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隆注射液治疗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2-12-23陈光辉杨晓强
杨 静 陈光辉 蒋 博 杨晓强
1.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853;2.总参陆航部门诊部,北京 100012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中的主要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每1 000人就有10人罹患此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1]。统计显示,65~74岁的男性人群中,每年心力衰竭发病率为9.2‰,女性人群为4.7‰;到85岁以上人群,其相应增加41.9‰和32.7‰。如何恰当地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正成为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心脉隆注射液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阳利水的作用[2]。为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的影响,本文收集110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入本院确诊为CHF的患者11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病例来源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均符合2009年美国成人心力衰竭指南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条件可以做出诊断: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或症状,并排除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非心脏疾病;②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LVEF>45%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97 mL/m2);③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即左室充盈压升高的证据。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炎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慢性支气管炎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治疗),男44例,女9例,平均年龄(78±11)岁;治疗组57例(常规联合心脉隆治疗),男46例,女11例,平均年龄(79±10)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硝酸酯类、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n(%)]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低盐饮食、吸氧、利尿、控制感染、控制心律失常、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心脉隆注射液4 mL,静脉滴注(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滴速20~30滴/min)。首次使用需做皮肤过敏试验,2次/d,共14 d。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4 mL测定血清BNP含量;③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是否胸闷、夜间能否平卧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复查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2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心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F变化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无差异,而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患者LVEF较对照组增加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LVEF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LVEF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治疗组(n=57)P值38.8±7.9 39.3±5.6 0.701 43.7±2.6*49.6±9.3*0
2.2 两组患者BNP变化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患者BNP较对照组减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NP变化比较(±s,ng/L)
表3 两组患者BNP变化比较(±s,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治疗组(n=57)P值729.8±68.4 734.6±56.1 0.683 428.3±64.8#337.7±73.6#0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患者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CHF是各类异质性的基础心脏病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长期治疗和反复加重住院所花费的巨额费用,使得本病成为21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为CHF涉及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当复杂,现代医学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改进。从过去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机制,转变为目前公认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相应的,CHF的治疗已由单纯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传统模式转向对神经内分泌激活进行干预为主的模式。BNP是目前已知的具有较全面的心血管系统保护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生理状态下,BNP主要用于维持心脏组织微循环稳态,调控心肌间质纤维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参与调解体循环血压和水盐平衡[3-4],在改善心衰血流动力学状态,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改善患者症状,抑制心室重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6]。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心脉隆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多肽、核苷及复合氨基酸等。体内外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作用,包括:①显著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通过增强内源性SOD和GSH-Px活性、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7]。②Ca2+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因子,在心肌舒缩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有效升高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从而起到强心作用[8]。③心脉隆注射液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舒血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抑制肺小动脉痉挛,减低肺血管对外界刺激的缩血管效应从而起到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9]。④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衡,增加血浆降钙素基因肽水平,抑制内皮素的分泌和作用。⑤心脉隆可通过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机制使尿量增加,从而减轻心力衰竭患者循环淤血、降低心脏前负荷、消除水肿、改善症状[10]。
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独心脏,其他系统和器官也存在老化现象,出现其他系统的合并症增加。此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标也有了调整。在强调延长生存时间和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的同时,对改善运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1]。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寻找安全有效治疗CHF的药物。本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负荷,降低血BNP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此药可以更好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综上所述,心脉隆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Mosterd A,Hoes AW.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J].Heart,2007,93(9):1137-1146.
[2]唐晓鸿.心脉隆注射液药理作用和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6):461-464.
[3]De Wald TA,Hernandez AF.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sir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10,8(2):159-169.
[4]Rademaker MT,Charles CJ,Melton IC,et al.Monitoring of heart failure:comparison of left atrial pressure with intrathoracic impedance and natriuretic peptide measurements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ovine heart failure[J].Clin Sci(Lond),2011,120(5):207-217.
[5]易岂建.利钠肽与心力衰竭[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2):4-6.
[6]符允衡.脑钠尿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和进展[J].内科,2009,4(6):921-923.
[7]吴建新,王一心,钮荣祥,等.心脉隆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1):97-98.
[8]彭芳,刘晓波,方春生,等.心脉隆注射液对大鼠缺氧及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药物研究,2003,12(1):33-35.
[9]吴建新,杨玲玲,袁国林,等.“心脉隆”抗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9-32.
[10]李树楠,张华明,杜一民.心脉隆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效应观察[J].大理医学院学报,1992,1(1):10-13.
[11]何为.老年心力衰竭313例诱因分析[J].现代医院,2008,8(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