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各部位骨折术后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2012-12-15姚小荷祝劲松

中外医疗 2012年17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下肢

姚小荷 祝劲松

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中心卫生院骨科,广东博罗 516127

股骨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如不进行预防,可造成肢体残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因此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来说,预防DVT 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对股骨各部位骨折患者术后采用综合防治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股骨各部位骨折患者130 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78 例,男41 例,女37 例;年龄37~62 岁,平均年龄(51.16±2.33)岁;病程14~67h,平均病程(35.52±2.14)h;股骨髁上骨折21 例,股骨干骨折34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 例,股骨颈骨折8 例。 对照组52例,男28 例,女24 例;年龄41~65 岁,平均年龄(53.12±1.47)岁;病程22~72h,平均病程(37.34±2.56)h;股骨髁上骨折9 例,股骨干骨折21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 例,股骨颈骨折7 例。 入院后均行常规凝血系列检查及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无DVT 形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均行钢板内固定;股骨干骨折观察组11 例、对照组9 例行髓内交锁钉固定,观察组23 例、对照组12 例行钢板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组11 例、对照组8 例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观察组6 例、对照组5 例行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均行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后对照组常规抗生素 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观察组术前2d 开始口服阿司匹林,2 次/d,300mg/次,术后持续使用2 周。术后24h 给予纤溶酶100~200U/d 静脉滴注治疗。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趾关节的主动屈伸等功能锻炼。髋关节屈曲不超过60°。尽早借助CPM 机活动踝关节及腿部肌肉,促进血液流动。每次活动1h,2 次/d。观察患者两组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心悸及咯血等PE 症状。 2 周后两组患者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凝血指标检查,评价两组防治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数据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经综合防治后5 例形成DVT,中央型3 例,周围型2 例,DVT 发生率为6.41%;对照组21 例形成DVT,中央型13例,周围型5 例,混合型3 例,DVT 发生率为40.38%;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纤维蛋白原(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观察组对照组78 52 34.6±3.7 34.2±4.1(24.3±3.1)#*31.4±2.5 2.3±0.6 2.3±0.5(5.4±0.6)#*3.1±0.7

3 讨论

股骨各部位骨折多为交通事故、跌伤所致,且骨折常伴有软组织的挫裂伤。 术后患者由于石膏外固定、制动等原因必须长时间地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 局部血流淤滞,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被列入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高危人群[2]。 有报道称,22%~29%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3]。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血管性疾病,病程长,治疗困难,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才是上策。 术中、术后由于大量失血,组织液体渗出均可致血液浓缩黏稠,导致血栓形成。 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患者在危险因素作用下更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4]。股骨骨折3d 后血液凝固性可达高峰,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应予以重视,对此类患者应及早手术。 研究显示,卧床时间超过1 周的患者80%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5],因此股骨各部位骨折患者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及早下地活动。 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抗血栓作用。 纤溶酶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除药物外还有物理预防,患者术后应积极进行踝关节被动“环转”运动,并尽快过渡到踝关节主动“环转”运动,术后医护人员要多鼓励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尤其是要加强踝、趾关节的伸屈活动及接受CPM 机治疗,如能负重的,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静脉血回流,可较好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观察组经过上述综合防治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前大为缩短,纤维蛋白原较前增加,维持凝血指标于稳定正常水平,大大降低了DVT 的发生率。 本研究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8%,说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股骨各部位骨折患者DVT 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总之,综合防治预防股骨各部位骨折术后DVT 形成疗效确切,显著降低术后DVT 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1] 隆永效,孙英信,孔令泉.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预防[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1209-1210.

[2] 李涛,吕明,李庆涛.综合防治法预防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53-455.

[3] 徐成国.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5):90.

[4] 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等.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17-1320.

[5] 陈魁胜,石娜,刘刚.下肢骨折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治疗方法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2):164-165.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下肢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