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州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及防控对策

2012-12-08杨焓妤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山州草场林地

杨焓妤

(文山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文山66300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所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凸现。每种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群落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竞争、捕食、寄生、中性、共生、互惠、偏利、偏害等关系,进而维系该生物群落的存在和进化。当某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进入新的生态群落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美国人艾尔特于 1954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 “生物入侵 ”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生物入侵问题才被人们广泛认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2005年报告显示,外来物种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达1 370亿美元,印度1 170亿美元,巴西500亿美元,南非70亿美元。近年来有些烈性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毁灭性危害,如1999年在乌干达发现的新型小麦秆锈病菌U99已迅速扩散蔓延,2007年4月1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该新型致病小种对非洲和亚洲80%的小麦品种构成威胁,一旦大面积传播,极有可能造成全球小麦大幅减产。有些外来入侵生物有可能成为恐怖组织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日内瓦生物武器谈判已将小麦条锈病菌、赤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等列为生物武器讨论名单;美国国防部已将22种动物病原物、570种植物病原物列为恐怖组织可能用来袭击美国农业的病原体。

据2008年至2009年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文山州境内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有7科,计12种。本文以文山州为研究区域,就紫茎泽兰、飞机草、苏门白酒草、银胶菊、假臭草、水花生、水葫芦、福寿螺、含羞草、马缨丹、毒莴苣、锯齿大戟等入侵生物的分布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有效控制该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1 文山州概况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东南边疆,东北和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接壤,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接壤,西南与西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部和西北与曲靖地区相连。州内辖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富宁、广南、丘北8个县。东西横距255 km,南北纵距190 km,边境线长438 km,有天保国家一类口岸、富宁田蓬口岸和马关都龙口岸,19个边民互市点,13条出入境通道。文山州国土总面积31 456 km2,其中山区、半山区占94.6%,坝区占5.4%。文山州为典型的石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是文山县的薄竹山,海拔2 991.2 m;最低点是麻栗坡县的船头,海拔107 m,一般海拔为1 000~1 800 m。文山州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全州均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文山州土壤分为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10大类。其中红壤是文山州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5%、耕地面积的60%。文山州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烤烟、辣椒、三七、甘蔗、麻类、棉花、马牙花等。

2 文山州主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由于文山州土地广阔,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造就了其独特而丰富的生物生存环境;为外来入侵生物提供了易于生存发展的环境,加之近年来文山州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对外引种不断增多,引种渠道的多样性,导致一些外来物种入侵文山,给农业产业化进程带来很大阻碍。据2008年至2009年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文山州境内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有7科12种。其中,菊科6种,马鞭草科1种,苋科1种,雨久花科1种,豆科1种,大戟科1种,瓶螺科1种。分别是紫茎泽兰(Eupatorium)、 飞 机 草(Eupatorium odoratum L.)、 银 胶 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苏 门 白 酒 草(Conyza sumatrensis)、 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水 葫 芦(Eichhornia crassipes)、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 福寿螺(Amazonian smail)、锯齿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 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这12种入侵生物主要借助风力、人工引种、车辆运输携带种子等途径传入及扩散。共在文山州发生及危害面积198.43万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334 765.9 hm2,林地发生面积867 408 hm2,草场发生面积198 038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584 102.1 hm2。这12种外来入侵生物发生区域涉及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富宁、广南8个县辖的102个乡(镇)。主要发生于农田、果园、草场、森林、牧场、湖泊、河流、池塘等生境。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文山州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本文将已定居形成种群,并造成危害的入侵物种进行简要介绍。

2.1 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Eupatorium),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20世纪50年代传入文山州,初次在西畴县发现,老百姓俗称飞机草。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优势杂草种群,在田边地角、林地、草场、山坡、沟渠、路边、堤岸、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在文山州8县100个乡(镇)有发生,发生面积398 181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14 320 hm2,林地发生面积194 764 hm2,草场发生面积12 564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176 533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11.66%。发生危害程度一般,经济损失一般。

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一方面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具毒性(牛拒食),常造成牲畜误食中毒死亡;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带纤毛的种子和花粉,还可引起哮喘病。

文山州主要是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和释放天敌泽兰食蝇来防治紫茎泽兰。自2004年砚山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灭除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试点,并大力开展防治铲除行动以来,探索出一条 “以人工铲除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年至今共投入经费4.5万余元,投入防治人员12 836人次,实施集中防治面积198.27 hm2,带动辐射面积963.33 hm2。人工铲除防治效果好,达70%以上。药剂防治效果当年有效,但来年很快恢复,食蝇防治效果好。

2.2 飞机草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 为菊科、 泽兰属植物。于1960年在文山州西畴县首次发现,飞机草主要分布于农田、果园、菜地、林地、山坡、路边、沟渠边、堤岸、农舍周边、市区绿化带、墻头和石缝等环境。在文山州马关、西畴、麻栗坡、富宁、广南5县52个乡(镇)有发生,发生面积267 938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4 817 hm2,林地发生面积116 551 hm2,草场发生面积35 000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111 570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8.52%。在文山州发生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轻微。

飞机草在农业上危害水稻、玉米、果树、蔬菜等,畜牧方面主要引起牲畜患畜蹄炎,林业上影响乔灌类植物如松树、桉树的生长。危害方式主要是排斥、争夺植物的养分和水分等,造成人畜类过敏性疾病。主要用草甘膦防治,防治成本大,防治后很快恢复。

2.3 银胶菊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为菊科银胶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2 0世纪20年代在文山州文山县平坝首次发现,分布在农田、果园、菜地、林地、草场、山坡、路边、堤岸、农舍周边、市区绿化带等地。在文山州8县94个乡(镇)造成危害,发生面积157 282.5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61 217.5 hm2,林地发生面积 60 470 hm2,草场发生面积24 200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11 395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5%。在文山州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轻微。

银胶菊可逸生为恶性杂草,对其他植物有化感作用,抑制作物生长。银胶菊是有毒植物,吸入其具毒性的花粉会造成过敏,直接接触可引起人、畜过敏性皮炎、红肿。曾使用草甘膦防治,但成本大,效果差,防治后很快恢复。

2.4 苏门白酒草

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为菊科白酒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20世纪30年代在文山州西畴县首次发现,当地俗名称满天星。主要分布在耕地、林地、草场、山坡、路边、堤岸等地。除丘北县暂未发现有该草分布外,共在文山州7县86个乡(镇)发生,发生面积394 522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86 415 hm2,林地发生面积217 813 hm2,草场发生面积47 649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42 645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12.5%。在文山州危害程度一般,经济损失轻微。

苏门白酒草适应性很强,是一类非常难以清除的有害植物。该草除了以排挤方式进行危害外,还能分泌有害化学物质毒害其他植物,给农、林、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抛荒地中,可形成大面积群落,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化,威胁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部分地方使用草甘膦防治,但防治成本大,效果差,防治后很快就恢复生长。

2.5 假臭草

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为菊科泽兰属,一年生草本植物。20世纪50年代在文山州麻栗坡县首次发现,当地俗名称广马草。目前分布在农田、果园、山坡、路边、农舍周边等地。已在文山州除西畴县外的7个县85个乡(镇)造成危害,发生面积454 774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116 252 hm2,林地发生面积214 327 hm2,草场发生面积45 326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78869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14.46%。在文山州发生危害程度一般,经济损失轻微。

假臭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力强,能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极为严重,所到之处,其他低矮草本逐渐被排斥。与果树争水、争肥,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入侵牧场后,能排斥牧草,同时分泌一种有毒的恶臭味,影响家畜觅食。特别是受人为因素轻度干扰的生境,更容易被入侵。使用百草枯、草甘膦防治,但成本大,效果差,恢复快。

2.6 水花生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为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水花生于1965年在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蚌谷乡等地发现,当地俗名称空心莲子草、莲子草。主要分布在农田、菜地、路边、沟渠、堤岸、市区绿化带等比较潮湿的地带。已在文山州8县97个乡(镇)造成危害,发生面积211 510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29 320 hm2,林地发生面积64 524 hm2,草场发生面积34 118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83 548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6.724%。在文山州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一般。

水花生侵入农田、坝塘后,即与作物争水、肥、阳光、空间,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水花生上常附着有肝蛭虫病的虫卵及幼虫(尾蚴、囊蚴)等寄生虫,易引起家畜腹泻和姜虫病,危害家畜健康;在田间沟渠、鱼塘内大量繁殖,使水面封闭,水流不畅,影响农田排灌,鱼类死亡,鱼塘报废;入侵公园、林地、草坪、荷塘、河流、湖泊等风景名胜,影响旅游业;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文山州用草甘膦防治,但防治效果一般,很快恢复。据调查,从各县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来看,为控制水花生蔓延,化学防治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用使它隆、克无踪、农达进行防治。使它隆是一种防治阔叶杂草苗后茎叶除草剂,它不仅对水花生的根系有杀灭效果,而且对水花生地上茎叶的杀灭速度快,是水花生的首选除草剂;克无踪只对水花生绿色部位有杀伤作用,不能杀死地下茎;农达对鱼虾无毒,使用7~10 d后,水花生即被连根杀死,适用于河道、鱼塘、沟渠等防治水花生。

2.7 水葫芦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也称凤眼莲、水浮莲,为雨久花科凤眼兰属植物。20世纪60~70年代作为养猪青饲料引入文山,主要生长在池塘、河沟边、鱼塘等地方,目前已在文山州8县91个乡(镇)发生并造成危害,发生面积11 533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3 456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8 077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0.367%。在文山州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轻微。

水葫芦繁殖力强、生物量大、抗逆力强,耐盐力、抗酸碱力、抗污染力均较强。生长速度近乎疯狂,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成分而净化污水,但不及时打捞又会腐烂变臭,重新污染水质。破坏当地的水生植被,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系统,使大多数本地水生植物失去生存空间。目前全州各地防治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及时打捞,用作猪的青饲料;二是暂时排干水,让其脱离水源,自然死亡。

2.8 马缨丹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別称五色梅、五彩花、变色草等,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常绿半藤本灌木。马缨丹1965年在文山州西畴县初次发现,当地俗名五色梅、七变花。主要是引入作为庭院观赏或作围栏,从此传播扩散。目前主要生长在果园、林地、草场、市区城郊绿化带、路边等地。在文山州的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丘北6个县65个乡(镇)发生并造成危害,总发生面积1 700.33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210 hm2,林地发生面积676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814.33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0.054%。造成经济损失轻微,危害等级轻微。

马缨丹是一种恶性杂草,是侵犯牧场、林场、茶园和果园的恶性杂草,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也产生破坏。马缨丹还是农场、牧场和林场中鼠类、野猪和有害昆虫蚊蝇等的藏身之处。马缨丹具毒性,其叶片和果实中含有毒素四环三萜A和B。牛、马、羊和狗等家畜以及人类摄食其叶均可中毒,且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家畜的存活率极低,幸存者也无继续饲养价值,儿童最易发生误食浆果中毒事故。目前无特效防治措施,以铲除为主,但铲除难度大,成本高,防治效果差。马缨丹利用途径大多作观赏植物。

2.9 含羞草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初次发现在麻栗坡县船头,发现时间不详。当地俗名叫怕痒草、怕羞草,目前主要分布在林地、草场、市区绿化带,分布于马关、麻栗坡、富宁3县17个乡(镇),发生面积5 235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34 hm2,林地发生面积2 454 hm2,草场发生面积389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2 358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0.17%。由于分布较少,大多属于小型植株,目前尚未在文山州造成明显危害,危害程度比较轻微,经济损失轻微。文山州使用草甘膦防治,防治成本大,但效果较好。在开发利用方面主要用作观赏花卉。

2.10 福寿螺

福寿螺(Amazonian smail),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20世纪50年代初在文山州麻栗坡县初次发现,是人为引进作水产品食用传入,目前主要在农田、鱼塘、沟渠中大量繁殖。已经在文山州除丘北县外的7县72个乡(镇)造成危害,发生面积104 067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27 130 hm2,林地发生面积50 hm2,草场发生面积50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76 837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3.3%。福寿螺在文山州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轻微。

福寿螺入侵农田,可危害水稻、水生蔬菜、芡实、慈菇、紫云英、甘薯等多种作物。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早晚稻插秧后到露晒田以前,危害方式为咬断秧苗及有效分蘖,造成苗少株稀,需多次补苗。此外,福寿螺极易感染并传播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能引起嗜曙红细胞脑膜炎。目前药剂防治采用密达杀螺剂,成本高,防治效果差,基本无效;生物防治措施采用稻田养鸭,成本低,防治效果好,恢复慢。福寿螺主要用作养殖饲料和煮透食用。

2.11 锯齿大戟

锯齿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 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文山县首次发现,主要在旱地、田间、路旁、草地、荒地、农舍周边等发生危害。目前暂时只发现分布于文山州文山县12个乡(镇),发生面积180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70 hm2,林地发生面积20 hm2,草场发生面积50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40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0.06%。发生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轻微。

锯齿大戟与农作物争肥、争地、争阳光,可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其种子有毒,对人、畜健康安全也造成很大威胁。锯齿大戟的繁殖能力很强,传入定植后,彻底根除非常困难,大幅度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文山州对该外来入侵生物暂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2.12 毒莴苣

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为菊科莴苣属植物。于1965年在文山州西畴县首次发现,目前主要生长于农田、果园、菜地、林地、草场、山坡、路边和沟渠边等地。在文山州文山、西畴2县20个乡(镇)有分布,发生面积240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100 hm2,林地发生面积30 hm2,草场发生面积40 hm2,其他生境发生面积70 hm2。发生面积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0.007%。造成危害程度轻微,经济损失轻微。

毒莴苣主要入侵危害牧场、果园以及耕地上的栽培植物,如谷类、豆类作物等。此外,毒莴苣全株有毒,种子能够混杂于谷物豆类及牧草中随之传播,降低作物品质。文山州对该外来入侵生物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3 防控对策

3.1 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立法研究,建立和强化相应的法律制度

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律、法规,只有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国境卫生检疫》等注重口岸检疫的法律。因此,国家应及早制定中国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3.2 加强检疫,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传入和传播

外检要严格控制外来生物的进入,内检要及时清除、控制已传入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止进一步传播蔓延。强调实行植检、森检、动检三检合一并垂直管理,优化利用资源。在此基础上,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增加必要设备,保证检测水平。同时注重管理效能,设置必要的检疫哨所,查证检疫,建立与交通、公安、商检等有关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有害生物入侵。

3.3 建立和加强对外来生物引入的风险评估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防控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有关人员在引进国外物种时,一定要考虑其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国家要建立各种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信息库,指导有关单位谨慎引入并进行严格管理。

3.4 进行大范围普查

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摸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和危害,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5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发育、传播机制以及毒理等,搞清它们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情况等。同时开展防治技术研究,既有效清除、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又不影响当地的生物安全。在具体防治中,强调人工防治、机械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并注重防治后生态恢复问题,使对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治既达到效果显著,又不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目的。

3.6 由当地政府采取政府行为实行统一防治

鉴于外来入侵生物具有适应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并且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为民工程,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且还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作保证,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所以在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中,应采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危害性的认识,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防治,才能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

3.7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利用的研究

外来入侵物种虽然有害,但也可以被人类利用,如一些植物可以作为饲料,可以合成对人类有益的物质,也可能用于治理或保持水土等。

[1]徐海根,强胜,韩正敏,等.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4,12(6):626~638.

[2]惠洪者.滨州市外来入侵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控对策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68~71.

猜你喜欢

文山州草场林地
万亩草场
草场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Summer Is Coming
【记者手记】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青青草场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