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淡淡的馨香中

2012-12-29刘志萍

中国教师 2012年5期

  鹤峰走马,茶叶飘香,仙人驻足。我就生于斯,长于斯。见惯了父母的辛劳,我发誓要跳出龙门,找一份轻松理想的职业。可是一家四个孩子上学,终不忍增添父母早已难载的负担,中考后我违心填报了师范学校,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名叫栗山的小乡村。就这样,我的人生之旅从这里起步了……
  踽踽独行
  就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曾怀揣着希望与梦想。谁知教书生涯的第一站竟来到了离家较远的又偏僻又破旧的栗山小学。学校孤零零地寺庙般立在山腰,只有守校的夫妻俩做伴,附近村落的代课教师每天和学生一起早出晚归。很多时候我一个人住校,晚上睡在空荡荡的学校里心里直发怵。学校没有食堂,我常常是守校夫妻家的“饭客”。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经费奇缺的村小,除了课本和粉笔外,要找本参考书都得跟“完小”的教师拉关系,更不用说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了。学校有三间教室,六个年级总共100多个学生,生源来自深山旮旯的各个角落。那时学校采用的还是复式教学法。虽然读师范时接触过复式教学,真正进入实践才倍感“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在这里什么都要教,语文、数学、音乐、劳技、体育……还得身兼数职,班主任、教师、总务……没有清脆的铃声,上下课就用哨子代替。我骨子里虽不是个懒惰与消极的人,可学校的萧条与冷落,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我内心深处的孤独、失落、散漫甚至不安分开始萌芽。但最终令我安下心来的重要原因,还是大山里孩子的淳朴,家长的真诚。每逢秋天,孩子们送来的柑橘在讲台上能堆成一座“小山”;腊月时节,家长总会恳请你去吃“杀猪饭”;春节过后还有学生不惜带给你“小香槟”……每逢这个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阵阵感动,亦如果园里飘飞的橘的馨香。“山里孩子读书不容易,我不能轻易抛弃他们。”这样想着,便这样踽踽独行,一日又一日……
  蹒跚学步
  经历了最初的情绪挣扎,开始了教书生涯第二站。一年后,我来到了走马中心小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时,我的教育之路才开始真正的蹒跚学步。
  中心学校有着较为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着浓郁的教研氛围,处处充满竞争与活力。以前的散漫、不安分随之被勤奋好学替代。闲暇之余,我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书中咀嚼教学的精髓,总是那么滋滋有味;工作之际,我虔诚拜师虚心学艺,总有一种“死缠烂打”的架势……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无数次的蹒跚学步之后,我的教学能力开始显山露水,比如我的演讲和朗诵,比如我的应变和创新。在一次区级优质课选拔赛中执教《周扒皮》,结果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梦想伴随着笑容茁壮。一路行来,我的足迹从闭塞的村级小学走向了县级优质课的展示台,从对教师工作不安心到充满热情、积极探索,从对优质课望尘莫及到县级首场比赛一举夺魁,这使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美丽的春天。那红红的荣誉证书,那情真词切的激励,就像春日里吐露馨香的花朵,浸润着我沸腾的心……
  昂首阔步
  走进中心学校,使我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于是我更加勤奋于啃食书本、优化教学、笔头耕作。多少次的加班磨课,多少次的掩卷深思,多少次的挑灯夜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水涨船高,先后获得教师基本功八项全能比武总分第一名,同时两次包揽了普通话、即兴演讲、课堂教学、教学艺术四个单项第一,撰写的《火烧云》教学设计也获得了县级一等奖,多次荣获“县级语文教学能手”称号,并被评为县州两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文笔也突飞猛进,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兴趣》等多篇论文获得县级、州级一等奖,在全国第三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大赛中,《难忘的教训》一文获二等奖。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一簇簇小小的浪花,就能让我在教育的路上昂首阔步,我内心涌动的激情与理想也在这些小小的浪花中散发出点点馨香,芬芳着我前行的旅途……
  如履薄冰
  带着这些受用无穷的芬芳,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教书生涯第三站——因“普九”攻坚阶段中学奇缺教师,作为全镇“青年骨干教师”的我,于1999年9月被选拔到鹤峰县走马民族中学任教。踏上中学讲台的那一刻,我坚定地相信:我的课堂我做主。可是当我捧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像往常面对活泼的小学生一样施教于似熟而稚的中学生时,我找不到我的“黄金搭档”,尽管我的提问精彩纷呈;我觅不到我的“得意门生”,尽管我的启发角度多样……我的口若悬河的讲解只得到了只言片语的回敬,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没效。我的一潭死水式的课堂开始于斯,我的如履薄冰似的教学之路开始于斯。半年下来,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成绩始终排在倒数二三名……激情依然,敬业依然,可是竟呈现出如此心酸的风景,这究竟是为什么?疲惫的心裹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几乎要崩溃了。“你拿什么证明你是骨干教师?……”校长如洪钟一般的声音时时响在耳际。我是个不甘落败的人,我发誓:我要融化薄冰之路开始新的征程。冥冥苦思中,2001年春参加的县教研室组织的一次语文新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我窒闷的“教堂”照进一束耀眼的亮光:改革课堂!改变角色!让课堂上一直担当主角的教师——我退下,为“死水”注入源头活水,让薄冰化作甘雨……
  砥砺前行
  “既来之,则安之”。思考着,准备着。我开始潜心读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爱不释手;《好课的标准》《说课艺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等理论与实际的诠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给予我新的思路;《教育新理念》《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等帮我更新了观念。学然后知不足,吸取教学新养分后,我开始边实践边摸索并“寻求”大师的帮助:研读实录,尝试模仿。在研读实录的过程中,我记住了让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的于永正;我记住了以“三主”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为纲的钱梦龙;我记住了“国宝教师”霍懋征;愉快着“愉快教育”的倪谷音……通过研读这些大师的实录,我掌握了一些微格技巧,我隐退了我的主角角色,我唤醒了无数充满灵气的生命,赢回了令人向往的生机课堂。我知道我需要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著时的执著!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艺术。在不断的思索和探寻中,我更加勤于观摩名师视频课堂并沉醉其中。就在这些极具诱惑力的视频课堂里,我感受到了“学长式教学”创始人胡明道老师课堂的刺激、灵动、有趣与和谐;我看到了余映潮老师教学的精巧细节和无限创意……“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大量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我积累了一些技术:读的技术,问的技术,点拨的技术,放与收的技术……虽然这似乎只是专家、大师的极尽变化之能事。于我,抑或在向往中、追求中而碰触了她,我窃以为她给我的课堂注入了不少生机,给我的学子们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欣喜。我因此而快乐着、幸福着,也在不断地思索着。在垂涎于杜郎口学校的改革成果后,我也企图再次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再次从技术上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歌德说过:“最可怕的莫过于无知而行动。”在我通过网络对杜郎口学校的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之后,在我撇开家长、同事怀疑的眼光之后,开始行动了。首先就是让学生有“法”可依。即让他们观看杜郎口中学语文展示课并进行以“新课堂 谁主航”为主题的汇报交流活动来开启新的学习之门。接着便是解放我和学生的手脚。方案一出,次天的语文课《醉翁亭记》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们自己主持的读、说、演、写的活动中,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式中,在“学生引导学生,教师适当点拨”的形式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虽然他们的板书显得有些零乱,虽然他们的教学环节显得有些无序,虽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显得有些肤浅……但是那课堂,是生动的;那学生,是激情四射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开手脚后的我豁然明白:砥砺前行,用心血才能浇灌出馨香的花朵。自2001年以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在同校同级中创造了很多第一:朗诵、演讲水平第一,作文创新能力第一,文风第一,学风第一,钢笔字第一,学习成绩第一,语文综合能力第一。没有令人垂涎的辉煌成果,也没有耀眼夺目的美丽光环,有的就是行走在教育路上的那份淡定与从容,那份坚定与踏实。
  一路风雨一路歌,21年的教学生涯如流星般划过教育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名幸福的花匠,一直行走在那灿烂于心际的淡淡的馨香中!如今,岁月早已刷洗了我的青春,在我脸上平添了多道细纹,为了收获那历久弥香的似锦繁花,我会带着信念上路,怀着希望登程,不管和风,不管苦雨,始终踏实地、淡定地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鹤峰县走马民族中学)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