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发展铸辉煌腾飞佤山奏华章
——庆祝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第五届中国佤族木鼓节

2015-07-26杨宇魏文生

今日民族 2015年3期
关键词:佤族铭记全县

文 / 杨宇 魏文生

振兴发展铸辉煌腾飞佤山奏华章
——庆祝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第五届中国佤族木鼓节

文 / 杨宇 魏文生

西盟于1965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盟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艰难曲折中前进、在开拓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是1965年的409倍,年均增长1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50万元,是1965

年的445倍,年均增长1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3亿元,是1965年的797倍,年均增长14.9%;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7元,是1965年的100倍,年均增长10%。西盟50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主旋律,书写了以特取胜、科学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近年来,西盟深入挖掘和发扬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特色化、差别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成功捧回“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佳”、“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

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过去的50年,是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50年,是经受严峻挑战、克服各种困难、负重奋进的50年,是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信心倍增的50年,是全县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社会大进步的50年,是民族团结、边疆社会安定和谐的50年。50年成就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勤劳智慧的西盟人民携手并肩、拼搏进取的结果。西盟人民创造了50年的辉煌,西盟50年的辉煌属于西盟全体人民,每一个西盟人都应该为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在品尝胜利喜悦之际,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为西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西盟历届领导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为西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兄弟县市和驻西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西盟驻军和武警官兵勇担重任、携手共建,为西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大批客商勇立潮头、投资兴业,为西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在外西盟人情系家乡、关心家乡,为西盟发展给予的强力支持;我们要深深感谢、永远铭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为西盟发展创造了不凡业绩。在此,请让我们向关心西盟、支持西盟、建设西盟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就令人鼓舞,道路充满荆棘。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土地、林地等要素的制约依然明显,社会发展还面临着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小、结构不优等困难和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普洱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以及市委全面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建设,为我们谋求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些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舍我其谁的胆识魄力,把加快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氛围造得更浓、思路理得更清、措施定得更细、工作干得更实,不断推动西盟跨越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代激扬起我们美好的憧憬,更加美好的明天有待我们开创。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乘着建县50周年的东风,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向建设全面小康新西盟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西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赵芳)

西盟佤族自治县50年大记事

1950年,成立西盟区人民政府,驻拉巴。

1951年1月,原西盟区分为西盟、拉巴两个区,西盟区政府驻西盟老寨。

1954年3月,王诗伦创办西盟第一所公办学校。

1954年挖通了南亢大沟,1955年挖通莫窝大沟,新开水利设施,改变传统刀耕火种耕作方式。

1956年6月,西盟从澜沧县划出,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

1960年,划定中缅两国边界西盟段。

1963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佧佤族改为佤族。

1965年3月,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思茅地区专员公署。

1980年,西盟县电影院投入使用。

1981年,组建西盟县地方国营锡矿厂。

1983年进行“两山一地”到户工作,向农户颁发自留山使用证1.2万本。

1987年5月,国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带有歧视少数民族色彩的地名西盟“卡佤山”更名为“阿佤山”。

1987年6月,县工人俱乐部上侧出现滑坡,危及单位住房等建筑物24幢。

1988年,全县民族民间舞蹈普查,编写成《西盟佤族民间舞蹈集成》。

1991年10月,经云南省第七届人大第十四次会议批准,把每年的中秋节确定为西盟县新米节。

1991年12月20日,西盟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佤语播音节目。

1992年1月19日,娜妥坝100千米桥和国外桥(两国界桥),验收通车。

1995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西盟佤族自治县党政机关驻地由西盟镇搬迁到勐梭乡。

1996年5月29日,西盟县直通孟连县的勐(梭)——景(信)公路通车。

1999年4月25日,县政府印发《西盟佤族自治县农村土地集体土地承包顺延30年不变实施办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期在原承包基础上延长30年,自留地、责任山承包期放宽到50年。

2001年12月13日,县委、县政府制定《西盟佤山民族文化特色县建设总体规划》。

2002年在佛殿山周围发现2.8万亩古茶树林。

2002年7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决定自2003年起,每年4月10日至12日为“木鼓节”。

2002年11月25日,《阿佤人民唱新歌》被定为县歌。

2005年10月12日,应缅甸佤邦第二特区(龙潭特区)的邀请,县委、县政府派代表到龙潭特区进行禁毒合作会晤。

2006年1月13 日,西盟镇与莫窝乡合并成立勐卡镇。

2009年4月,全国第一家佤族博物馆揭牌开馆。

2010年1月,西盟县3名优秀民间艺人被命名为省级民间艺人。5月,佤族民间文学《司岗里》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2011年4月24日,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绿色发展、书画普洱“三个一百”(100名书法家、100名画家、100名摄影家)系列活动,艺术家走进佤山采风。

猜你喜欢

佤族铭记全县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