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南欠发达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以丽水市为例

2012-12-28王贞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丽水市旅游业资源

朱 铨, 王贞力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南欠发达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以丽水市为例

朱 铨1, 王贞力2

(1.浙江农林大学 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89)

浙南欠发达山区拥有垄断性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业发展缓慢。以丽水市为例,分析了丽水市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认为旅游发展理念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区位条件落后、生态保护压力大、专业人才馈乏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丽水市旅游总体发展水平,并从旅游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瓶颈破除、产业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障等方面着眼,针对丽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全面转型升级背景下丽水市旅游业可持绿快速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丽水市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参照和现实指导,并为浙南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借鉴。

生态休闲;生态环境资源;转型;可持续发展;浙江丽水

2008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追求发展数量的同时强调发展质量[1]。旅游产业的转型涉及旅游相关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旅游出游方式、旅游管理模式、旅游经营空间、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业组织等[2]。

浙江省目前有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和3个经济欠发达海岛县,而浙南山区的县(市、区)基本属于欠发达范畴,具体包括丽水市所辖全部9个县(市、区)和温州市所辖的永嘉、泰顺、文成、苍南4个县,其中泰顺、文成、松阳、庆元、景宁、龙泉、遂昌、云和等8个县(市)则在全省12个重点欠发达县中占据2/3。因此,充分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浙南欠发达山区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区域平衡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丽水市为例,探讨当前欠发达山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转型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全省欠发达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1 丽水市旅游资源赋存

丽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2004年浙江省旅游资源数据显示,丽水市旅游资源单体类型覆盖了全部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29个,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20个,其中优良级单体有353个,五级旅游单体25个,仅次于杭州、宁波和绍兴。此外,研究区内拥有不少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如:景宁的畲乡风情、龙泉的宝剑和青瓷、庆元的百山祖冷杉和古廊桥、莲都的通济堰和摄影文化、缙云的仙都和黄帝文化、遂晶的金矿和竹炭、青田的侨乡文化、云和的木制玩具等等,均具有极高的资源品位。

丽水市不仅拥有众多高品位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单体,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底蕴丰厚的民俗风情两大整体资源优势。丽水市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高地”,其生态环境品质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编制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中,丽水市从2004年开始一直位居浙江各市生态环境之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显示,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丽水市所辖9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部位列全国前50位,环境质量全部为优秀,其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别为第1、第5、第8和第10位[3]。全市城市(镇)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河流长度95.3%的地表水达到国家II类以上水质;丽水市森林覆盖率79.1%,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19.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相对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落后的交通条件,使丽水市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区,但同时为市域范围内留存了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传统风情民俗,其中以景宁畲乡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以青田华侨为代表的侨乡文化、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栽培文化、以“龙泉宝剑”和庆元“天下第一刀”为代表的兵器文化,等等,均是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垄断性的人文旅游资源。

2 丽水市旅游经济运行现状

丽水市是全省旅游业发展起步最晚的区域之一。丽水市旅游局直到1997年才成立,各县旅游局则是在1998年以后才陆续成立。2005年,丽水市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仅为489.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29亿元,全市的旅游接待规模和旅游收入还不及浙江省旅游发达地区一个县的数据,除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外,各项运行指标均居全省末位。进入“十一五”后,丽水市旅游市场活动显著释放,旅游经济运行数据呈现井喷态势,至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 078.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6.55亿元(详见表1),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8.10%。

表1 丽水市“十一五”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Table 1 The tourists and tourism incomes of Lishui city from 2006 to 2010

3 丽水市旅游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分析浙江旅游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详见表2),2010年丽水市国内旅游接待规模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列全省倒数第二位,仅仅领先于全省国土面积只有丽水市一半的同属欠发达山区的衢州市,虽然在接待规模上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但从资源赋存与旅游规模对比而言,丽水市的旅游发展水平还是处于全省末位。另一方面,从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上看,丽水市2010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仅470元,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1 032元)的一半,同样排在浙江省倒数第一位。这说明丽水市旅游业虽然增长迅速,但从旅游接待上看,总体规模还很小,旅游消费水平过低,旅游业整体发展滞后。

表2 浙江省2010年各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Table 2 The domestic tourists and tourism income of Lishui city in 2010

如前文所述,丽水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具有在全国具有垄断地位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丰度和品质均居浙江省前茅,但旅游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3.1 旅游发展理念滞后

产业转型升级是“十二五”及其未来一个时期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市场和政府这两只配置资源的“手”、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所发生的变化,都对旅游产业的转型提出客观的要求[4]。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旅游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观光旅游主导向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并存的旅游格局转型[5]。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旅游业必须适应这种转型才能在未来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分析丽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丽水市旅游目前尚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层面,从景点上看,几乎所有的A级景区,门票成为绝对主导的收入来源,旅游产品极其单一。笔者在对多个县市旅游主管部门的交流中发现,多数旅游管理人员对休闲度假和特种旅游的理解仅停留在书面的表像,对于旅游业最关注的就是门票收入,受访的当地居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种现状说明丽水市旅游发展理念尚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层面。笔者认为,旅游发展理念的滞后是丽水市旅游业整体水平不高的根本症结。

3.2 经济基础薄弱

丽水市是浙江省最不发达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国民生态总体等各项数据均排于全省末位。以庆元县为例,庆元县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破亿,201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仅1.55亿元。地方经济基础的薄弱直接影响大规模的旅游投入,甚至连基本的旅游配套投入也难度重重。

3.3 交通区位条件相对落后

丽水市是浙江省区位最偏远的区域,即使高速公路贯通全市所有县(市、区),从省会至最偏远的庆元县所需时间也至少需要5个小时。对于目前停留在传统观光层次的丽水市旅游而言,这种时间距离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出游动机,并使丽水市旅游业一直居于全省末流。

3.4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丽水市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但由于环境保护理念和保护投入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丽水市虽然有“浙江生态环境第一市”之称,其所辖的庆元县更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但由于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用材、薪炭、食用菌等木材消耗型产业和化工、造纸等污染型工业还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如以纳爱斯集团为代表的化工企业;以庆元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以云和木制玩具为代表的木制品产业等均为生态资源高消耗型产业或污染工业,“毁林造田”等以环境换经济的行为和政策漏洞还在局部范围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育投入难以实现。同时,当地居民往往存在“我们生态环境好,不怕破坏”的错误观念。这些即成事实使丽水市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丽水市以“生态”为品牌的旅游业的可持绿发展。

3.5 专业人才馈乏

偏远的区位和薄弱的经济基础使丽水市难以引入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甚至直接导致丽水市高素质人才的流失。而专业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整体发展理念和技术的滞后,进而又反作用于旅游行业其他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丽水市旅游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4 丽水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转变发展理念,明确转型期发展定位

据《2009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0年发展预测》显示,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旅游者出游动机的调查结果中显示,2009年,出于游览观光目的的游客占47.6%,而出于休闲度假目的的游客则占35.4%,特种旅游的游客占17%[6]。这说明我国旅游市场虽然观光游客还占据了较大比重,但已经不再是主导市场的唯一主体。丽水市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原有的观光旅游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将转型期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经营理念融入市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谋求在转型期旅游产业与发达地区的同步甚至是先行发展,其中首要任务是明确转型期的发展定位。

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旅游业在经营模式上必须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的增长在转变;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实现观光产品主导向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和主题旅游产品共并存的转变;在运行方式上则要实现由“点线”式的观光游览向“板块”状区域化整体发展的转变。丽水市从“面”上而言具备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从“点”上着眼则具有丰富的高品质或垄断性资源单体。适应这种资源特点,在转型背景下丽水市旅游产业的性质定位可以借助景观生态学“基质——廊道——斑块”的理论加以表述:基于优越生态环境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构成丽水市域旅游业的“基质”,它体现了丽水市旅游业的基本特征;以高品质或垄断性资源单体开发的各县(市、区)的重点旅游板块的连线构成市域旅游的“廊道”;市域范围内的其他旅游区则构成市域旅游的“斑块”。在具体旅游建设过程中,“基质”应该贯穿始终的不变原则,“廊道”则是需要立足于市域全面统筹的重点区段,而“斑块”则是体现各地特色的多样化产品。

4.2 遵循市场资源双重导向原则,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机制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7]。随着旅游业进入全面转型期,以资源为导向的传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发展水平的需求,但作为旅游后发的欠发达山区,单纯的市场导向原则不利于发挥地域资源特色,因此,课题组经多方论证探索,认为丽水市的旅游产品的开发秉承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与市场双重导向的开发原则。就具体产品开发而言,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实施:首先应充分发挥丽水市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全面开发生态休闲度假产品,形成以“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区域主导型龙头产品,打造“生态环境第一市”的区域旅游品牌;其次,将资源品质高且与市场高度契合的资源打造成各区块特色产品体系,如龙泉的剑瓷文化体验产品、景宁的畲乡风情体验产品、区域型生态养生产品等;最后,对于资源品质高但市场需求不足(如百山祖冷杉)或市场需求高但资源品质一般(如浙江第一高峰凤阳山)的旅游产品根据各县(市、区)实际需求适度开发,这个范畴还应包含各区域普通资源的开发。通过三个层次的开发,形成结构清晰的“区域龙头——板块重点——点状补充”三个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既反映区域整体旅游性质,又体现区域旅游的多功能综合性。此外,从产品开发的理念出发,应摆脱传统观光旅游开发思路,追求大休闲时代旅游产品的“休闲性”、“体验性”和“参与性”。

4.3 抢抓机遇,破除交通和经济瓶颈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立,丽水市成为我国“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的共同组成部分[8],这使原本浙江省区位条件最差的丽水市成为“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的中枢,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丽水市旅游产业破除交通和经济瓶颈提供了现实条件。首先,作为海西区的一部分,海西区国家战略的推进为丽水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必将促进地方经济的飞跃;其次,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丽水市成为两大经济区的“中转站”,更为丽水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第三,国家层面两大经济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大力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丽水市旅游交通的便利性。

除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机遇,全国旅游业步入转型期、低碳经济的战略署、国家“三农”政策的推进等均有助于丽水市破除交通和经济瓶颈,丽水市必须抢抓机遇,为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4.4 顺应市场转型,优化产业资源配置

随着全国旅游业进入全面转型期,千篇一律、“赶鸭子”式的传统观光团队旅游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旅游者的诟病,以团队游客为主体、以旅社为中心、以景区(点)为载体的传统旅游方式已经逐渐被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特征的散客旅游所取代,“无景点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风尚和流行趋势[4]。在这种背景下,丽水市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的转变,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产业资源配置,将现有的观光旅游接待体系过渡到“大休闲”时代的散客旅游接待。以住宿接待为例,笔者曾在庆元县做过有关旅游住宿的相关调查,调查中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最多的意见是要多建四星、五星级宾馆,但据课题组在丽水市区进行的游客抽查,选择入住四星、五星级宾馆的游客中83.6%是因公出差人士和随团游客,而散客群体中将高星级宾馆作为第一选择的比例仅占11.3%;53.8%的游客将入住价格透明、简洁明净的假日酒店作为第一选择,另有16.6%的游客则将农家住宿和乡野度假住宿作为第一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旅游业而言,高星级宾馆不足以成为影响未来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因此,规范行业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丽水市现有的众多不同档次、不同服务水平的社会接待设施的接待潜力,是丽水市迎接旅游业全面转型不可回避的措施,也是在地方经济基础制约下保障旅游接待持续发展的不二手段。同样,类似结论可以推广至旅游全部六要素的资源配比,针对个性化旅游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必经途径。

4.5 提升环保理念,确立生态保育机制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丽水市旅游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丽水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后最大的本底资源,如何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是实现丽水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必须加大宣传教育投入,对当地居民进行大力度的环境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当地居民的环境保育理念,使“生态环境是根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从政府层面确立生态保育机制,在政府各项事务中实现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不得以任何形式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第三,积极倡导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向发达地区针取环境补偿资金,以确保环境保护必须的资金投入。总之,逐步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型,杜绝生态破坏行为,是转型期丽水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2009[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3-8.

[2] 程 琳.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研究[D].南宁: 广西大学, 2008.

[3]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4] 罗 辉.玉溪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27(9):7-12.

[5] 王 惠.旅游活动类型转变背景下常德旅游发展定位的新设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1,14(1):21-23.

[6] 中国旅游研究院.2009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0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8-21.

[7] 黄安定.论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J].中国商贸,2010,(23):141-142.

[8] 国发[2009]24号.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EB/OL].2009-05-06[2009-05-14].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urism of undeveloped mountain area in southern Zhejia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 a case of Lishui city

ZHU Quan1, WANG Zhen-li2
(1.School of Tourism and Health,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2.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lthough the underdeveloped mountain area 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the advantage of monopolis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t resources, its tourism developed quite slow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it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aking Lishu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ourist economic operation of Lishui was analyzed.There wer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Lishui, such as lacking the idea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oor economic foundation,bad traffic location, big pressur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people and so on.Apart from that,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tourism of Lishui,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ishui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view of tourist industry positio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 bottleneck break development,resources disposi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were expounded.And also the theory references and realistic guid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shui tourism were presented and an example of the underdeveloped mountain area in the south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ir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as given.

ecofallow;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transform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shui in Zhejiang

2011-10-19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10C12030)

朱 铨(1976 —)男,浙江莲都人,讲师,硕士,从事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E-mail:zhuquan@zafu.edu.cn

S788.1

A

1673-923X(2012)03-0175-05

[本文编校:吴 毅]

猜你喜欢

丽水市旅游业资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