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
2012-12-20邓淑娟戴家武
邓淑娟 戴家武 辛 贤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
邓淑娟 戴家武 辛 贤
家庭背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文章采用多元选择模型研究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显著,对毕业生在何种类型单位就业起到关键作用,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经历的影响则不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拥有更好的家庭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出国、体制内就业的可能性更大,而家庭背景较差的毕业生则更可能去往三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独资企业)企业。
家庭背景;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多元选择模型
一、问题提出
自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103万增长到2011年的约593万,短短1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5倍①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各年。。然而,在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种媒体中充斥着“富二代”、“官二代”不用好好学习,就可以获得好工作的报导,“有个好文凭不如有个好爸爸”等也成为流行语。媒体报道中昭示的家庭背景在高校学生就业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家庭背景究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高校毕业生自身的成绩、综合素质等人力资本在其就业中是否真的不重要?其实,家庭背景对就业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就家庭背景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1-4],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落实率、升学率和起薪越高,初次就业搜寻时间越短;在政府部门工作,且有较高职位的家庭能够动员和利用更多的组织资源为其子女就业服务[5]。闵维方等认为家庭背景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3]。由于国情不同,国外学者更多关注人种、性别、工作经验、受教育年限对工资收益的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家庭背景中父母的职业地位(特别是父亲)与教育水平对子女的职业获得(首次工作或当前职业)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6-7]。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影响程度有多大?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实际的毕业去向到底有哪些差异?对于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等),家庭背景的影响是否有差别?已有的研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洞悉大学生求职中个人能力素质及家庭背景所扮演的角色,揭示教育和就业的公平性,为大学生择业、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及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所指的家庭背景,是一种社会资本,或者称为社会关系。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布迪厄[8]、科尔曼[9]、林南[10]等主要学者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的意义是相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资本,它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它的表现形式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11]。
中国一直以来强调以家庭为核心,注重发挥“关系”的重要作用。费孝通在“差序格局”理论汇总描述的传统社会关系是在亲属与地缘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体现了关系的亲疏远近,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人际关系[12]。差序格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关系”、“后门”、“人情”等。杨光飞更是认为在中国“社会资本”已经不是西方初始的定义,而是一种“关系资本”[13]。而Bian则指出,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人情关系越强,得到照顾的可能性越大[14]。
因为大学毕业生除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匮乏,所以其社会资本主要是其家庭背景。本文中大学生家庭背景的定义参考李黎明和张顺国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来设定:广泛存在于个人家庭社会网络关系中,并能够被行动者投资和利用的以便实现自身目标的社会资源[15]。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可以从家庭经济状况、户籍所在地、监护人职业、学历等方面来综合描述。而对于现阶段我们国家而言,监护人职业或者阶层基本可以决定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样,职业中也包含了不同的学历和户籍信息。此外,监护人职业还包含了不可直接观测的其对子女的人力资本的影响[16-17]。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直接选用监护人(父亲)职业代表大学毕业生的家庭背景。
(一)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多元选择模型。多元选择模型的因变量是反映不同选择的某种指标,通常为离散值[18]。多元选择模型经常被用于研究职业选择和职业预测[19]。多元选择模型可以在多个解释变量共同影响因变量的情况下,保持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得出其中某一解释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单独影响。这样,可以分离出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模型函数如下:
其中,Pj和Pi分别表示第i,j种毕业去向或者就业去向的概率,ai0是常数项,xk表示自变量,n表示自变量的总数,aik是第k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当其他自变量取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自变量取值增加一个单位引起概率比数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ui为干扰项。
运用上述模型,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家庭背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第一步,分析家庭背景、个人能力等因素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将因变量设为毕业去向(分六类:上研、出国、体制内就业、三资和民营五百强就业、其他企业就业、基层就业或待就业),自变量包括父亲职业、学习成绩、政治面貌、学校、专业、性别;第二步,探讨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等对就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的影响。仅针对就业的毕业生,将因变量设为就业去向(分三类:体制内就业,三资和民营五百强就业,其他企业就业),自变量包括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学校、专业、性别、父亲职业。
监护人的职业千差万别,如何合理地分类,对于模型的解释力以及最终结果的可信度都有重要影响。在参照有关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监护人职业进行分类①本文重点参考了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总报告》,该报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作了总体分析,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这十个阶层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第一种分法是将监护人职业分为两大类,把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及以下的阶层都归为一类,统称为“弱爸爸”,其他都是“好爸爸”;第二种分法则将监护人职业分成四类,即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分为“有权的爸爸”、“有钱的爸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知识分子爸爸”(普通教师、科研人员、文化新闻工作者等)和“弱爸爸”共四类。
(二)数据
不同高校的专业设置差异和社会声望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更清晰显示家庭背景对就业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两所在专业设置和社会声望相近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这两所高校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为了消除宏观经济和社会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同一年份2011届毕业的2 302个学生进行研究。我们的数据涵盖2011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四年平均学分绩点、性别、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专业、父亲职业、毕业去向。本文所使用变量的定义和统计描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不同毕业去向大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通过使用Stata 12.0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和表4。
(一)家庭背景对毕业去向的影响
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家庭背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显著。其中,当因变量以出国为基准时,所有模型中“好爸爸”这一变量的系数都非常显著,且都为负数,表明有“好爸爸”的毕业生出国的概率比“弱爸爸”更大;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分别以体制内就业、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其他企业就业、读研、基层和待就业为基准时,有“好爸爸”的毕业生出国的概率分别是有“弱爸爸”的毕业生的3.04、5.24、3.62、3.17、2.27 倍。
当因变量以三资企业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为基准时,“好爸爸”的系数显著且都为正,表明有“好爸爸”的毕业生去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的概率最低;从表4的风险系数比结果看出,分别以体制内就业、读研、出国、基层和待就业为基准,有“好爸爸”的毕业生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的概率分别是有“弱爸爸”毕业生的0.58、0.61、0.19、0.44倍。
当因变量以基层就业和待就业为基准时,结果不太理想。其中,出国和去三资企业就业与之相比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他企业就业与之相比在5%的水平下显著。系数为负表明相对于有“弱爸爸”的毕业生而言,有“好爸爸”的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和待就业的概率比去其他企业更大,约为1.58倍(见表4)。其他毕业去向之间相比结果不显著。
(二)其他因素对毕业去向的影响
成绩对于读研、出国和待就业的影响都很显著,对于直接工作的毕业生影响不显著。随着成绩由高到低,学生毕业去向的可能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读研→出国→(体制内就业、三资和民营500强就业、其他企业就业)→待就业或基层就业,即成绩好的学生更多地读研,成绩最差的学生往往就业后的工作较差、甚至比较难找到工作。对于在何种类型单位就业,成绩没有显著影响。
政治面貌对多种毕业去向显著,党员的毕业去向按概率大小依次排序为: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读研→体制内就业→基层就业或待就业→其他企业就业→出国。党员在三资企业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的概率大于体制内就业,在这两所高校,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同学才能发展为党员,但是这些党员学生更多地去了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而不是党政机关或国有企业,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续表3
表4 毕业去向发生比率① 发生比率:自变量取值增加一个单位引起概率比数的变化量。rij=ea1k,rij是发生比率,aik是第k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三)家庭背景对就业去向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考察家庭背景对直接工作的这部分大学生就业去向的影响,本部分对毕业后选择就业(体制内就业、三资和民营五百强企业就业以及其他企业就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家庭背景的关系进行了估计。从前文的模型结果来看,学生成绩对就业去向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家庭背景对就业的影响远远大于成绩的影响,相比之下,成绩的影响就不太显著了。因此,为了更好地观察不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下面的研究分两步,第一步,将监护人职业分为两类:“好爸爸”和“弱爸爸”;第二步,将监护人职业分为四类:“有权的爸爸”、“有钱的爸爸”、“知识分子爸爸”和“弱爸爸”。估计结果见表5、表6、表7和表8。
1.监护人职业分两大类:“好爸爸”和“弱爸爸”
从表5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家庭背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很显著。以三资企业和民营500强企业为基准,体制内和其他企业就业与之相比时,“好爸爸”的系数显著,且都为正,表明监护人是“好爸爸”的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和其他企业就业的概率更大。从表6结果可知,以三资企业就业为基准,有“好爸爸”的毕业生体制内就业的可能性是有“弱爸爸”的毕业生的2.04倍,以其他企业就业为基准,有“好爸爸”的毕业生三资和民营五百强企业就业的可能性只有“弱爸爸”的毕业生的0.61。对体制内就业和其他企业就业之间相比,家庭背景影响的结果不显著。
表5 就业去向多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监护人职业分为两类
表6 就业去向发生比率-监护人职业分为两类
2.监护人职业分为四类:“有权的爸爸”、“有钱的爸爸”、“知识分子爸爸”和“弱爸爸”
从表7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有权的爸爸”和“有钱的爸爸”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都显著。以三资和民营五百强企业为基准,体制内和其他企业与之相比系数都显著,且都为正,表明拥有“有权的爸爸”和“有钱的爸爸”的学生去体制内就业和其他企业就业的概率更大。表8结果显示,以三资企业就业为基准,监护人是“有权的爸爸”和“有钱的爸爸”的毕业生去体制内就业的概率分别是“弱爸爸”的毕业生的3.03倍和2.17倍,去其他企业就业的概率分别是“弱爸爸”的毕业的2.44倍和2.05倍。“知识分子爸爸”与“弱爸爸”相比,就业去向的差异并不显著。
表7 就业去向多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监护人职业分为四类
表8 就业去向发生比率-监护人职业分为四类
(四)其他因素对毕业去向的影响
学习只在去往其他企业与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相比时有影响,随着成绩的提高,毕业生更有可能去往三资企业就业。学生干部这一变量结果显示很不显著,说明学生干部经历对于毕业生去往某个类型的单位并不重要。学校、专业、性别的影响都显著。
总体来说,有“好爸爸”的毕业生毕业去向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有“好爸爸”的毕业生出国的概率是最大的,而有“弱爸爸”的毕业生出国概率很低。有“弱爸爸”的毕业生这一概率相对较低,主要的原因可能一方面在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因为本科生直接出国深造的费用,大部分都得自己负担,很少有奖学金。另一方面,成长于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思想观念不同,外语水平不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
第二,有“好爸爸”的毕业生最不可能去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工作,而有“弱爸爸”的毕业生去这类企业工作的概率相对更大。在所有就业去向中,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是目前普遍认同的好工作,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相对较小。本文的估计结果显示,有“好爸爸”的大学生去这类优秀企业工作的可能性还不如待就业高,也就是说,有“好爸爸”的大学生在进入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比不上有“弱爸爸”的毕业生。
可能的原因有两种,第一,有“好爸爸”的学生自身素质及能力(人力资本)不够,去不了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出现了矛盾,为何这类学生更可能去比三资和民营500强更好的体制内就业?体制内就业是目前毕业生首选的毕业去向,假如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体制内就业应该对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所以只能说体制内就业不仅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而且家庭背景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第二,在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与待就业之间,一般人会选择前者,但一些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就业压力没那么大,可以先选择待就业,同时准备出国、考研或考公务员。任何一种可能的原因都会导致有“好爸爸”的学生去三资和民营500强企业就业的概率较低,甚至低于待就业的概率。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其背后所反映的家庭背景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对于直接就业的大学生而言,家庭背景已经成为影响其就业去向的主要因素。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人力资本的影响相对并不重要,除了学校、专业等因素外,家庭的社会资本越丰富,体制内就业的可能性越大。社会的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钱和有权的与弱势群体相比,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而知识分子的社会资本优势并不明显。
第四,家庭背景对学生毕业后选择读研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目前研究生的选拔制度还是相对公平的。普遍来说,学历越高,工作层次越好,起薪也越高。研究生选拔机制给各类出生不同阶层,尤其出生社会底层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机会。因此,从保障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公平性和实现各阶层的流动性来说,研究生的选拔与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论及启示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有着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毕业去向有显著的差异
在毕业后多种去向选择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出国的概率最大,而去三资或民营500强企业就业的概率最小。家庭背景条件差的毕业生则完全相反。对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来说,家庭背景好的大学毕业生体制内就业的可能性比三资和民营五百强企业就业更大。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家庭背景发挥了主要作用
对于直接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家庭背景是决定去何种类型单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而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经历等都是次要的。由此可见,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家庭背景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去向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资本对体制内单位就业的影响大于三资和民营五百强企业
社会上普遍认为,进入体制内就业受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而三资和优秀民营企业就业的竞争则相对更为公平,进入这类企业的决定因素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本文的结论表明,家庭背景好的毕业生更可能进入体制内就业,而背景较差的学生体制内就业的概率较低;家庭背景好的毕业生最不可能进入、而家庭背景差的却最可能进入的是三资和民营五百强企业,从侧面验证社会上流行的观点。
(四)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学生素质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社会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个人素质和个人偏好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的模型虽然不能分离出家庭背景通过对学生素质及偏好产生影响,而后再间接对其就业产生的影响,但是结果从侧面反映出这种间接效应对学生就业去向的影响并不大。一方面,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去三资和民企五百强企业就业的概率要比背景较好的学生高,而这类企业对个人能力与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家庭背景好的毕业生选择较好的体制内就业和较差的待就业的概率,都比选择三资和民企五百强的概率要大。说明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并不明显地优于背景较差的学生。原因可能是在我国这种高选择性和高度一致性的教育体制下,对于都能上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来说,其基本素质差别不是很大。
从以上结论中不难发现,不同家庭背景所代表的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具有显著影响,而一个健康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如果“人情”、“关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话,无疑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的不正当使用。就业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是体现政策公共特性的基本维度”[20]。作为一种主要由政府制定并且旨在服务于社会各阶层的公共政策,其目标取向是为了实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来促动社会发展,这一取向也决定了不同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应当能够符合我国社会大多数人的合理利益[21]。
如果在一个国家中,缺乏社会资源的人不仅上不了好大学,而且即使上了好大学,也会因为社会资源的欠缺而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教育就不再是促进各阶层流动的最有效的方式,而变成了阶层固化、资源更加聚集的工具。这样的结果无疑会导致阶层矛盾更加突出,政府公信力受到威胁,社会稳定的根基受到动摇。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毕业去向差异巨大的现状,合理制定有效措施,缩小因家庭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就业差距。
[1]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118
[2]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58-63
[3] 闵维方,丁小浩,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27(l):31-38
[4] 李正卫,傅剑,裘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0-35
[5] 陈江生,王彩绒.家庭背景因素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2):97-101
[6] Moerbeek,Hester,Wout Ultee and Henk Flap.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Ascribed and Achieved Social Capital in the Occupational Career.The European Social Network Conference,London,1995
[7] Barbieri,Paolo.Household,Social Capital and Labour Market Attainment.ECSR Workshop.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Berlin,1996
[8] 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9-211
[9]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45-147
[10] 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 陆寅申.社会资本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以上海市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4-5
[12]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3] 杨光飞.“关系资本”升格之合法性质疑.人文杂志,2006,(2):147-151
[14] Bian,Yanjie.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7,62(3):366 -385
[15] 李黎明,张顺国.影响高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考察.社会,2008(2):162-180
[16] James S.Coleman.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6
[17]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0
[18] 田维明.计量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4-196
[19] Peter Schmidt and Robert P.Strauss.the Prediction of Occupation Using Multiple Logit Model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5,16(2):471 -486
[20] 陈潭.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行政与法,2004(5):9-11
[21] 宋争辉.新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变迁与就业公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52-255
Impacts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Undergraduates'Employment
Deng Shujuan Dai Jiawu Xin Xian
The impact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undergraduates'employmen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society and caused many heated debates.In this paper,authors apply the multiple logistic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s using data from two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 backgrou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s while achievement scores and social work experience not.Undergraduates with better family background have high probability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or to find job in state-owned organizations.Those students with worse family background would likely find a job in a Sanzi enterprise(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nterprise/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Family background;Social capital;Undergraduate;Employment;Multiple logistic model
2012-09-02
邓淑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戴家武,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辛 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邮编:100083。
(责任编辑:常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