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盟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2012-12-08王大能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面源沼气池喷药

王大能

(西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西盟665700)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和普洱市西南部,怒山山脉末端,总面积1 353.57 km2。全县辖5乡2镇36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3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 810人,其中农业人口72 875人,占总人口的82%,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其中有5乡1镇15个村委会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89.33 km。西盟县属于山区县,境内山多田少,据统计,2009年全县常用耕地总面积7 266.67 hm2,园地总面积1.61万hm2,林地总面积5.7万hm2。近年来,随着西盟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大与不合理施用,对农业环境造成了污染,已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1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年年弃于田间、养殖场禽畜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

2 西盟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2.1 化肥的使用及污染

据2009年对西盟县化肥使用及污染情况的调查统计,全县年化肥施用量达1 998 t以上,比2000年增867 t,增76%。按常用耕地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达274 kg/hm2,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 并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等不合理现象。

2.2 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西盟县农药使用品种繁多,约有40余个品种,据统计,2009年农药使用量达109 t,比2000年增12 t,增12%。除30%~40%的农药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2.3 畜禽粪便的污染

随着畜牧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畜禽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统计,2009年全县共有畜禽养殖户19 685户;年内全县生猪存栏5万头,出栏3万头;大牲畜 (牛)存栏2万头,出栏0.4万头;山羊存栏0.2万只,出栏0.1万只;禽类存栏16万羽,出栏12万羽,形成较大的污染源。在西盟县农村,畜禽粪便大多是露天存放或随地排泄,既不卫生又污染环境。

3 解决途径及对策

3.1 用现代农业理念维护生态环境

3.1.1 推广科学施肥

施用化肥并非愈多愈好,农田投入养分过大,盈余部分并未起作用,而是最终进入土壤和水环境,造成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据有关调查研究,当农田氮素平衡盈余超过20%、钾素超过50%即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治重点应在化肥的减量提效上。据浙江对水稻田间试验的初步研究,水稻一季施氮总量不宜超过165 kg/hm2,水田全年磷肥投入为53 kg/hm2就能实现目标产量。应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即化肥的施肥方法、数量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地干湿情况、农作物生长期及农作物的特性等决定,实现高效低耗,物尽其用。另外把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也可提高肥效,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又能改良土壤。

3.1.2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业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但鉴于目前生产上农药的不可替代性,在使用农药时,喷药前要仔细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并注意自身安全,认真检查喷雾器有无损坏;喷药要在清晨或傍晚为宜,避免强风喷洒;喷药时,不吃东西、不喝水、不抽烟,不要让儿童或禽畜进入正在喷药的农田中;喷药后,不要在喷雾器内存放农药,喷雾器应及时清洗干净;用完后的农药玻璃瓶应打碎,金属罐桶应压扁,掩埋在1 m深的土中,严禁用洗后的农药空瓶、空罐盛放食物;清洗所用的抹布应掩埋或焚烧,防止二次污染。

3.1.3 发展生态农业

西盟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发展生态农业是佤山现代农业的方向,控制化肥使用量,多施有机肥,同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因此,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3.2 开发利用沼气,降低农业污染

3.2.1 建设沼气池可有效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

西盟县从2000年开始推广沼气池,累计完成1 580余口。其做法是将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中,经过厌氧发酵过程,杀灭病原菌。沼气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病原菌的交叉传染,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净化了庭院环境,有效解决了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沼气可为农民提供做饭、照明的生活用能源。据测算1个10 m2的沼气池平均每年可节约柴禾3 t,既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也净化了空气污染,是一项惠民的生态环境系统工程。

3.2.2 施用沼肥,减轻化肥对农田的污染

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根据有关部门试验测试,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后,全氮保存率达114% (敞口堆沤肥全氮保存率仅为68%),其中氨态氮增加20%以上,磷钾没有明显的损失。以沼肥作为农作物的肥源,比直接施用人粪尿和化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其中粮食作物增产5%~8%,经济作物增产8%~16%,蔬菜增产幅度高达20%以上,且在品质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一个10 m3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沼液15 t,沼渣2.5 t,相当于480 kg碳铵的肥效。沼肥的施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沼气建设可上联养殖业快速发展,下促种植业优质高效,中改村容村貌,维护生态平衡。

3.3 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应在本级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农村清洁工程、 “三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等。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农村清洁工程的投入力度。

3.4 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环境监测人员编制不足、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困扰着新时期农环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地服务西盟县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需要建立健全西盟县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以完成新时期赋予农业环境监测任务。

3.5 制定法规,加大宣传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农药、化肥中对环境有长期影响的有害物质含量,控制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排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施药等,尽量减少由于农事活动的不科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中残余污染物的增加。为建设 “绿色西盟、生态家园、活力佤山、和谐边陲”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面源沼气池喷药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乡村无人机喷药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控措施与监控体系建设对策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