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平静与暗流
2012-12-29闫小青
中国周刊 2012年12期
作為全国最大外来人口的输入地,广东省需要“异地高考”的人数是京沪相加的三倍,為什么广东没有发生京籍、沪籍排斥外地考生的事情?
10月25日,几名上海本地人与外地家长“约架”上海教委门前,争论外地人是否有权享受上海高等教育资源。
上海之前,也有老北京人相约“围观”到教委反映问题的外地家长们。
在外地人更多的广东省,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形呢?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广州市海珠中学高三(1)班张明是学校高三年级最后一个外省借读生,他和父母还在等待着一个答案:明年,张明能否留在广州参加高考。
张明在广州出生、长大,对他而言,广州就是他的故乡。他的父母在十多年前就定居广州,可他们全家的户籍都在江西,不管张明多么爱广州,他都是一个外地人。
张明就读的海珠中学是一所外来工子弟民办学校,外省学生一般都会在高二选择回原籍读高三备战高考。
“他们走的时候都哭得撕心裂肺,為了参加高考要离开从小长大的城市,离开朋友,甚至和父母骨肉分离,”这样的学生,教导主任赵翔每年要送走二十几个,“想想整个广东省又有多少张明这样的孩子呢?”
两年前,广东省政府参赞高凌飚做了一项调查,内容是:考察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需求。
结果在高凌飚的预料之中:广东省有171万外省户籍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其实大部分人有开放异地高考的政策的迫切需要。
这个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是京沪两地人数之和的三倍多。
一直在推行开放异地高考政策的高凌飚也不免担心,“广东如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今年可能会增加19万考生,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庞大了。”
更加令高凌飚担忧的是,“按照国家现在给广东省安排本科招生计划,这将更加拖低广东省的高考录取率。”
今年,广东省一本录取率不足6%,低于全国平均一本录取率8.5%,更低于北京、上海的25%。
拖低高考录取率是教育部门才会关心的问题,对于广东人来说切实的问题是:开放异地高考意味着他们的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概率会更小。
“广东现在要解决外来工子女高考的问题,比任何省都难,”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担忧,“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最棘手的就是要解决考生数量大这个突出的问题。”
广东省教育厅此前已经多次向国家教育部反映:如果要保持广东目前80%左右的高考录取率不下降的话,每年要增加15.2万个招生计划。这部分招生计划无论是省内解决,还是靠省外院校调剂,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激烈反对背后
如果实现这个“不可能”,就意味着广东户籍的学生高考面临更大的竞争,本来就不容易考上的一本变得难上加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广东比上海和北京都显得安静了很多。既没有外地家长出头向教育部门施压开放异地高考,也没本地家长激烈地反对开放异地高考。在《南方都市报》一份关于异地高考支持度的调查中,广东省有38.3%的人表示支持,5%表示无所谓。
广州市民黄艳参加了这份调查,她的儿子已经高三了,可她仍然选择支持这项并不利己的政策。
黄艳的儿子就读于广州一所区重点中学,平时读书并不是很刻苦,成绩总是中等。黄艳研究了之前几年的高考招生指南,“原本以儿子的成绩花点钱上个一本B类没问题,但是如果一下子多出19万人考试,儿子可能就考不上一本了。”
虽然政策对儿子的威胁很大,但黄艳更愿意看到公平竞争,“这样反而能让一直生活安逸的儿子燃起斗志。”
“广东人并不激烈反对并不是利益没有受损,”高凌飚认為,“对于广东而言,外地人来分享的只是一个公平考试的机会,而并不是特权。”
“广东考生上一本的难度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高凌飚举例,北京考生考入清华、北大,比全国所有省份的考生都要容易,但广东的考生要考上中山大学虽然比湖南考生容易,却比海南考生难。
广东省重点大学不好考,一个重要原因是,广东省内知名院校相对不多,全省的一本院校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这9所。
“从广东省目前的考生分配情况看,高职高专是广东生源高中毕业后的主要去处。考生的多少都不会改变这一事实。”高凌飚介绍,知名院校匮乏并不是广东省人口膨胀以后才有的问题。
广东省原有的高等大学数量比较多,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大批广东的高校迁移到了其他省市,比如今天的青岛海洋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中南财经学院。之后,广东一直处于高等院校相对匮乏的状况。直到八十年代,广东省的高校资源实在无法匹配高速发展的经济,国家才出资建起了一批高校,深大、汕大、广东商学院等比较有名的学校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
这几天,黄艳和儿子商量报考外省的学校。“到外地去读大学的机会大一些,只要不是去哈尔滨那些太冷的地方就可以了。也该是时候让儿子离开我们的保护了。”
用脚投票
虽然开放异地高考的被剥夺感,广东没有上海、北京更严重,但仍然会对广东籍的孩子带来新的竞争,广东人又是怎么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比起站在大街上吵架来维护利益,广东人早就有了更好的选择。
其实一直有一条退路,黄艳没有告诉儿子:如果他高考失利,就送他出国读大学。儿子的大伯和叔叔早已经移民美国多年。因為儿子要读书,黄艳一家才一直留在国内做生意。
在黄艳的圈子里,很多朋友的子女都在国外,有的从初中就已经不在国内上学。
黄艳一位生意伙伴的女儿原本上的是音乐专业职高,由于广州市高中扩建,这所职高被改编為高中,朋友的女儿原本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今年却无端地要参加高考。因為改编后毕业拿不到专业文凭,而是高中毕业文凭。这位朋友已经让女儿选择直接放弃高考,复习雅思,准备出国。
“广东人也许会為了保护粤语而站出来,但不习惯為了维护个人利益站出来”,在高凌飚看来这更像是“广东精神”:广东是一个靠移民发展起来的地方,这里的人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迁移,哪里更适合生存,他们就会选择到哪里去。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移民海外的人口总数已经占到全国的50%。
“如果制度好,谁愿意背井离乡呢?”黄艳对“广东精神”有自己的理解,不会说英语、喜欢吃粤菜的她更愿意生活在中国。
黄艳不愿意离开广东,高三学生张明也不愿意离开广东,可是,如果异地高考的限制不再放开,那个18岁的男孩或许真得回到那个陌生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