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弱化与治理

2012-12-21周多刚

理论导刊 2012年9期
关键词:村级党员干部领导

周多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弱化与治理

周多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领导作用发挥的基础,也是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相对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发挥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领导作用发挥的基础,也是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发挥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一、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先后开展,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广大农民、引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一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欠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探索出“支部+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方式,农民群众迫切希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各种组织为他们掌舵撑腰,提供各种服务。然而,目前部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还没有从过去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中转变过来,与广大村民的期待和要求相比尚有明显的差距。有的党员不通晓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技术,对发展现代农业配套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不甚了解,使村经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有的党员没有突出的本领和优势,不能带领村民致富,在群众中不能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虽然先富起来,但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害怕露富,不愿拿出自己致富的看家本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也有的党员富裕以后游离于村落之外,不关心村民利益和村里的发展,把自己当局外人。这些情况就导致村级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力不从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了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

2.领导民主政治的能力欠缺。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随着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村党支部在农村的核心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其拥有的治理资源逐渐流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定和要求,在村两委的职能界定方面,村党支部是村里的领导核心,对全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实施领导,通过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会议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村委会要维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争取村党支部的支持,自觉地维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村党支部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也不能在村民自治的具体工作和具体事务上包办代替、取而代之,这样既不利于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的发挥,也有损于党支部的威信,更有悖于党和国家实行村民自治的初衷。然而,在实践中,相当多的村党支部对此并没有更深的认识,在“怎样发挥核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的问题上陷入迷惘,对党的村民自治政策不理解,对村民自治的运作规则不适应,导致“两委”关系出现紧张,村务管理出现矛盾。有些村党支部,凭借过去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独揽大权,损害了村委会的权利;有些村党支部也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失去了一些村政管理权,放弃了领导责任,对村委会放任自流,疏于教育,引导和监管;有些村党组织对村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诉求漠然视之,导致了村党支部与村民关系紧张,也使得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下降。总之,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这些情况和问题使一些村党支部面临“老办法用不了,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好用”的困境。

3.整合利益的能力欠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没有自己的独立性,自身利益附属于国家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利益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农村组织建设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如新农合组织、中介组织、各种协会等等,这些组织依照各自的组织特点和共同的利益关系组织起来集中表达农民的利益诉求。同时,传统的民间各种组织和宗族团体也依然存在。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小政府,大社会”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也对村级党组织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下,农民利益表达的主要渠道是基层党组织,各级党组织成为他们的传声筒。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逐步多样化,既有各级党组织,也可通过各种民间社会组织代表他们去表达利益和政治诉求。这就要求村党组织要协调和处理好与各种民间社会组织的关系。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有些村党支部面对传统和新兴的农民组织,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组织的利益关系,团结他们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村民对党支部的依赖程度减低,对党组织的感情和认同度弱化。与此同时,随着村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弱化,一些农村宗教团体和政治组织趁机扩大力量,吸纳成员,一些沉寂多年的黑社会性质的旧权威死灰复燃,出现了宗族、宗派、宗教及黑恶势力和党组织分庭抗礼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对村党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了很大冲击,对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也构成了严重挑战。

4.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欠缺。当前农村社会正处于一个复杂的转型时期,农村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农村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建设与土地的矛盾,建设与环保的矛盾,建设与生存质量的矛盾,民主权利与经济利益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纠纷导致各种突发事件呈增多趋势。面对这些突发事件,部分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强,对突发事件、急难事件感到茫然无措,不能及时拿出解决措施和办法;有的党员干部不去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及时解决;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新农村政策掌握不够,导致老问题没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无法应对;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老套路、老办法来解决问题,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办事能力较弱;有的党员干部党性不强,政治敏锐性不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不住方向;有的党员缺乏党的意识,在关键时候看不出来,急难险重时候站不出来,“不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目前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问题固然同治理资源的流失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党支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则是最根本的原因。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出强化党组织领导能力的良方。

1.党员干部的素质偏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村党支部班子的领导能力提出了“长、宽、高”的标准和要求。“长”,就要要有引领村民致富的一技之长;“宽”,就是知识面及工作能力要宽;“高”就是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思想觉悟上甘于奉献,而且行动上要勇于吃苦、乐于服务。对照这些标准,一些村支部班子自身素质和能力显然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素质不足。他们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知之甚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不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缺乏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识,缺乏领导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本领;二是民主素质欠缺。部分党员干部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到位,独断专行,专断决策,不接受民主监督;有的在“台上”大讲民主,盲目许愿,台下仍然我行我素。三是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合意就执行,不合意就“拖”,有的甚至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恶意上访,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

2.党组织的设置滞后。村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组织架构是否科学合理。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是与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变化不适应。随着近年来农村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等方式的相继出现,农村党员的活动范围已经突破了单纯行政村的界限,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形成新的交际圈,交往越来越同质化。特别是伴随农村市场化程度的发育与完善,一些村与村之间已经打破了界限,形成了跨村联合体,这就使原有的党支部模式和活动方式跟不上党员活动与管理变化的节奏和需要;二是与村民集聚区规划要求不适应。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求,村民必须在规划点上建房,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这就使传统的农村村落模式被打破。而过去按照自然居住地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就不适应居住区规划要求,必须随之发生改变,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三是与流动党员的发展变化不适应。一些村里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对这部分外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而有些村外来党员又相对比较集中,但还没有完全建立相应的党的组织进行管理,在党组织设置方面出现真空。

3.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石,是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免除了农业税之后,村经济收入减少,部分村由于没有工业和其他来源,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村级财力进一步减弱,严重影响着村党支部的运行和领导作用的发挥。村党支部在村各项公益事业发展方面举步维艰,在为村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服务的手段方面更显不足,“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也有的村党支部推卸责任,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担推给村委会,放弃了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有的村班子成员虽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但缺少致富手段和本领,工作局面打不开,经济发展上不去,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由于党支部缺乏引领群众发展经济必要的物质条件,村各项公益事业无力去办,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村民和村级组织对村党员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级班子出现软弱涣散的迹象,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4.党支部职责不明确。村级党支部职责究竟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其他法规规定的不是很具体。《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则从村民自治的角度强调了村委会的重要地位。在这种职责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村两委之间就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一些村要么是村党支部大包大揽,村委会和其他基层组织被边缘化;要么是村党支部被村委会架空,无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村党支部如何结合本村实际,团结带领包括村委会在内的各种组织,整合一切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的事实,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以及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内在要求,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从多层面大胆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1.以提高干部素质为重点,在干部管理机制上寻求突破。一要在选人用人上寻求突破。首先,党支部班子成员要优化。一些村班子成员由于年纪大、文化低、素质差,与村民的期待有很大差距,要下决心调整下来。同时要解放思想,拓宽选人范围,注意在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及事业单位分流人员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村干部,尤其是要选准配强“一把手”这个关键岗位。要通过公推直选等方式筛选出党员群众都满意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其次,要着力培养村后备干部,保持村支部班子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要努力建立一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业比较齐全的村后备干部队伍,并指定专人传帮带,对他们进行压担子等培养锻炼,这对优化村支部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要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把村里的各种能人都吸收到党内来,这也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二要在教育培训上寻求突破。首先,要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为导向,切实加大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教育干部学会在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加强干部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村干部转变作风,努力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次,充分发挥教育培训阵地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普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技能武装农村干部的头脑,积极探索学习成果的转化途径,增强农村干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三要在激励机制上寻求突破。要继续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力度;要落实干部工资待遇,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优秀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树立优秀村干部典型,并予以表彰,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在运行机制上要有所突破。“三级联创”是指县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形成整体合力,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工作机制。实践表明,完善“三级联创”机制,是发挥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和作用的重要途径。一要继续完善“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实现“五个好”的目标关键是公开标准,让群众了解标准,监督标准,使农民群众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要完善考核指标。要根据本地实际和条件变化调整考核指标,增强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好高骛远,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三要加强领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搞好基层党建,激发村党支部的责任心,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要健全基层党建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度,把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纳入地方党委负责人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述职述廉的考核内容。只有把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直接挂钩,才能强化责任意识,促进村党支部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在树立形象上要有新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也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的。因此,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教育好管理好党员,是村党支部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和保证。一是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权利,坚持做到村级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重大决策党员先讨论,日常事务党员多参与,不断激发党员的归属感和光荣感。二是要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要严格党组织生活,坚持和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党员能够经常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增强党性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努力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党员自身的特点和年龄、文化、从业状况,坚持分类教育管理,对在家党员主要是教育引导他们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在学好科技知识、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上,在遵纪守法、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带好头、做好表率。对流动党员主要进行组织纪律、法律法规、敬业奉献教育。对年龄偏大的党员主要是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起好传、帮、带作用。对年轻党员主要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长致富本领,提高致富带富能力。

4.加强廉政建设,维护党的纯洁性。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村党支部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廉政建设,维护党的纯洁性。一是要廉洁自律。要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接受典型教育与警示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二是强化监督。要坚持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完善村两委班子的廉政承诺制度、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述勤述廉制度、村民质询制度和评议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力量,加大对党员干部监督的力度。三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制度是保证。要完善村里的各项制度,如民主决策制度、村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村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再好,不执行或执行不力,也是一纸空文。因此,要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使村党员干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防止“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四是加大惩治力度。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相关规定,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对敢于越“雷池”的腐败分子和腐败事件要加大惩治力度,依法严肃处理。

[1]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辅导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2]郭献功.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党组织建设[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3]崔琰.“三级联创”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4]梁开金.村极组织制度安排与创新[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5]李俊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D267

A

1002-7408(2012)09-0028-03

周多刚(1967-),男,安徽定远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研究。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村级党员干部领导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党员干部要姓“党”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