研究与进步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地深化了产业的分工。高新科技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改造了传统的产业模式,这也是我国针对传统产业的发展所提出的最基本的应对策略。不断地将先进设备引入到产业当中,合理地规划与管理重工业,做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配套设备的吸收与消化,才是产业结构升级当中的重点。
  一、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一)结构问题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问题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社会分工正在日益的细致化,随着急剧增加产业部门,也使得部门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导致相互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这也显示出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需要具有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就使得经济结构调整效益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在现代的经济增长当中,另一点较为显著的变化则是持续高增长。从一般情况来看,对于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以及配置等决定了持续高增长,而资源配置会出现何种效果则取决于结构状态。另外较为显著的变化则是大量科技技术的使用。也可以那么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现代经济的高增长率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不可能在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地进行新科学技术的分配,科学技术只能够被某些特定的生产部门吸收。所以,首先是在特定的部门当中出现了创新技术,然后才逐渐地扩展到其他的部门当中。因此,对于总量的增长来说,技术创新是结构关联效应的产生而最终实现的。
  (二)产业结构变迁加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而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经济一定程度的增长。之所以产业结构变迁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加速作用:其一,主要是由产业部门之间增长率不同而造成的。因为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增长率的不同,为了加速与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就需要将增长率较低的区域内的经济资源逐步转向到较高的区域,也只有实现这种经济资源的转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经济增长,增长率较高的区域才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以备使用。如果没有进行此类资源转移,增长率较高的区域就不能够实现资源的增长,或者说是增长较为缓慢,而产业结构出现变迁的过程就是此类转移过程。因此,只有在结构变迁当中以一定的资源转移作为其内容,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经济增长加速,如果没有这种变迁,经济增长就会较为缓慢,甚至是不出现经济增长。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不仅有利于经济运行的实现,又能够反映出资源配置的效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演进,其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结构的变迁与调整。所以在经济发展当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最为永恒的主题。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增长与发展来看,其新趋势已经是结构优化和调整,最终实现了质量与效益提高的经济增长,形成了结构效益的增长。从这一个意义上来看,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为抓好结构调整。
  二、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经济总量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的问题。
  1.第一产业集约化的程度较为低下。从目前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对于农产品来说,生态、水资源等等都约束着正常的供给。目前的农业生产大多数都属于小规模的经营,不能够形成统一的规模,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的生态化与现代化。
  2.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从数量上推动第二产业增长。在第二产业上,主要是依赖机械、能源、房地产等等,在这些产业当中,以技术、附加值为主的行业水平不足,导致了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过高,而工业技术的密集型偏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第三产业依然满足不了需要,尤其是没有形成行业当中需要的,并且较为规范与系统化的法律法规。
  3.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非正常趋同等问题。在地区都遵循着“GDP至上”,而相对落后的地区依然对于先进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律与模式进行照搬,完全忽视了自身在产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重复性的建设比比皆是,导致只从数量上增长,而忽视质量,导致产能过剩,而此类问题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能源与资源的消耗程度较大;二是在国际经济的竞争当中,我国的企业缺乏核心能力,导致贸易摩擦急剧加大、贸易条件日益恶化;三是三次产业之间不存在良好的协调性,导致就业矛盾日益严重。
  (二)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1.体制因素方面。从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来看,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旧体制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适应新兴工业的制度尚在健全之中,这就成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因素。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一是财政体制存在部分缺陷,而政府拥有的要素配置权以及资源过多;二是在经济体制当中,劳动力成本以及生产要素(如土地、环境等等)出现严重的操作行为,没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从客观上来讲,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三是行业、地方垄断较为严重、信用制度不全等等,提高了交易成本,制约着专业分工的形成以及该区域内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阻碍。
  2.发展模式方面。在目前的产业结构矛盾当中,经济发展模式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过于依赖出口与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方式、GDP追求过度、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要素的形成没能够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导致了环境与生态面临较大的压力,投资需求出现了失衡;二是在全球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在我国的产业大多数都处于低附加值制造、加工的环节当中,而过度依赖国外品牌、研发、供应链管理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这也就导致了工业部门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产业结构变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建议
  (一)合理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
  在劳动力与资源方面,我国的西部与中部地区具备相对的优势,而在资金与技术等方面,则是东部占据一定的优势,也就使得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当中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以及不同的路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区域性的分工,将产业进行转移,进而将区域内的劣势逐渐转换成为优势,从而形成具备相应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协调发展作为其内容的经济格局。此外,通过产业的转移以及市场机制的改进,从而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从而逐渐地将地区经济的差距缩小。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加速推进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证实了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发展。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完全有效的。优化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坚持科学化的发展观,确定不同区域中的主导型产业,防止区域之间违背比较优势原则,从而导致非正常趋同问题的出现,因此要使其按照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从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三)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以及创新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改造当中利用高新技术,而人才才是技术产业研发的最可靠保证。从目前情况来看,高一层次的人才出现了严重的外流,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且整体素质相对偏低。所以,在期间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以及教育改革。在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时,需要在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开发方面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对于具备一定创新能力、成长潜力的人才,需要给予其足够的空间让其发展,保护并且鼓励他们不断地积极创新;对于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才,则需要尽可能地让其带头,创造适当的条件;对于市场意识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则需要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才干,予以重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对各类人才予以政治上关心,在经济上进行扶持,其中尤其需要注意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特殊岗位政府补贴制度,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与生活方面的需求。在岗位聘用方面,实行岗位聘用制度,实现共享的高层次的人才管理,健全人才市场,加快人才及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用自身的真诚吸引人才,用自身的优势留住人才。
  总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发展产业之间的关联与集聚效应的正常发挥加以关注,还需要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区域经济是否能够发展,或者是在何种时间段能够实现,与产业结构的变迁有着很大程度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吕志坦.泉州各县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