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2012-12-22侯晋雄
侯晋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重庆400041)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侯晋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重庆400041)
在“两新”组织当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当务之急。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为了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覆盖面,破解“两新”组织党组织难建、党员难管、活动难开展、党建工作难抓等问题,必须正视现状与困境,努力找到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开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困境;路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这一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能,指明了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法。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两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其中的从业人员日趋增多。然而,党的领导在这一领域目前还比较薄弱,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把其中的劳动者、创业者和各类人才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特殊意义
所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领域内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是在传统的纳入我国政治体制结构内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侨联以及台联等八大群众团体之外的社会组织。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其特殊的意义:
1.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两新”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国“两新”组织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到目前的30多年间,非公有制经济急剧膨胀壮大,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左右,而非公有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而且,“两新”组织已成为就业主渠道:在城镇,不属于国有、集体单位的就业人员约占城镇就业人员的70%。就上海来说,目前已有“两新”组织56万家,所创造的G D P约占全市总量的35%,从业人员达42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0%以上。随着“两新”组织的迅速发展,“两新”组织中党员数量也大幅攀升。他们当中,有的是从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转移至“两新”组织的;有的是农民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过程中流向“两新”组织的;有的是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辞职下海经商而成为“两新”组织的一部分等。他们的加入,提高了“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比例和党员素质。然而,由于不少“两新”组织成立的时间不长,而且规模也不大,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没有建立党组织,即使建立党组织的,也有一些“两新”组织没能规范地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两新”组织的党建步伐与“两新”组织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符合,“两新”组织领域党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党的领导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发挥作用的目的,就是推动“两新”组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检验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具有建立在掌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科学预见性,能够引导“两新”组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执行党的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沿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加强“两新”组织与党委、政府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两新”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在“两新”组织发展需要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帮助“两新”组织经受风险、渡过难关。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还可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刚性的经济手段和柔性的教育手段相结合,弥补“两新”组织在管理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两新”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两新”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确定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十五大对此充实后再次作了阐明,这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要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本着“思想建党”的方针,把“两新”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充分体现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尊重并维护他们的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充分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他们积极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组织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显现出来,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真正得以推进。此外,还要求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两新”组织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3.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两新”组织的职工群众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面。我们党的工作触角必须延伸到“两新”组织当中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些“两新”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数量过多、类型复杂、缺乏引导、疏于管理的问题,往往容易形成党的影响和辐射的真空地带,往往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群众的重要阵地。如果我们对此丧失警惕,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就有丧失部分阵地的危险。此外,当前思想观念多元化、文化意识多元化、组织形式多元化,只有重视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才能把“两新”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市场经济尤其是“两新”组织发展的今天,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加强群众工作,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新形势、适应新变化,确保党对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群众自发性团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可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新领域,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与机关党建、国有企业党建、农村党建相比,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经济轻党建,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单位和领导同志对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对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认识不清,且过于担心成立党组织得不到业主的支持和认同,存在畏难情绪,因而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深刻不到位,没有树立大局意识,思想认识多以“自愿性”和“随意性”为主。一些业主思想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对党组织有戒心、有抵触,对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不理解,因而采取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认为“两新”组织只要照章纳税、合法经营就行了,抓不抓党建无所谓。这些“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
2.党员人数不足,管理难度较大。“调查中我们发现‘两新’组织中的党员人数不足,这是影响建立党组织的最大问题。”[1]一些“两新”组织中的优秀员工缺乏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向心力,年轻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得不到发展壮大,制约了发展党员的速度和规模,“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而且,现有党员管理的难度大。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在“两新”组织党员队伍中,既有个体经商户、又有普通农民;既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又有一线车间工人,人员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其次,党员流动性较大。“两新”组织中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平时处于分散状态,尤其是流动党员,行踪无法掌握,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他们大多居住分散,平时难以集中。再次,党员身份不明确。一些党员不亮明身份,成了“口袋党员”,使党员管理难度增大。此外,在“两新”组织中,支部负责人大多都是兼职的,工作内容的相对独立和忙碌使他们与培养对象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和及时的交流。这些都对“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开展党建工作有较大的牵制和制约。
3.组织生活单一,吸引力不够强。一些“两新”党组织基本上沿用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一套传统做法,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或者念文件、或者读报纸,要么干脆用研究业务工作代替党的组织活动等。一些党组织平时的组织生活过得不太正常,大多照本宣科,联系实际很少。有的党组织除了组织学习、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方式,再也拿不出新内容和新办法,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路窄、办法少,致使许多群众认为党的群众工作只是宣传教育,既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又不能带来实际效益,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虽然大部分“两新”组织的党员能够保证一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但对活动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实际效果的满意程度却不高。实践表明,这些传统做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削弱了党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而且,对于一些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愿意亮出身份的党员,缺乏过硬的措施,党建工作显得比较被动。总之,部分党组织现有的工作方式方法层次不高,吸引力不强,既不能适应“两新”组织发展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的要求。
4.干部热情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由于‘两新’组织内党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并不完全被认同,也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他们不得不从‘党的领导者’向‘党务工作者’转变,结果使党组织在参与‘两新’组织的内部决策、获取相应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现保证监督等方面,地位和作用也都被大大削弱。”[2]一些党务干部有被“老板”、企业主“雇佣”的思想,觉得受制于人,只能顺着干,怕影响自己的饭碗,被老板“炒鱿鱼”,对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部分业主‘一肩挑’的党组织,也习惯按‘老板’身份体现,视党建工作为‘副业’,加上‘两新’组织人员结构呈现‘二化’(一种人趋于边缘化,属被雇佣者,缺乏自己的资源;另一种人趋于精英化,属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类,拥有一定优势资源)现象,即便是党组织负责人身份,也不过是‘政治荣誉’,导致从事党务工作者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都不足。”[3]而且,对党务工作者只强调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但对他们发展空间和经济待遇等实际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业主不支持、经费不落实、党务工作者兼职多等具体问题,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些党组织负责人拿不到企业同级行政人员的工资,在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工资甚至得不到保障。这些都影响“两新”组织中党务干部从事党务工作的热情。此外,“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是“两新”组织的党群工作骨干,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并不具备开展群众工作的必要素质。有的同志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在“两新”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特殊要求;还有些党组织负责人,由于年纪较轻,缺乏经验,往往因为工作难以开展而丧失了信心。
三、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困境的路径选择
为了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覆盖面,破解“两新”组织党组织难建、党员难管、活动难开展、党建工作难抓的困境,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强调问题意识,努力找到进一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开创“两新”组织党建新局面。
1.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服务理念。“在当今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政府管理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有着巨大的作为空间。其中,关键在于找准企业的需要、人的需要,并提供有效服务,这就是党建工作的内生性所在。”[4]服务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凡是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都非常注意把党员置身于群众之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都非常注意在活动中体现服务内涵,在服务中展现先进分子的作为,使“两新”组织党组织真正成为服务企业的热心人、维护权益的贴心人、发展经济的有心人。离开了服务,党组织就难以开展工作;离开了服务,就难以展示应有的作为和体现固有的先进性。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关心“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的所思所想所求,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整合服务资源,不断满足他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些“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了“展示身份、展示作用、展示形象和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三展示三服务”活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及党员作用,带动和提高了员工队伍素质,促进了“两新”组织发展,赢得了业主的肯定和员工的赞誉。
2.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发展壮大推动党建工作。“党建工作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而是要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联系,要全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把握住工作重点。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建立几个党组织,发展几名党员,而是要从单纯的党建工作、组织工作中跳出来,站在服务全局的高度来研究和推进自身工作。”[5]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在“两新”组织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关键,就抓住了“两新”组织发展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共同点。“坚持把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通过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6]换句话说,就是紧密围绕“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转化为“两新”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使党建工作始终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发展同向、同步。同时,要创设“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我为党旗添光彩”、“促发展献计策”等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把党员的智慧发挥在促进企业发展上,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上。与“两新”组织的经营业务活动紧密结合,抓住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及其成员三者之间的利益结合点,使各方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赢得信任和支持,以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这样,“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才容易为业主所理解、所支持、所认同,才能够得到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应有作用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否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然会走向形式化、表面化和虚无化。温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而理想的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明确了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党建工作目标和工作载体,把企业党组织的使命与业主的利益、职工的利益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从而有效激发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
3.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两新”组织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党建工作新领域,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忌形成单一僵化的党建模式,应根据地域、行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的现状和特点,积极探索党在“两新”组织中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现实有效地开展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吸引力、内聚力和影响力。在活动内容上,要围绕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寻找党建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结合点、职工思想中的疑点和生活中的热点来开展党建活动,使党组织的活动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拥护,为员工所欢迎。在活动时间上,可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以业余时间为主,根据生产规律与职工从业特点,充分利用生产淡季、班前、班后节假日、休息日来开展活动,做到组织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不误、两促进。在活动方式上,适应党员活动空间流动性大的特点,注重寓教于乐,借助有效载体,以分散、小型为主。“在‘两新’组织中由于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目前还没有制度性的安排,通过‘两新’组织中不同岗位上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党员的‘有为’来体现党组织的‘有位’是增强工作有效性的基本路径。”[7]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技能竞赛、“两高一好”、“双增双节”等卓有成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取得好业绩。采取宣传报道、召开会议、现场参观、表彰奖励等多种形式,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努力掀起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带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的思想情操,大力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氛围,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内聚力。
4.狠抓“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和一贯做法。缺乏高素质的党务干部,是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把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有机结合,需要思想、作风、业务能力俱佳,能把党员群众团结到党组织周围的高素质党建人才,这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收到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关键,因此要抓紧物色、培训、储备一批素质能力适合这类企业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首先要配强育好党组织负责人。“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作用,达到‘有位’与‘有为’的统一,党组织负责人在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关键。”[8]按照党章规定,实行上级党组织与“两新”组织协商推荐、审查考核并行的双向选择方式,以满足不同社会、经济特征也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择党组织负责人,并加强对其的培养帮助。坚持把那些党性观念强、热爱党的工作、群众威信高的同志选到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对于个别能力素质低、群众基础差、工作政绩少的人果断进行调整。其次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党章要求,建立完善把“两新”组织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两新”组织骨干的“双培”机制。“要围绕‘最先进的群众在党内、最优秀的人才是党员’的目标,积极鼓励、引导、培养‘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优秀骨干加入党组织;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严把政治素质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巩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9]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培养教育工作,把“两新”组织中的优秀业主、优秀管理人员、优秀高知分子和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发现、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扎实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再次要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增强干部工作动力。通过提高政治地位、保障经济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维护正当权益、拓展发展空间等措施,切实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干部工作的“内动力”。对在党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好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最后要完善责任考核制,管住管好管活干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检查督促、业绩考评、勤政廉政等责任考核制,统一实行建档管理、及时进行跟踪管理、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强管理,做到管住、管好、管活。”[10]
[1]中央党校校刊社课题组.新时期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从上海嘉定区“两新”组织党建实践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J].理论前沿, 2007,(18).
[2]顾建键.党建新领域的开拓与执政能力的提升——略论中国共产党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J].理论探讨, 2005,(2).
[3]王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困境及路径[J].求实, 2010,(6).
[4]胡兰.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让“两新”组织在高新区生根开花——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谈高新区的党建工作[J].中国高新区,2009,(11).
[5]黄建国.“四种眼光”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启示[J].新重庆,2008,(5).
[6]中共无锡市委.着力开创“两新”党建工作新局面[J].群众,2008,(5).
[7]冯小敏.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J].党政论坛,2009,(10).
[8]何海兵.“两新”组织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6).
[9]杨小斌.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1,(6).
[10]冉隆松.着力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效[J].党建研究,2008,(5).
[责任编辑:闫生金]
D 26
A
1002-7408(2012)07-0058-04
侯晋雄(1980-),男,陕西绥德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党建博士,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