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内蕴型眩晕病30例
2012-12-09俞潮洋
俞潮洋
(云南省昆明市圣爱中医馆,云南 昆明650031)
痰浊内蕴型眩晕病绝大部分属于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综合征,主要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内耳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内耳淋巴系统膨胀高压,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年人,并以反复性突然发作性周围景物旋转、耳鸣、重听、恶心呕吐为临床特征。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痰湿浊邪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所致。因此笔者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于门诊治疗的30例痰浊内蕴型眩晕病采用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8~50岁,病程最长3 a,最短6 d。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1]眩晕中痰浊内蕴型拟定。症见眩晕,倦怠头重入蒙,胸闷吐痰涎,可伴头痛、畏光、耳鸣、重听、恶心呕吐等,甚则面色苍白、汗出不断,并出现规律性水平性眼球震颤,舌质红或粉润,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数。
2 治疗方法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处方:天麻20 g,法半夏15 g,白术20 g,泽泻25 g,干姜12 g,钩藤15 g,菊花15 g,荷叶15 g,甘草6 g,鹿衔草20 g(鹿衔草即民间俗称眩晕草),陈皮15 g。1天1剂,水煎服,早中晚各服200 mL,10 d为1个疗程。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甜腻之品。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全部症状消失,6个月未复发;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1个疗程治愈23例,占76%,好转7例,占24%,无效0例。
4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74岁,于2010年初诊,因过生日引发眩晕,症情较重,卧床不敢睁眼,恶心呕吐,睁眼则天旋地转,诊视其面色苍白脉弦滑,舌淡白苔白腻,平睡头部不能侧动,动则眩晕加重,睁眼即呕吐,急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之,方药如下:天麻30 g,法半夏15 g,白术20 g,陈皮15 g,泽泻25 g,生姜20 g,白蔻仁10 g,竹茹10 g,甘草6 g,鹿衔草20 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服第一剂后已能睁眼,起身坐立已不呕,照此方连服3剂能下床行走,再连服3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内随访无复发。
5 讨论
中医眩晕中的痰浊内蕴型以痰湿为病因,乃痰浊阻滞中焦,上泛蒙蔽清窍,清阳不升所致,数十年来,笔者应用自拟方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屡用屡效。方中,半夏、天麻、白术、陈皮(或加茯苓)除湿降浊,干姜助二陈除湿化痰,重用泽泻是受先师姚仲逵老师的教导,姚老师说:“泽泻不是单纯的利水药,而是聪耳明目的要药”。笔者重用泽泻就是取其聪耳明目除湿的疗效,该药实为本方中的重要药物,钩藤祛内风,荷叶、菊花取其升清降浊的作用。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 .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409.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