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

2012-12-08马柱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甘菊物种危害

马柱芳,谷 芸

(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潞西678400)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州,国土总面积11 526 km2,全州5县(市)中有4个县(市)与缅甸山水相连。全境紧靠北回归线附近,高温多湿,热带、亚热带区域广,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适宜外来入侵生物的传入、生存和发展。2005年以来,农业部下达调查的24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全州有9个科、16个种,其中13种陆生植物、2种水生植物、1种水生物,分布总面积达55.11 km2。外来入侵生物成为德宏州粮食、经济和生态安全的隐患。因此,开展外来入侵生物调查,掌握其发生与危害状况,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提供依据。

1 外来入侵生物调查方式

1.1 资料调查

查阅调查区社会、经济、地理、气象等资料,组织调查人员观看外来入侵生物光碟,了解其生物学特征特性,加强感性认识。邀请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相关人员对照光碟和图片认真辨认,提供外来入侵生物发生区域,初步确定调查范围。

1.2 危害等级分级标准

严重危害: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影响其他植物或导致其他植物濒临死亡或致死。

一般危害:外来入侵生物明显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或导致其他植物生长状态较差。

轻微危害:外来入侵生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小或不明显。

1.3 野外调查

调查组在调查乡(镇)农科站和村、社干部配合下,使用CPS定位,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勾图,对农地、林地、草场和其他生境进行实地调查。按照调查记录表填写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分布区域和地理基本情况,拍摄植株照片,采集植株标本。同时,在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量样方调查。

2 德宏州外来入侵生物种类与地理分布

本文确定的外来入侵生物,是根据农业部下达调查的外来入侵物种。从2005年至2009年对德宏辖区内外来入侵生物进行调查,其种类及分布情况见表1。

3 传播危害及防治情况

已确定的16种外来物种多为草质藤本或半灌木植物,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的不同时期传入和人为引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职能部门先后投入资金,组织群众开展紫茎泽兰、飞机草、水花生、福寿螺防治,由于缺乏资金保障,防治工作难于持续开展,主要由农民对承包土地、林地外来生物自行防治。近年来开展的薇甘菊防治,有项目资金支撑,防控工作持续开展,其扩散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3.1 传入途径

3.1.1 自然传入

外来物种种子极小和极轻,种子成熟后随着风力、流水、飞禽迁途羽毛携带传入。

3.1.2 贸易活动传入

历史上中缅两国边民交往频繁,民间互换种子和到境外私购种子现象突出。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德宏边境贸易发展建设,外来入侵生物随着贸易活动传入风险增大。

3.1.3 人为传入

20世纪60年代末引进柄肿菊作绿肥,20世纪70年代引进水花生、水白菜、凤眼兰作猪饲料和绿肥;20世纪80年代引进福寿螺养殖。由于引进前缺乏风险评估,引进后管理措施跟不上,逸为野生,其中福寿螺已成为稻田一害。

3.2 发生特性

外来入侵生物对气候、土壤、环境适应性强,传入初期多在低洼潮湿地方建立种群,后向四周扩散蔓延。种群生物量与土壤肥力、温度、湿度关系密切。

(1)紫茎泽兰。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分布在海拔230~2 670 m地区。低洼潮湿、阴坡、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旺盛,在荒地、路边、沟渠、草场、疏于管理的果园和幼林地危害严重,对成林地危害一般,种子可以在房顶和走廊边缘潮湿地方发芽生长。

(2)薇甘菊。分布在海拔204~1 460 m地区,入侵初期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生长,建立稳定的种群后,向四周生境迅速扩散蔓延,造成不同生境的严重危害。在海拔230~1 110 m区域,薇甘菊生长速度快、分布密集、危害严重,随着海拔的上升,发生与危害程度相对减轻。

(3)飞机草。分布在海拔600~1 400 m地区,光照好、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方生长旺盛,对荒地、草地、幼林地危害重。

(4)水花生。分布在海拔640~1 400 m地区,在海拔800~1 000 m地区的鱼塘、排水沟、房前屋后、潮湿荒地生长旺盛。

(5)福寿螺。分布在海拔210~1 400 m地区,在海拔1 000 m以下农田危害严重,据调查,1丛水稻有福寿螺27头,1 m2农田灌沟有福寿螺216头。福寿螺在桥墩下、河边、沟渠边、鱼塘边和稻桩上产卵,孵化成虫后随水或逆水入侵农田。

3.3 危害程度

(1)危害严重:紫茎泽兰、薇甘菊、飞机草、福寿螺。

(2)一般危害:假臭草、苏门白酒草、马缨丹、水花生、柄肿菊。

(3)轻度危害或未造成危害:含羞草、凤眼兰、水白菜、锯齿大戟、毒麦、豚草。

3.4 防治方法

3.4.1 化学防治

(1)每公顷用40%、74.7%、75.7%草甘膦除草剂2.25~3 kg对水450~900 kg,对荒地、路边、沟渠边、林地和果园紫茎泽兰、飞机草等外来物种均匀喷雾。(2)每公顷用74.7%、75.7%、88.8%草甘膦除草剂2.25~3 kg对水450~900 kg,对林地、路边、沟渠边、荒地匍匐发生的薇甘菊均匀喷雾;对缠绕在植物上的薇甘菊及地面根部至1.5 m处茎、枝、叶进行定向均匀喷雾;对经济园林发生的薇甘菊下部根茎、枝、叶定向均匀喷雾;结合甘蔗地中耕管理,用48%莠去津悬浮剂3 750 ml对水450 kg,进行蔗地封闭式除草。6~9月蔗地薇甘菊盛发时,每公顷用75.7%草甘膦2.2 kg对水450 kg,对薇甘菊的根茎、枝、叶定向均匀喷雾。(3)每公顷用白螺敌750 g,栽秧前拌细沙撒入稻田,防治福寿螺。

3.4.2 人工铲除与生物防治

(1)职能部门组织乡、村、社区群众开展紫茎泽兰、飞机草、假臭草、水花生等杂草铲除。(2)在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等物种开花前清除,迅速种植经济林木、果树、牧草,恢复植被,控制其再生长。(3)放养泽兰食蝇寄生紫茎泽兰顶端,抑制其生长。

3.4.3 合理利用

(1)农民利用水花生、凤眼兰、水白菜喂猪。(2)当地群众用福寿螺作菜肴食用或喂鸭。(3)采割薇甘菊嫩茎、枝、叶喂鱼,或用微苷菊嫩茎、叶枝净喂或与饲料混喂圈养猪、牛。(4)水稻收割后,用凤眼兰、水白菜翻压还田,采割柄肿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压青还田或堆捂作肥料;铲除薇甘菊与畜禽粪便和微生物菌剂堆腐作肥料还田。(5)利用飞机草、马缨丹等作柴薪使用。

4 防控对策

4.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联防体系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成立 “外来入侵生物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农业、林业、检疫、交通等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防治区域和责任,建立信息相通、资源共享的协作联防机制,推行属地负责,各司其职,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

4.2 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制度

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成立多学科和跨部门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机构,规范信息收集、监测预警、风险分析、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疫情上报等程序。跟踪监测外来入侵物种的发展情况,一旦发生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立即启动 《云南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出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防除。确保外来生物入侵事件 “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

4.3 加强检疫,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加强对入境通关运输车辆和物资及其他工具可能携带外来生物载体的检疫力度,发现外来生物及时清除,控制人为因素的传入。对内加强苗圃、蔗种等经济作物基地的普查和调动检疫,一旦发现及时清除,以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

4.4 加强试验研究,坚持科学防治

在不同地区对外来物种危害方式、危害程度、施药时间、施药剂量、防除效果及施药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安全性能高、防除效果好、成本低的除草剂品种及施药方法。加强外来生物变害为益综合利用方法试验研究,减少防治经费投入,减少化学品使用,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白菜、凤眼兰作为饲料引入,具有培肥土壤和净化水质的功效。柄肿菊可在水土流失区种植,可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紫茎泽兰、飞机草堆腐或还田压青,可增加有机质培肥土壤。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探索自然控制方法,建立生物、人工、化除的综合防控体系。

在外来入侵物种开花前开展防治,减少其种子量产生,控制种子扩散产生的疫点。坚持 “一普、二补、三防除”。一普即在防治区内组织群众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除草剂品种、统一施用剂量、统一施药方法进行普遍防治;二补即在翌年春天开展防区排查,对漏防或复发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1次补防;三防除即在雨季到来之前,对未杀死的微甘菊再防治1次。根据经验,通过 “一普、二补、三防除”,防区内外来入侵物种防除效果达100%。

4.5 加强宣传培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防控

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栏、科技三下乡和农业科技培训会等多形式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群众防控意识,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开展群控群防,长抓不懈,逐步清除或限制外来入侵生物生存范围。通过对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外来入侵生物特征特性、危害方式、安全施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防治知识,使农民掌握正确的防除方法,避免防治过程中造成两性物种的二次扩散蔓延,提高防治效果。

4.6 加强资金投入

把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资金管理投入保障体系。同时,要动员、吸纳社会资金的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外来入侵生物普查、监测预警、宣传、培训、防治工作的开展。

4.7 加强和完善地方法规配套

根据国家对外来入侵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地方人大机构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外来入侵生物管理办法,规范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管理,遏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蔓延。

[1]惠洪者.滨州市外来入侵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控对策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

猜你喜欢

甘菊物种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5种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治效果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pH值对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药+酒 危害大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可爱的德国甘菊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