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新品种墨菲
2012-12-08刘榛张延安化娟莉
刘榛 张延安 化娟莉
墨菲是以自交系E982-4-5为母本、自交系E795-7-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良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2007-2008年进行品比试验,2009-2010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201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并于2011年10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沪农品认蔬果2011第016号)。
1 特征特性
紫黑长茄优良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早熟,门茄节位8~9节,茎及叶脉深紫黑色,每1~2片叶着生1穗花,果实棒形,果皮紫黑色,光泽度极佳且不易褪色,果长约35 cm、粗约4 cm,平均单果质量240 g左右,硬度较好,耐储运,每667 m2产量5 000 kg以上。适宜春秋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2 栽培要点
2.1 季节安排
长江流域春季大棚早熟栽培,于12月中旬保护地播种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收。秋延大棚栽培,于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8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
2.2 种子处理
先将茄子种子放入25℃的干净清水中浸泡30min,多次揉搓种子,除去种皮上的果胶物质,然后放入500~1 000 mg/L赤霉素溶液中浸种24 h,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入湿毛巾中保持湿度并置于25~30℃的恒温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 播种育苗
将拌有杀菌剂的田园土和基质按3∶1的比例配制营养土,高温季节可选用50孔穴盘育苗,将营养土装入穴盘浇透水后,每穴播种1~2粒;寒冷季节,用配制好的营养土作好苗床,浇足水后将种子撒播到苗床上。播种后覆盖拌有杀菌剂的营养土,并盖上地膜保湿,待种子出土后及时撤掉地膜防止产生高脚苗。
2.4 苗期管理
播种后到出苗前要加强温度管理,茄子出苗后白天适宜温度25~30℃,夜间20~22℃,地温为16~20℃,温度适宜时,5~6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到子叶展开,真叶露心阶段,温度不能太高,一般白天最高25℃,夜间15~18℃,防止秧苗徒长。真叶显露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6~28℃,次日早上最低在10℃左右,第3片真叶展开时,可适当降低温度。茄子一般在幼苗具有3~4片真叶时,花芽就开始分化。花芽分化的早晚,除与品种有关外,还与环境条件和施肥水平有关。一定的昼夜温差、较强的光照、充足的营养,是促进花芽分化的基本条件。当白天25~30℃、夜间25~20℃时花芽分化较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早。
2.5 定植
寒冷季节定植应选在晴暖天进行,夏秋季定植主要在下午进行,每667m2定植2 000~2 200株为宜,定植深度以幼苗基部与厢面基本持平为好,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2.6 肥水管理
不同季节根据天气的不同,在定植后2~6天浇缓苗水,发棵期适当追施提苗肥,开花结果期茄子对养分吸收非常活跃,需及时追施,以N、K肥为主,一般随水追肥,两水带一肥,少量多次,不能大水漫灌以防养分流失及病害发生。同时可叶面追肥,每10~15天喷施叶面肥1次。当门茄坐住后,开始大量施肥灌水,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 kg;对茄和四门茄坐住后各追肥1次,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20 kg,每次追肥都应与灌水相结合。灌水次数、灌水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天气情况而定,而且要以防病为前提。应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实行膜下暗灌,以防空气湿度过大,浇水注意防止土壤忽干忽湿。
2.7 植株调整
当株高50 cm时及时搭架或引蔓上架,固定植株以防倒伏。越冬长季节栽培时可采用双蔓整枝,短季节栽培可采用三蔓或四蔓整枝。植株生长期间及时去除多余的侧枝和下部老叶。
2.8 病虫害防治
防治茄子病虫害的关键是掌握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病规律,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杀菌杀虫药剂,每隔5~7天交替喷施。茄子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黄萎病、绵疫病和灰霉病等。根腐病发病后可用硫酸铜2 000倍液灌根,每5~7天1次;防治黄萎病,每667m2可选用40%棉隆2 kg与细干土30 kg混匀,均匀撒施于地表面,或用70%敌克松5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0mL;绵疫病发病后可选用50%安克·锰锌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 (霜脲·锰锌)粉剂800倍液喷施,重点喷施果实,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灰霉病可在点花的药水中加入0.1%速克灵粉剂,发病后可选用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施,保护地还可用10%速克灵烟熏剂烟熏或10%杀霉灵粉尘剂喷洒防治。茄子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等,可用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6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