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菜贱伤农”事件的反思
2012-12-29彭海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4期
摘要:多次“菜贱伤农”事件的发生,除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跟风种植、游资炒作以及缺乏农业产业化支撑等因素之外,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增强集体统一经营层实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菜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菜贱伤农;小农经济;集体统一经营层;集体经济
重庆奉节的脐橙又滞销了。橙农愁容满面,橙子经销商也无能无力、自身难保。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报道了相关信息,呼吁人们帮助橙农渡过难关。回首2011年、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蒜你贱”等一系列网络流行语出现,山东菜农自杀、内蒙土豆滞销……“菜贱伤农”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的目光不时集中到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这一问题上。这两年似乎也成为各地农业部门最忙碌的两年,不是帮着菜农找销路,就是帮着蒜农找销路。
一、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
每次“菜贱伤农”事件之后,总有一些专家指出造成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的诸多因素,如某些政府部门失职造成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游资的炒作、缺乏农产品深度加工以及农民跟风种植等等。也有专家从根本上反思了小农户博弈大市场背后的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强调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改变小农生产方式。
资本永远不会改变追逐利润的本性。一次次事件、一次次教训的发生,说明解决农产品价格、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打击囤积居奇投机行为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是什么给了游资那么多介入农产品的机会,以至于它们甚至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我们无奈于自己餐桌上的成本增加时,我们也不妨想想,难道菜农真的有能力决定农产品价格忽上忽下?当我们在网上发起倡议,帮农民销菜以及与肯德基、麦当劳等马铃薯消耗巨头洽谈希望其收购农民滞销的土豆时,我们也应该想想,为什么辛辛苦苦劳作的农民到头来要不断地哀求别人买自己的优质农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早就深刻地分析了小农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指出了小农的落后性和灭亡的必然性。当前,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本上不同于马克思所定义的小农经济的概念,但是,在生产方式上又确实遗留着小农经济的残余。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由于土地这一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分散掌握在一家一户手中,造成了农户经济的兴盛。加之农村改革中重“分”轻“统”、有“分”无“统”的工作作风盛行,集体统一经营层不断弱化和边缘化。于是,就出现了2亿多个小农户博弈大市场的情景。这样一来,一个个小农户重新回到了分散的、无组织、无目的的状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也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困难重重也就在所难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还会逐渐显现。
没有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分散的小农们就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是那个“最受伤的人”和“需要别人同情的人”。不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部门也会一直处于不断帮农民的产品寻求买主的被动应付中。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成为一些地方农民摆脱“脱贫不能致富”怪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农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出现了一批经营规模大、运行较规范的示范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二、国内外的两个成功案例
在国内,与目前农民“卖菜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集体化程度较高、工副业比较发达的农村,如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兴十四村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全村1.68万亩耕地,由村里2%的农民种植。此外,兴十四村积极发展畜牧业,建立大型集体牧场2处,饲养奶牛1000多头,实现畜牧业养殖专业化。以当地农畜产品资源为基础,先后建立起乳品厂、饲料厂、淀粉糖厂、甜蜜素厂等多家村办企业。全村98%的劳动力进入村办第二、三产业,成为产业工人。兴十四村还通过动员、引导周边3个村的农户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促进土地向农民合作社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使分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促进“种田农民”向“离土农民”转变。
在日本,有一种叫做“山岸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文中采用的“山岸会”和“山岸主义”的名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郑萍女士的翻译。在2006年北京市科委与山岸会共同举办的“山岸会循环农法”展览会上,这种组织被根据日语音译为“亚玛给希主义社会”和“亚玛给希主义”。根据郑萍女士的解释,“山岸”不仅是巳代藏的姓,而且“山”代表着“崇高的理想”,“岸”代表着“彼岸”。2010年10月,笔者访问山岸会丰里实显地时,介绍了郑萍女士的阐释及其所代表的意境,他们表示更乐意接受。所谓山岸主义精神,就是以“实现人人幸福的社会”为目标,以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协调的“一体”观,彻底废除私有制,也就是认为宇宙间存在的一切有形、无形的财和物(包括人),都不属于特定的个人,也不应被集体或国家占有,以达到“无所有”、消除一切私心杂念的“无我执”的境界。]也为目前的种种“菜贱伤农”事件提供鲜明参照。山岸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组织,追求村民专业化分工又互相协作的有机农业。目前,在日本有二三十个实显地,还在日本以外的其他7个国家建立了实显地。笔者于2010年10月参观了位于日本三重县津市郊外的丰里村“山岸会”实显地。山岸会丰里实显地自1969年建成以来,本着循环农业的原理,将奶牛、肉牛、猪、鸡等畜产部门与蔬菜、果树种植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对农产品、畜产品进行深加工,然后通过遍及全日本的“山岸会”独有的流通渠道即“山岸会实显地农作物供给所”,进行产品销售。这种方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给一条龙式的综合一体化有机农业经营模式。由于产品品质好、价格合理,很受消费者欢迎。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生产、销售不受经济不景气及农产品进口自由化等社会情况所左右,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基础。山岸会人认为,农村不能单靠农业立村,还要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上实行角色分担。在山岸会,人们追求光明的农业和快乐富裕的农村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物质丰富、生活安定、未来光明”。事实确实如此。这里不仅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而且仅从物质方面来讲,村民的生活也并不比其他职业差。在遍布日本的几十个山岸会组织中,有志于山岸主义实践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山岸会中,实行财政一体、经营一体、生活一体,即“全村人一个钱包”。从社会组织形式上看,有些类似于共产主义社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程恩富教授在2007年10月访问山岸会东京办事处负责人后认为,山岸会的法律形式属于农事组合法人,而其实质是国外集体所有制经济并实行按需分配的一种新颖独特组织和发展模式,并非通常意义的合作所有制经济,值得进行国际上不同集体所有制和合作所有制模式的比较研究。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根本之道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没有切实地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越性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只不过是“进行了一半”的改革,是不完善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加强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政策语言已经很少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之后,“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中央文件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本身或许也说明了,过去一些农村“只分不统”、“有分无统”、“重分轻统”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尽头。即使如此,目前还是有一种倾向,提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似乎就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除此而无其他。这在有形无形中,又缩小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内涵和外延,甚至是忽略了其中最重要且最应该加强的部分,即集体统一经营层的实力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并不是强制性地实行生产资料的“一大二公”和“大呼隆”式的劳动方式,而是根据各地实际,在加强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多层次地努力。
目前,在全国已经存在多个高水平的集体经济农村。这其中,既有像河南省刘庄村这样的生产资料高度集体化基础上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高度福利化的集体经济的经典模式;也有像浙江省湾底村这样的引入了股份制,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集体经济的现代模式;也有像天津蓟县毛家峪村这样,在发展家庭经济基础上逐步充实集体统一经营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集体经济现实模式;还有像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这样的将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体化、集体统一经营、“工分制”与租赁制、临时的“分田到户”统一于一村之内的集体经济的混合模式;就连在普遍认为适合家庭承包经营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西藏那曲双湖特区嘎措乡也开出了集体经济的奇葩。这些高水平的集体经济农村遍布在祖国大江南北,为广大农民指引着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在随后的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调动农户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同时,确实也应该注重发挥集体统一经营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了。
参考文献:
1.刘霞辉.专家:“蒜你很”“豆你玩”应该咋整治[N].人民日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