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2-12-09王园媛刘振华李晓菲王云月
王园媛,刘振华,李晓菲,陈 涛,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病害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
随着耕作方式、农作物品种布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组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云南省水稻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云南省局部地区发生危害。当地农民和农技人员对这些过去的次要病害和新发病害不甚了解,常误以为是虫害或其他病害,以至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当地水稻产量损失。现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1983年在中国首次报道后,近30多年的时间已蔓延至全国。它是一种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菊欧氏杆菌种 (Erwina chrysanthemiBarkn.et al)引起的种传病害。该病可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陈建斌等2002年报道云南省晋宁县发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此后,在曲靖、楚雄、玉溪、武定等地相继报道发现该病。近年来在祥云、保山、禄丰等地也有该病发生,并造成当地水稻产量损失。
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发展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一般在水稻分蘖至抽穗期发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病稻茬和杂草上越冬,第2年病菌随着雨水、灌溉水传播到稻田,通过稻株上的水孔和伤口侵入,引起水稻发病。病原菌感染稻株后能否在田间流行并对生产造成危害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1 品种抗性
不同水稻品种对细菌性基腐病的抗感性存在差异,一般抗病能力表现为早稻>中稻、晚稻,杂交稻>常规稻,籼稻>糯稻>粳稻。
1.2 田间水肥管理
黏重、地势低洼的田块,以及长期深水灌田导致田地排水不好、透气性差;或是水稻生长中后期过度晒田致使稻田缺水,以及偏施氮肥等不合理的田间水肥管理均给病害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气象条件
细菌性基腐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当移栽后旬均温达到20℃时,田间开始发病,若旬均温达到25℃以上或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则病情在短时间内快速加重发生。
云南省7月、8月进入雨季,雨水增多,整体气候表现为高温高湿,暴雨频繁发生,利于该病的爆发和流行,是该病的高发时期。
1.4 秧苗质量及移栽方式
素质差的秧苗抗病能力差,移栽后返青慢,易感病。采用拔秧方式进行移栽,很容易对秧苗根茎部造成损伤,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导致移栽后发病重。
2 细菌性基腐病的特征
细菌性基腐病的一些症状与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螟害相似,它们都产生枯白穗,但这些病害的茎基部不变色,不产生恶臭。螟害的枯白茎秆上有蛀虫孔、虫粪等。而病株茎基部和根节变为褐色、深褐色,发生腐烂,有恶臭产生,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
细菌性基腐病发病初期在病株的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展成中间枯白、边缘褐色的不规则病斑,剥去叶鞘后可见根节部分变成黑褐色。发病后期病株茎基部和根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分由上而下枯白死亡,植株心叶内卷、青枯。 拔节期发病多表现为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在近水面的叶鞘边缘出现褐色,形成中间灰色的长条形病斑,同时根节变色。抽穗期发病多表现为急性失水青枯,形成干枯的孕穗、白穗或半孕穗,有的病株在基部以上2~3个茎节处变成黑褐色,生出少量短小的倒生根。在发病时期都伴有恶臭味。
3 防治方法
3.1 做好种子处理
首先要加强稻区种子的检疫工作。其次,在播种前,用强氯精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 500倍液浸种,可有效控制种子带菌传播,同时还能兼治其它病害。
3.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加强育种工作,选育抗病品种。
3.3 培育壮秧,采用低损伤率的移栽措施
推广旱育秧技术,培育优质壮秧。旱育秧的秧苗体质好,移栽后返青快,抗病力强,发病轻。同时,在移栽时采用机插秧、抛秧等方式,尽量减少秧苗根系伤害,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3.4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的关键是 “科学管水、配方施肥”。土壤通气性差的低洼田、黏重田要及时排水晒田,在水稻分蘖前中期要浅水勤灌,分蘖末期要适度晒田,保持田块的干湿交替,避免田块水分过多或缺水干旱。施肥要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迟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排水晒田,实行水旱轮作,以降低田间病菌的残存量。
3.5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好防治关键时期,实现经济有效用药。移栽时,起秧后将秧苗放在80%402抗菌剂1 000倍液中浸泡1~2 min再栽到大田。当大田发病时,用90%瓜爽、72%农用链霉素、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或75%叶必治等对水喷施,能有效防治病害,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每隔7~10 d再防治1次。在云南省部分稻区由于长期使用叶枯唑防治各种病害,导致抗药性增强,对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农药的搭配施用,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洪剑鸣,谢良泰,狄广信.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3,9(2):159~162.
[2]洪剑鸣,狄广信,谢良泰,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3,9(4):339~342.
[3]洪剑鸣,谢良泰,狄广信.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症状及影响发病的因素[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3,9(3):131~133.
[4]洪剑鸣,谢良泰,狄广信,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与几种相似病害症状的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4,10(4):429~433.
[5]谢良泰,狄广信,关梅萍,等.水稻品种、施肥种类与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的关系[J].浙江农业科学,1985(9):230~233.
[6]洪剑鸣,谢良泰,狄广信,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菌致病变种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6,12(1):63~67.
[7]陈建斌,周惠萍,李作森,等.云南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的初步鉴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4):370~371.
[8]周惠萍,范静华,徐自怀,等.云南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致病性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 (5):532~535.
[9]薛乃启,刘永.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山东农业科技,2008(3):102~103.
[10]宋道清,瞿富云,曾辉,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识别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65~167.
[11]冯玉成.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9(4):21~23.
[12]周惠萍,范静华,陈建斌,等.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2):307~311.
[13]沈忠祥.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云南农业,2009 (9):35.
[14]汪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0 (2):94~95.
[15]俞璇,俞江,韩凤莲.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2011(5):42.
[16]杨久,丁鲲,卢义宣,等.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391~395.
[17]周锡勤,范金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