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推动卫国林业局不断创新
2012-12-10蒋苏东
□蒋苏东
卫国林业局始终将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在节能减排降耗上狠下功夫,以追求企业最大利益和职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有了一定收获。
卫国林业局始建于1969年,是全国138户重点森工企业之一,云南省林产加工龙头企业,企业经营区面积94万亩,现有职工1569人。建局42年来,始终坚持做好经营区内的营林造林工作,做到了当年采伐、当年更新,经营区森林覆盖率达97.5%,活立木蓄积量640万立方米,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稳定企业生存的基础,十年一剑筑牢生命线。
完善管护体系,强化“严管林”保障。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强化了以保障为核心的管护体系建设。一是机构人员保障。面对涉及3个县区、22个乡镇的585.4万亩森林管护面积,撤销了5个采伐林场,组建了3个管护林场,成立了35个管护所,精减近一半的机关管理人员。二是制度保障。建立管护工作责任制度、管护工作考核制度、管护经费管理制度。三是社会保障。坚持将职工管护与天保区驻地村民管护相结合,定面积、定责任、定报酬,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实现天保区管护全覆盖。
坚持质量管理,强化“严管林”责任。在公益林建设中,工程项目实行责任人目标管理。一是两级管理。选定的施工单位同时与卫国林业局天保办和县区天保办分别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书,使项目资金能如实投放到工程施工作业中。二是两级验收。项目实施过程由县区天保办进行日常管理,企业天保办进行质量跟踪检查。每道工序完工后,均要经过企业天保办与县区天保办共同验收,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推进工农共建,强化“严管林”动力。卫国林业局把管护区驻地农民群众的支持,作为实施天保工程最需要的持久动力。既积极拉近与农民群众感情距离,又着力关注农民群众的薪柴需要等实际。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卫国林业局已投入自有资金178万元,帮助地方政府及驻地农村实施了一批路桥、学校、卫生院、养老院、村寨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支持驻地农户发展沼气池建设,减少薪柴资源消耗。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发展的能力,十年一剑砺新发展线。
强化管理增效理念,推行精细管理。为适应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的要求,卫国林业局将“精细管理安身,成本否决立命”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在管理增效上务实着力。重点是“一个否决”,即实行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在生产中将大成本划分到小单元,小单元落实到具体工序,层层搞核算,倒推单元成本,实行成本否决,实现全员参与管理。
强化提质增效理念,推进技术改造。2007年以来,已投入技改资金500余万元,对生产多个生产环节进行技改,使生产设备运行率达到95%以上,取得系列成果。一是提质。产品质量得到较好提升,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建筑模板等产品,已获得省内市场稳定份额,并于2009年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二是节能。每生产1立方米中纤板节电45度,一个月可节电19万度。三是降耗。过去生产1立方米胶合板需要木材2.8立方米,现在生产1立方米胶合板只需木材1.28立方米。四是减排。每年节约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吨。五是增产。年产1.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已达到年产5万立方米生产规模;胶合板生产规模由1.5万m3/年,达到4万m3/年规模。
强化循环增效理念,改良经营模式。卫国林业局在种好传统优势树种思茅松的基础上,大胆引种速生桉树,建好原料林基地。工作中,采用组培苗、全铲草抚育等技术加大科技含量,采取加大资金投入量(每亩投入资金1000元)、强化初期管理等强力措施,推进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建设。目前,桉树种植的平均成活率为92%,企业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已完成4.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