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12-12-24朱蕴红

河北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补法康复训练肢体

朱蕴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事处,天津 300193)

针灸按摩

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朱蕴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事处,天津 300193)

目的 观察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3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予早期平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81例单纯予平阴补阳针刺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2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ESS)、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ESS、FMA及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 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针刺疗法;中医康复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的脑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1]。西医治疗主要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降低血黏度等方法,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不明显,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006-03—2011-06,笔者采用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82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8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依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诊断为中风。西医诊断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标准确诊[3],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1.2 纳入标准 40岁≤年龄<80岁;符合诊断标准,且发病24 h内并经头颅CT检查排除出血性卒中,包括既往有卒中但无后遗症者;患者意识清醒,无痴呆,无感觉性失语,能执行指令,无精神障碍,无严重心、肝、肾疾患,能基本保持坐位和头部平衡,并配合检查及治疗。

1.1.3 排除标准 年龄≥80岁或<40岁;不符合诊断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前临床症状已明显改善,或发病24 h内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卒中,包括既往有卒中但有后遗症者;意识不清,合并感觉性失语或精神障碍等疾病,无法保持坐位和头部平衡,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者;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不能完成基本疗程,依从性差;有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肾衰竭、肝功能衰竭及严重肺感染、癌症等;针刺穴位或穴位附近皮肤有感染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63例均为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54~78岁,平均(67.25±7.69)岁;发病时间7~22 h,平均(14.47±6.52)h;伴原发性高血压60例,2型糖尿病43例。对照组81例,男48例,女33例;年龄55~79岁,平均(66.53±8.93)岁;发病时间7~23 h,平均(14.56± 6.59)h;伴原发性高血压57例,2型糖尿病3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根据病情,选用抗血小板、改善脑水肿及脑细胞保护剂等,并针对基础内科病如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及肠炎等并发症,给予相应常规处理。

1.3.1 治疗组 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①采用平阴补阳针刺法。取穴:肩髃、肩髎、臂臑、青灵、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与解溪之间排刺,均取患侧。操作方法:肩髃、肩髎、臂臑向三角肌方向斜刺1.5~2.5寸,施捻转提插补法1 min;青灵直刺1~1.5寸,施提插平补平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曲池直刺1寸,施捻转补法1 min;手三里向外斜刺45°,施捻转补法1 min;外关直刺0.5寸,施捻转补法1 min;合谷分别直刺、向劳宫方向斜刺、向拇指方向斜刺,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各1 min;血海、阴陵泉直刺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法1 min;梁丘、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 min;太冲直刺0.5~1寸,施捻转平补平泻法1 min;足三里与解溪之间每隔2寸直刺0.5~1寸留针,各施捻转补法1 min。每日1次,每周6次。②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卧位良肢位摆放、变换体位、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上下楼梯训练等。每日1次,每次40 min~l h。

1.3.2 对照组 予平阴补阳针刺法,方法同治疗组。

1.3.3 疗程 2组均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用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uropean stroke scales,ESS)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障碍严重程度,采用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ESS、FMA及BI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ESS、FMA及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ESS、FMA及BI评分比较 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ESS、FMA及BI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82)对照组(n=81)治疗前 治疗后ESS 53.18±17.21 74.88±19.42*△ 54.92±18.09 64.96±18.17治疗前 治疗后* FMA 32.36±14.32 69.91±18.15*△ 33.67±15.01 62.53±16.05* BI 33.81±10.12 67.23±15.64*△ 33.01±11.99 62.73±13.65*

3 讨论

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居第2位,而且致残率较高,存活的患者中约有75%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丧失劳动能力,重度残疾者约占40%[4],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梗死后偏瘫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的异常运动模式。脑功能重组理论及脑的可塑性理论是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依据[5]。因此,早期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显得极为重要。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阳主外,阴主内,生理状态下,阳刚阴柔,刚柔相济,内外阴阳平衡,肢体运动协调自如。《难经·二十九难》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说明痉挛性瘫痪是由于阴阳跷脉脉气失调,而出现肢体阴、阳侧或拘急或弛缓的不平衡。因此,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根本原因是阴阳脉气失调,阴急阳缓。而人体的阴精与阳气处在不停地相互消长过程中,当患者经过痉挛期,出现分离运动时,则阴精趋于平衡,阳气缓缓上升,其治疗重点应平衡阴精,补益阳气,从而加强刚刚出现的分离运动,促进肢体向正常运动模式发展。因此,取穴时应以阳经穴为主,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补手阳明经阳气;肩髎、外关补手三焦经阳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素问·痿论》载“治痿独取阳明”,取阳明经穴有健脾益胃以生化气血,疏通经络以调整全身气血,提升阳气,故取梁丘、足三里与解溪之间排刺,加强调节作用;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具有壮筋的作用;肝主筋,取太冲舒筋活络;血海调血;青灵疏通筋络;阴陵泉活血通络。《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和,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通过以上诸穴,使阴精保持平衡,阳气逐步提升,阴阳互济,最终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康复训练是应用现代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使有功能障碍患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整体疗效越好[6]。早期康复可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及肌腱挛缩,并且有利于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康复训练还可促进可利用功能环路的重建,固定重复相同动作的康复训练产生的有节奏的体位感觉和皮肤感觉冲动可诱导感觉运动皮层的长时程电位,还可能是运动再学习机制运动的方法,有力促进了手运动障碍的功能恢复[7]。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针刺联合及时、合理、反复的综合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海,李青,刘金玲.针刺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干预效果的超声评价[J].甘肃中医,2011,24(6):48-5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15.

[5]齐锡友,卢晨,佟琦媛,等.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56-1358.

[6]邹忆怀,张文生,李宗衡,等.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中医康复方案研究思路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8):487-489.

[7]钟玲.头针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23-24.

Effect of earl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 ebral infarction

ZHU Yunhong.Personnel Division,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rl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63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n=81)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with Pingyinbuyang.82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with Pingyinbuyang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course was four weeks in two groups.The scores of ESS,TMA and Barthel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indexes(BI)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scores of ESS,TMA and BI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as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P<0.05).And treatment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Earl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farthes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mprove limb function,improve quality of life.

Stoke;Acupuncture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R743.309;R245.31;R247.9

A

1002-2619(2012)08-1191-03

朱蕴红(1972—),女,主治医师,学士。从事针灸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2012-03-12)

猜你喜欢

补法康复训练肢体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