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平凉红牛分段式目标育肥效果的研究

2012-12-15陈富国吴建平郭丽娜李三禄李文彬徐建峰闫晓波黄建伟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肉块红牛黄牛

陈富国,吴建平,郭丽娜,李三禄,李文彬,徐建峰,闫晓波,黄建伟,王 晋

当前,肉牛产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优质肉牛生产是未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趋势。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广泛开展以品种、性别、年龄、营养水平等为主的不同组合的肉牛育肥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剪切力等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关于此类报道所见较多[1-3]。平凉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势肉牛产区,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是全市四大经济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杂交改良选育形成的四元杂交后代——“平凉红牛”,已成为全市肉牛养殖的主导群体,并成功注册了我国第一件活牛类证明商标,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为了深入挖掘平凉红牛的品质特性和肉用特性,本试验以不同月龄(16月龄~21月龄)、不同体重的平凉红牛公牛为研究对象,以预期日增重为目标,分析不同育肥模式对其产肉性 能的影响,探寻适宜于当地实际的平凉红牛分段式目标育肥模式,以实现精准化管理、高效化生产,助推全市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跨越式发展。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011年1月~7月,在平凉天源农牧有限公司开展肉牛育肥试验;7月21日,在平凉市西开牧业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屠宰试验。

1.2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

选择体质健康、年龄16~21月龄的平凉红牛公牛27头,按不同初始体重和不同育肥阶段分为3组,即A组(360~630kg)、B组(315~585kg)、C组(270~540kg),每组9头试验牛。各组均以育肥期30d、增重45kg为1个阶段,共设6个育肥阶段。试验牛分组及分段式育肥阶段见表1。

表1 平凉红牛精准化育肥模式

1.3 饲养管理

在全舍饲条件下同群饲喂,冬季在温棚牛舍中集中育肥。根据肉牛不同育肥阶段的营养需要及预期日增重(参照NRC标准),以当地玉米、亚麻饼等常规饲料为主,配制精料补充料,其组成及配方见表2,预期日增重及营养需要详见表3。粗饲料为青贮玉米,每天分3次饲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精料每天分3次定量饲喂,由专人详细记录每天每头试验牛的采食情况。

表2 不同育肥阶段精料组成及配方

表3 不同育肥阶段预期日增重及营养需要

1.4 测定指标

测定不同组别试验牛的初重、末重,计算育肥期日增重,为了减少试验误差,于早晨7:00空腹称重。测定不同组别试验牛的日采食量,并详细记录,计算育肥期饲料成本。

对经集中育肥的试验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净肉率、优质高档肉块产量及比例等指标。

1.5 统计分析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中Compare Means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法。

2 结果

2.1 育肥期平均日增重

由表4可以看出,育肥始重,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5),B组显著高于 C组(P<0.05);末重,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C组(P<0.05);不同育肥阶段平均日增重,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平均数来看,以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

表4 平凉红牛分段式育肥平均日增重统计表

2.2 育肥期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组别试验牛的饲料成本、增重收入等,按活牛市场价17.8元/kg估算,计算各组育肥期经济效益。表5显示,180d育肥期,经济效益以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

表5 平凉红牛分段式育肥经济效益分析表

2.3 屠宰性能测定

表6显示,胴体重、净肉重、骨重,A、B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C组(P<0.05)。屠宰率、净肉率,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基本趋势一致,都以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肉骨比,A组显著高于C组(P<0.05),A、B两组,B、C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优质高档牛肉产量及其比例

优质肉块指臀肉、大米龙、小米龙、膝园、腰肉等5块,高档肉块指牛柳、西冷、眼肉、上脑等4块。由表7可见,臀肉、大米龙、膝园、优质肉块总重,3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B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 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都显著高于C组(P<0.05);小米龙,A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B、C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腰肉,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肉块总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以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

表7 平凉红牛分段式育肥优质肉块重及其比例

由表8可见,牛柳,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西冷、眼肉、高档肉块总重,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 C组(P<0.05);上脑,A、B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C组(P<0.05);高档肉块总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以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

表8 平凉红牛分段式育肥高档肉块重及其比例

3 分析与讨论

在畜禽生产实践中,肥育因素对肉用性能及肉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改变传统的“低精料、长周期”育肥方式,在其他因素(品种、年龄、性别、日粮组成、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以不同体重、不同育肥阶段为核心的育肥模式对产肉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育肥期平均日增重,A组(360~630kg)、B组(315~585kg)均高于C组(270~540 kg)。这是因为A、B两组试验牛较C组月龄较大,而肉牛生长曲线一般呈S形,在出生后最初阶段生长较慢,随后生长逐渐加快,最后生长停止,直至达到成年体重[1]。与周边毗邻地区相比,A、B、C 3组试验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6、1.33、1.15kg/d,均高于他人所报道的西本、利本和固原黄牛、青海黄牛、庆阳黄牛等杂交后代和当地黄牛的同类指标[4-7]。但3组试验牛平均日增重均低于预期日增重(1.4kg/d),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牛个体间体重、体况等差异较大,对试验后期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屠宰率和净肉率,A、B、C3组均高于辜正刚[8]、李燎等[9]等报道的西本F1、西杂、利杂等杂交后代。同时,A、B两组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C组,这与宰前活重有关,宰前活重对产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3]。3组优质肉块、高档肉块所占比例,都以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与他人研究相比,本试验结果高于吴乃科[10]报道的5.598%的结果,但低于张国良[11]所报道的西蒙塔尔、夏洛莱、安格斯等同类结果,这可能与品种、营养水平、育肥时间不同有关。

180d育肥期,以B组经济效益最高(7.6元/头·d),分别高于A组和C组1.4元/头·d和0.5元/头·d。综合考虑育肥全期日增重、产肉性能、优质高档肉块比例等,适宜于平凉地区的育肥模式为315~585kg,但建议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可适当延长育肥时间,以提高优质高档肉块比例,增加经济效益。

[1]陈红跃,左福元.肥育因素对牛肉肉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3):382-384.

[2]王根林.养牛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刘 丽,周光宏.饲养水平、年龄及体重对牛产肉性能影响的研究[J].黄牛杂志,2001,27(3):10-14.

[4]张鸣实.杂交方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J].黄牛杂志,2002,28(2):7-8.

[5]杨晓冰,陈 宏,滑留帅,等.利木赞牛与中国西部2个黄牛群体杂交效果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55-58.

[6]祁维寿,汪 玮,靳议超.五种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对比[J].中国草食动物,2008,28(1):32-33.

[7]姜西安.庆阳地区黄牛三元杂交改良效果观察[J].黄牛杂志,1991,(3):10-12.

[8]辜正刚.西门塔尔牛与贵州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49-53.

[9]李 燎,梅淑凤,耿进怡.不同品种肉牛与黄牛杂交屠宰试验效果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2):29.

[10]吴乃科,侯庭芳,朱继德.优质高档牛肉的生产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1998,(5):46-48.

[11]张国梁,刘基伟,胡成华,等.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杂交牛营养水平的育肥效果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10-12.

猜你喜欢

肉块红牛黄牛
东坡肉
三头牛和狮子
制作泥巴黄牛
香辣猪肉干加工方法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亲爱的小笨
红牛垫了赔偿金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
红牛创业能量加油站:激活未来一切创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