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武汉精神”旗帜登顶珠峰——《长江日报》创新主题宣传案例解析

2012-12-21杨文平

中国记者 2012年12期
关键词:登珠峰长江日报登山队

□ 文/杨文平

武汉市确定2012年为“武汉精神”宣传年,与此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决定5月攀登珠穆朗玛峰庆祝建校60周年,实现中国高校首次独立组队冲击地球之巅。《长江日报》如何将两者巧妙整合,把一项校庆活动“升级”为武汉精神的践行活动,变成一项精彩的主题宣传活动?

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展示了《长江日报》特制的“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武汉精神旗帜。

恰逢这一天,在湖北考察的温家宝总理回到地大母校,他祝贺地大登山队登顶成功,并称赞他们不畏艰苦和挫折的精神。

在地大登山队从武汉出发到登顶珠峰的整整2个月时间里,《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全程跟随,详细记录,开设登珠峰专版专栏,持续报道,引发全国多家媒体关注。

这是“武汉精神”一次精彩的张扬,也是一次精彩的“武汉精神”践行活动。

主动作为 巧妙整合

地大登珠峰,是该校庆祝建校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中的一项,起初并没有直接跟“武汉精神”关联起来。

2011年底,武汉市确定了武汉精神表述语:敢为人先,追求卓越。2012年初,武汉市委宣传部部署大力开展“武汉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并确定为宣传年,要求大力开展“武汉精神”主题宣传。

围绕“武汉精神”主题宣传,《长江日报》联合10家媒体共同倡议,寻找身边的武汉精神践行者。得知地大登珠峰是中国高校首次独立组队冲击地球之巅,《长江日报》编辑部敏锐地意识到,这无疑是一次典型而独特的践行“武汉精神”活动。为何不能把一项校庆活动升级为一项城市精神的践行活动?《长江日报》编辑部主动上门沟通,地大领导被这个创意打动,而且认为此举能够提升校庆活动的意义。

作为活动载体,《长江日报》特制了一面印有“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字样的武汉精神旗帜,准备在登顶时展示,同时特派一名记者随队采访报道登珠峰全过程。

关注就是参与

在这次地大登珠峰活动报道中,《长江日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报纸影响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科普等功能。

2012年3月19日,地大登珠峰队伍从武汉出发。《长江日报》特制的“武汉精神”旗帜在出征合影中十分显眼,强势占领传播视域。

从这一天至5月19日登顶,两个月时间里,《长江日报》基本每天保持一个专版或一个专栏的登珠峰报道规模,消息、通讯、图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作为一个单项活动的报道,无论报道持续时间还是数量,在报社历史上还很少见。

关注就是参与。通过强势而生动的新闻报道,《长江日报》将地大登珠峰、践行武汉精神的活动,营造并保持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带领”市民融入到勇攀高峰的过程中,引导读者体会武汉精神。

登珠峰作为一项挑战极限的活动,一直备受关注。《长江日报》在报道中不仅反映了登山队员的活动与感受,而且推出了《普通人如何登珠峰》《你不知道的珠峰生活》等具有科普性质的报道,增强了服务性和可读性。

“门外汉”登上海拔6000米的珠峰测量站

地大登山队从3月19日自武汉出发,到5月19日成功登顶珠峰,整整两个月,《长江日报》记者邹谨始终形影相随。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每天以鲜活、生动的报道,向读者传递登山队的快乐与骄傲、艰辛与孤独。地大登山队总指挥董范称赞,邹谨是队伍中公认的职业精神楷模。

从武汉启程时,40岁的邹谨,别离妻子和女儿,义无反顾。地大登珠峰活动筹备了2年时间,登山队员大都经历了很多适应性训练,而作为记者的邹谨则是完全的登山“门外汉”。刚抵达拉萨,他便遭遇高原反应,之后体重下降10多斤。为尽快适应残酷生存环境,他从进队第一天起就坚持参与全队训练,虽然总在队伍最后,但他从不放弃。地大登山队副队长牛小洪笑言,因为邹谨的存在,所有登山队员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谁也不能落在一个外行人的身后。

为了更好地体验到登山过程中的细节,邹谨一再申请,终于获得与队伍一起攀爬5800米中间营地的机会。往返10余个小时,克服一个个乱石沟、碎石坡的考验,目睹队友滑倒遭遇险情。在大本营期间,邹谨还随地大登山队的科考队登上海拔6000米的珠峰测量站,此次经历由于缺乏经验,下山途中数次历险,身处绝境。

从5月18日早晨登山队预备向珠峰之巅发起最后冲击起,至5月20日凌晨发回最后一篇报道,40来个小时,邹谨连轴工作,几乎未眠。因为邹谨的表现,武汉新闻人创造了赴外地采访所能到达的新海拔。其本人也成为践行武汉精神的代表。

充分发挥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能力

这次地大登顶珠峰活动,至少实现三赢:一是地大这项校庆活动重头戏完美落幕,二是“武汉精神”得到极大张扬,三是《长江日报》影响力大幅提升。

把“武汉精神”与登珠峰活动整合在一起,《长江日报》无疑起到了核心作用,充分展现出该报资源整合能力和勇于担当的气质。

首先,得到地大冲击珠峰的消息后,《长江日报》作为新闻媒体,并不是只做一个“旁观者”、一个被动的报道者,而是想方设法参与,策划、推动活动更好的开展。在媒体激烈竞争特别是新媒体加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种理念和实践的创新。

其次,参与地大登珠峰活动及报道,《长江日报》不是一心谋划如何提升自身影响力,而是充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自始自终张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体现出机关报的职责和担当。

再次,《长江日报》与地大领导协商,成功地将登珠峰活动完善提升,并协调市体育局参与协办,体现了媒体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发挥了媒体和舆论的特殊作用。

最后,对新闻媒体来说,最难得的是“独家”。这次地大登珠峰,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策划活动,《长江日报》总是做到先声夺人,精心策划,高效实施,始终走在其它媒体的前面,值得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登珠峰长江日报登山队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勇登珠峰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登珠峰花费下降风险上升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地方媒体参与国家叙事大有可为——长江日报讲中国故事力作频出
再登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