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能力的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效果研究
2012-12-23付静彬
于 辉,付静彬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北京 100081)
基于产出能力的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效果研究
于 辉1,付静彬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北京 100081)
科研基础条件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科研活动开展而配置的科学实验条件与基础设施,是所有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物质基础,加强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995—2009年间农业部系统内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增加科研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对部属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影响最为明显,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
产出能力;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效果
1 引言
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年底农业部系统内科研机构数量占全国农业科学领域研究机构总量的85%,其科技产出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与水平。加强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特别是优化投资结构,对于提高农业科技产出能力,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关于“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者基于不同评价目标对农业科研投资的总量、结构、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黄季焜 (1997)[1]、朱希刚(1998)[2]等将农业科研投入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来解释科研投入与经济产出的关系;赵阳 (2001)[3]、候安石(2004)[4]、商五一(2006)[5]等围绕农业科技投入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科研投入战略与对策;樊胜根(2005)[6]、张玉梅(2009)[7]等研究了农业科研投资结构及效率分配,侧重于贫困人口减少效果的评价。然而,目前针对农业科研机构产出能力的基础条件投资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农业部系统内地(市)以上科研单位为研究对象,选取科研基础条件的狭义内涵[8],以提高科研机构产出能力为目标,开展科研基础条件投资效果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
本文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编制的 《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为主要数据源,样本为包含1995—2009年时间序列和隶属结构截面的面板数据,在增加自变量容量使模型估计更接近现实的同时,也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国家创新中心、区域中心和试验站三个核心结构[9]的框架基本吻合;以1995年为基期,运用GDP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消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
2.2 方法
鉴于层次分析法不适于科研绩效体系评价[10],宜采用专家打分法完成权重的赋予,以及本文重点是估计基础条件投资效果和选择产出能力指标,方法宜简单适用等原因,在借鉴前人关于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基础上[11-14],选择了论文与专著、专利、经济效益等3大类7项分指标代表农业科研机构的学术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产出能力,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产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表1 农业科研机构产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Y代表“产出能力”。
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科研基础投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分离出相对于观察对象或时期固定的常数以反映截面差异或时间趋势,从部属、省属、地市属三个隶属结构分析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投入产出;在15年的研究期内,没有证据证明各项投入的产出弹性不变,因此不宜选择双对数形式的数学方程式。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数据限制,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能力投入产出理论模型如下:
其中,i和t表示机构隶属级别i和第t年,i= 1,2,3,1代表部属,2代表省属,3代表地市属,t为1995—2009年;Yit为合成的科研机构产出能力;K1it为基础条件投资中的土建投资;K2it为基础条件投资中的设备投资;K3it为其他投资;L1it为科技活动人员数量;L2it为高级职称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例;Ait-1,为上一年末固定资产存量;Di为制度虚拟变量,其中2004年以后(含当年)为1,之前为0。
为了去除变量之间因单位、数量级等差异的影响,本文用指数化处理方法[15]对所有变量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即以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进行数学计算,其结果介于0~100之间。指数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Zi为指标的标准分数,Xi为某序列的原始值,Xmax为该序列原始值的最大值,Xmin为该序列原始值的最小值。
经无量纲化处理后,投资类变量的标准差相对较小,即样本之间基础条件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变异性小于人员投入和固定资产,尤其是科技活动人员投入的差异最大(标准差为33.81),模型变量数据统计情况见表2。
表2 模型变量数据统计描述
3 实证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模型估计存在虚假回归问题,对模型中8个变量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单位根(ADF)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面板数据的ADF检验结果
在5%显著性水平上,Y、K1和K3三个变量不存在单位根(Prob.﹥0.05),为平稳数据,而其他变量均存在单位根。继续对非平稳变量进行一阶差分,检验发现均存在一个单位根,即K2~I(1),L1~I(1),L2~I(1),A~I(1),D~I(1),对所有变量进行协整检验(Kao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面板数据的Kao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ADF统计量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0.0584<0.1000),即Kao检验认为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模型中设定的序列组合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模型的估计不存在虚假回归问题。
3.2 模型估计和结论
应用Eviews6.0软件,选择似乎不相关回归法(SUR)进行估计[16],结果见表5。
表5 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
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8,即本投入产出模型能解释88%的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能力,模型设定较理想。其中F值为17.54(Prob.=0.0000)通过F检验,证明各自变量系数不同时为0;杜宾值为DW. =2.11,表明不存在序列相关;除常数项、固定资产(A)和虚拟变量(D)未通过t检验,其余变量均在不同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
基础条件投资K1(土建投资)和K2(设备投资)的系数依次是0.31和0.12,即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1单位的基础条件投资,分别提高0.31和0.12个单位的科技产出能力,说明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升科研机构产出能力作用显著,且土建投资的作用高于设备投资,原因是土建投资包括了实验室建设(含水电基础保障能力)和田间工程等两大部分,其中实验室建设是科研仪器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而田间工程是农业科研特有的基础条件,具有“第二实验室”的作用。作为科研基础条件投资的最终结果固定资产存量,即K(上一年末固定资产存量)的系数为正,但未通过t检验,说明农业科研机构的固定资产对科技产出能力的提升有正影响,但效果不显著。原因主要是模型仅考虑固定资产的“量”而未包括“质”、“效率”等因素,如大型设备率、进口设备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对产出能力有高效带动的因素作用未进行分离,致使估计系数效果不显著、偏低,即上一年末固定资产存量对科技产出能力的影响系数应大于0.21。
此外,人员投入L1(规模)、L2(质量)的系数依次为0.43、0.19,也充分说明了人才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D(制度影响)对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提升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可能是虚拟变量选择时仅考虑了投资体制改革[17]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18]因素,未涵盖科技体制改革[19]、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规划[20]等对科技产出有影响的其他制度因素,造成变量系数估计不显著。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能分离出相对于研究对象固定不变的一个常量,即固定效应。它表征了不同隶属结构下农业科研机构的产出基本能力,该值越大表明所属对象的科技产出基本能力越强。在表4中,_BS表示部属农业科研机构,_SS表示省属农业科研机构,_DS表示地市属农业科研机构。结果表明,部属机构的科技产出基本能力最大(11.99),其次是省属(4.71),最后是地市属(1.28)。
为了验证估计模型的准确性,本文还对2009年各隶属结构下农业科研机构的平均科技产出结果进行了分析(见表6),对基础条件投资与科技产出能力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过程略)。
表6 2009年各隶属结构下农业科研机构的平均科技产出
结果与模型估计基本一致,证明部属农业科研机构的平均科技产出要明显大于省属和地市属,在优化农业科研投入结构时,应向科技产出基本能力高的机构倾斜,着力加强部署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在滞后期分别为2、3、4年的情况下,基础条件投资都是科研机构产出能力的单项原因,其中滞后4年的科研条件投资对当期产出能力影响最大,与基础条件投资效果具有滞后性和可持续性的判断一致。
4 结论与建议
(1)在1995—2009年间,科研基础条件投资对提高农业部系统内的科研机构产出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其中科研基础条件中的土建投资作用十分明显 (系数为0.39),高于仪器设备投资作用(0.12)较多。表明在农业科研基础条件中,土建投资(以科研楼建设、水电等基础保障能力、田间工程等为主要内容)应予以更多关注,是科研设备投资发挥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两者应保持适当比例关系;同时,与近年来科研机构过分强调购置高精尖进口设备、大型设备的趋势相比,对于田间工程这种具有农业科研专属性的基础条件投资更应进一步加强。
(2)从农业部系统内不同隶属结构来看,部署科研机构是整个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其科技基本产出能力是省属的2.5倍、地市属的9.4倍,其单项科技产出指标平均值也是后两者相应值的3倍以上。表明在我国农业科研投入规模有限、强度偏低和增速缓慢的条件下,要尽快提高科技产出能力,应优先加强部属科研单位的投入,科研基础条件投资的侧重也应如此。
(3)基础条件投资与科研机构产出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单项因果关系,但科研基础条件投资的投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效发挥,滞后4年的格兰杰检验系数最显著。这与我们现行的很多政策导向和评价体系中“投资即见效益”的标准不尽一致,说明对于科研基础条件投资而言,要有别于课题经费投入,应更加注重长期效益与结果,以确保投资立项的科学性。
(4)出于数据和模型适用性的原因,本文未考虑资产质量、资产的配置与使用效率、投资效率和更多制度因素影响等,需后续研究继续完善。
[1]黄季琨.浅谈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政策[J].农业技术经济,1997,(2):10-13.
[2]朱希刚.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3]赵阳.中国农业科研投入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观察,2001,(6):2-8.
[4]候安石.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5]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研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06.
[6]樊胜根,钱克明.农业科研与贫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张玉梅.中国农业科研投资优化配置[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2009.
[8]于辉,付静彬.我国农业科研基础条件投资规模与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6):109-113.
[9]翟虎渠.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0]李峰,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11]李润芳,赵爱云,章蜀贤.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的定量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12):422-428.
[12]武夷山,黄宁燕.两岸科技产出指标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12):604-607.
[13]张凤,霍国庆.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07,(3):35-42.
[14]申红芳,廖西元,胡慧英.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评价与管理,2009,(12):27-34.
[15]潘娟,范巧.基于C-D生产函数的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23-25.
[1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Z].北京:国发[2004]20号,2004.
[18]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Z].北京:国办发[2004]55号,2004.
[19]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1985-3-13.
[20]农业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Z].北京:内部资料,2007.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S&T Research Based on Output Capacity
Yu Hui1,Fu Jingbin2
(1.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AAS,Beijing 100081,China; 2.Bureau of Capital Construction,CAAS,Beijing 100081,China)
Basic condi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regarded a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s,which can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Strengthening the investment of basic conditions is very useful for promoting the output capacit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The thesis,with fixed effect model,analyzes the investment results of basic condition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MOA from 1995 to 2009.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vestment of basic condition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utput capacit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especially of subordinate units of MOA.It’s necessary for policymakers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basic conditions 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Output capacity;Condi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Investment results
2011-09-07
于辉(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
G311;S-01
A
(责任编辑 迟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