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12-12-22

河北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致残率缺血性神经功能

张 敏

(陕西省咸阳市核工业215医院中医康复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张 敏

(陕西省咸阳市核工业215医院中医康复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显著比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降低致残率,改善并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是促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快速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干预; 中医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一般以发病后2周内作为其急性期[1]。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极高,且是导致脑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80%左右的存活患者都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其中约有3/4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可高达40%[2],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在发病早期采取正确的治疗,同时配合及时系统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能促进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3]。我院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旨在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8±8.3)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7d以内,经CT扫描或MRI检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无明显的意识障碍;排除发病前肢体残疾、认知功能出现障碍、精神障碍并伴有不稳定性身体疾病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脑梗死病程3周以上者、有脑血管病史且遗留下功能障碍者等均不能入选。病变位置:基底节脑区受损33例,其他区损伤47例;左侧偏瘫43例,右侧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5 ±8.3)岁,平均病程(11.4 ±5.8)d;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66.1 ±8.3)岁,平均病程(11.2 ±5.9)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常规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颅内压高者,给予甘露醇、白蛋白、速尿;降血糖、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并酌情使用脑保护剂等。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并维持良肢位如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的摆放,定时更换体位,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卧床期:体位变换、起坐训练、坐位平衡等;离床期:坐位训练、起坐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步行期: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中医康复治疗: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选取合适的复瘫宁系列中药进行治疗,水煎服,每天1剂。治疗过程中可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口服用药;采用中药静脉制剂治疗,包括对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进行对症治疗。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推拿、传统心理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其中针灸、推拿主要帮助患者醒脑开窍、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养心安神,促进加快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心理康复则是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先决条件,主要通过鼓励、支持、暗示等手段进行心理调节,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治疗;加强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及康复知识的普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3 观察指标:按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后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评分。①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中计分法[5]。②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估:采用 Barthel指数法[6]。给药前后为患者进行三大常规、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的检测,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7]:基本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小于17%或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独立样本及组内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则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ADL评分比较(¯±s)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ADL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 <0.05;与对照组比较,bP <0.05

组别 n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40 9.2 ±2.5 7.1 ±1.5 a 46.1 ±17.8 67.9 ±15.8 a 40 9.2 ±2.4 5.0 ±1.2 ab 46.8 ±17.3 80.4 ±12.6 ab对照组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地不良反应,给药前后检测患者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的变化。

3 讨论

患者病发缺血性脑卒中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首先便使阻塞血管供应区的脑组织供血被血栓阻断,导致脑能量代谢发生严重地障碍,出现脑水肿,同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对脑组织的一系列损伤,使神经功能出现缺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8]。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脑水肿、改善脑供血、降低自由基数量、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病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且起病急、变化快,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仅采用单一的中医治疗方法或干预措施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在临床实施救治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多被要求采用多技术组合的综合治疗干预方式,以尽可能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9],同时也遵循了由中医康复学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整体康复和辩证康复的治疗原则。因此,提高临床实践,采用多种治疗措施及给药途径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效利用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遴选出最佳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达到全面兼顾并提高疗效的目的。

由现代康复理论的观点显示,脑卒中后的中枢神经系统不管在结构还是功能上均具有较强的重组能力,部分神经元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进行再生。而脑可塑性理论及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脑卒中康复的基础[10],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将大量的本体感觉冲动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大脑以加快血液循环,提升病灶周围半暗区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最大限度地重建恢复神经元功能,以促进加快形成并恢复正常功能模式,尽快且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肌肉收缩及偏瘫肢体的功能。越早进行康复护理训练,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越佳。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合理、有效、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功能恢复,加快恢复效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内科基础治疗法,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5.0%;两组治疗后的 NIHSS 、ADL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无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早期中医康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降低致残率,改善并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是促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快速恢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153.

[2] 刘莹莹,冯桂芳.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8):982 -984.

[3] 许小玲,郑少君.银杏达莫配合针灸及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4-15.

[4]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9.

[5] 陈少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212 -213.

[6] 胡谷冰.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16-18.

[7] 陈立典,林秀瑶,陶静.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可开发医学杂志,2008,23(2):161-163.

[8] 钟美容,胡艳宁,王庆武,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17-519.

[9] 陈元,叶爱霞,庄雪萍,等.急性期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1615 -1616.

[10] 郭瑞友,马晓维,毛德军.早期康复对脑组织患者日常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64 -268.

1006-6233(2012)08-1138-04

B

10.3969/j.issn.1006 -6233.2012.08.047

猜你喜欢

致残率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