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2012-12-26李春玲
李春玲
(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李春玲
(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
目的 探讨精神卫生服务与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本院辖区内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的精神病药物治疗,维持原剂量及随访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即由精神科医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咨询指导,症状判断及康复技巧等,并由精神科医生每周1次进行家庭干预。半年后对两组患者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RSS总分及各项目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RSS总分及各项目评分较之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工作能力、独立性、躯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自我评估和人际关系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家庭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其病程长,致残率高。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多,社会功能恢复不理想,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更加有效的康复治疗及家庭指导。有文献报道家庭干预对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症状,减少复发有重要作用[1],本文旨在探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本院辖区内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全部患者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病情经药物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精神症状大部分缓解,均有直系亲属陪伴照顾生活。排除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及伴有躯体重要器官疾病者。全部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入组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男 23例,女11例,年龄31~58岁,平均(46±7)岁,病程3~12年,平均(8±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2~56岁,平均(47±6)岁,病程4~15 年,平均(9±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小组,由1~2名精神科医师以及4~5名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精神卫生培训,然后负责日常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触,生活观察,联系随访等。
对照组患者维持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定期随访。研究组患者给予社区精神服务及家庭干预。社区服务: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精神科医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每月1次的集体健康教育,包括精神分裂症常识,精神分裂的症状及应对,用药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并提供咨询指导,症状判断及康复技巧等。家庭干预:由精神科医生每周1次进行家庭干预,训练家属及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处理能力;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患者与家属的交流情况,提供行为训练及康复训练方面的针对性指导;与家属共同制定患者生活作息时间表及生活细节管理内容;在复发或出现激惹时随时进行家庭干预;组织多家庭会议,探讨照顾经验及问题等。
1.3 评价指标
干预时间为6个月,两组干预前后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量表各因子评分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MRS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RSS总分及各项目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RSS总分及各项目评分较之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工作能力、独立性、躯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自我评估和人际关系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有的患者长期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家属照料,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3],因此,有效的院外康复治疗及家庭干预,保证患者持续配合治疗,预防复发,改善其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恢复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实患者对治疗的持续性及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4]。有效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可以监督治疗的执行,促进治疗的合理性,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5]。本文研究组患者给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患者精神康复M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工作能力、独立性、躯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自我评估和人际关系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社区服务及家庭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与文献报道一致[6]。
心理因素及压力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师进行家庭干预,帮助疏导患者及家属心理应激问题,可促进康复减少复发。本文家庭干预中,患者及家属多数能听取医师意见,治疗依从性提高。社区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精神病照顾方面的知识及技巧,促进与其他患者的交流,促进了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RS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RSS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组别 时间 依赖程度 活动能力 社交能力 症状行为 总分研究组 干预前 12.07±5.26 14.45±5.33 11.87±4.79 9.85±4.77 48.62±16.43干预后 6.97±3.28ac 9.02±4.47ac 7.62±3.39ac 6.02±3.48ac 30.79±14.21ac对照组 干预前 11.96±5.48 14.39±6.12 12.65±6.01 10.26±4.05 48.29±17.48干预后 10.72±4.63b 13.95±5.49b 12.39±4.97b 9.81±4.55b 46.87±15.93b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
组别 工作能力 生活自理 自我评估 独立性 精神健康 躯体健康研究组 8.43±2.36 3.95±1.26 8.26±2.83 1.63±0.54 9.43±2.52 8.66±4.25对照组 5.02±2.18 1.53±0.72 5.27±2.49 1.09±0.47 6.31±3.07 6.23±3.04 t值 11.46 13.29 7.92 4.37 8.62 6.51 P值 <0.01 <0.01 <0.01 <0.05 <0.01 <0.01组别 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 休闲活动 家庭关系 居住环境 经济水平研究组 5.21±1.23 8.27±3.88 3.59±1.18 3.84±1.42 8.46±2.44 2.85±1.33对照组 2.24±1.08 5.36±2.24 1.62±0.74 3.76±1.33 8.37±2.73 2.59±1.02 t值 10.17 8.57 13.18 1.39 0.49 1.13 P值 <0.01 <0.01 <0.01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1]赵宝龙,沈静静,施永斌,等.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83-285.
[2]徐一峰,姚贵忠,朱紫青.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个案管理[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SI):66-67.
[3]杜召云,张 丽,陈景清,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11):37-39.
[4]杨彦林.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5):406-407.
[5]曾德志,陈克全,罗建武,等.医师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51-52.
[6]李 莹,贾金鼎,张明松.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家庭环境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84-4185.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family intervention on the role of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LI Chun-ling
(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icheng district,Beijing 100054,China)
Mental health services;Community;Family intervention;Chronic schizophrenia;Rehabilitation;Quality of life
R473.74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2.08.037.079.03
〔Absr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family intervention on the role of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s In October 2010 December 2011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ourt selected 68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 stochastic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34 case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sychiatric medications ,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dose and follow-up , etc., study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iven on the basis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family intervention , that is, from psychiatrists to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health education, provision of counseling, and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symptoms, a doctor by the spirit once a week for family intervention . Six months later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orning Sid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 (MRSS) and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scal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improvement in the situ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re were more bas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project team MR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 than the intervention ,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trol group MRSSMRSS total score and the score than before the project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P> 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quality of life,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patients six months after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sexual , physical health , self-care ability and self- evalu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iven on the basis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family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2012-02-24
李春玲(1973-),女,本科,研究方向为精神卫生。
(本文编辑: 韩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