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薇甘菊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12-08赵跃植杨家全杨彦晗徐发声李荣生樊志香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甘菊临沧市监测点

赵跃植,杨家全,杨彦晗,徐发声,李荣生,樊志香

(临沧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临沧677000)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其南部,东部与普洱市相连,西部与保山市相邻,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接,南部与邻国缅甸接壤,全市8县(区)中有3个边疆县,国境线全长290.29 km。有孟定、南伞、勐董3个国家二级口岸及17条边贸通道和众多的边民互市点,10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地通道之一。全市国土面积2.4万km2,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3 504 m,最低海拔450 m。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四季不分明,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均日照时数2 000 h以上,无霜期长,部分地区终年无霜。立体气候显著,山区年平均气温13~15℃,中海拔坝区年平均气温16~18℃,低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9℃以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500~1 750 mm,云南省7个气候类型中临沧市有6个,动植物种类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区域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外来有害生物提供了易于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使临沧市成为中国、云南省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建国以来,各种外来有害生物给临沧区市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经济损失难估量,严重威胁临沧市的生态平衡,成为临沧市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

1 临沧市薇甘菊分布与防控情况

1.1 分布情况

1.1.1 分布

据调查,临沧市自2008年11月8日在镇康县勐堆乡首次发现薇甘菊以来,相继在镇康县勐堆乡、勐捧镇、凤尾镇、南伞镇和耿马县孟定镇、沧源县班老乡共16个点发现薇甘菊危害,总面积396.27 hm2(镇康县12个点 281.34 hm2、耿马县 3个点114.74 hm2、沧源县1个点0.14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92.94 hm2,林地发生面积189.94 hm2,其它生境发生面积113.34 hm2。

1.1.2 发生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薇甘菊的发生特点是小、散、多而无规律,但均发生于海拔1 200 m以下地区。据走访附近农户和薇甘菊生长状况推断,发生时间均在2005年以前,传播途径应为人类活动远距离传播。

1.2 防控情况

1.2.1 防除情况

发现薇甘菊后,市、县(区)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按要求上报省级有关部门并及时安排资金,组织人员进行防除。目前正进行防治后监测,防止残余根茎再度发生危害。2009年到2010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薇甘菊综合防治示范1 000 hm2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化学防治。大面积发生地每公顷用75%草甘膦3.4 kg、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1 800 ml、或20%百草枯水剂3 000 ml、或40%莠去津3 750 hm2对水450 kg喷雾;二是人工铲除。对在耕地内种有农作物、或靠近水源等不便使用化学防治的地方,用人工连根挖起防除;三是焚烧。发动群众对防治后的薇甘菊根、茎、叶进行焚烧。根据近2年来薇甘菊防控情况来看,临沧市的薇甘菊是可以防治和有效控制其蔓延的。

1.2.2 预警监测情况

在临沧市发现薇甘菊后,市、县(区)进一步加大了调查和防控力度,2008年底按云南省农业厅要求在靠近缅甸和保山市的镇康、耿马、双江、沧源4县薇甘菊易发生区建立了40个监测点,2009年初自筹资金在靠近保山市昌宁县的凤庆县建立10个监测点,开展预警监测。2009年下半年在云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增设监测点30个,将全市8县(区)薇甘菊易发生区域均纳入预警监测范围。

2 临沧市薇甘菊防控工作存在问题

2.1 认识不足

一是部分地方领导、科技人员对薇甘菊防控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防控责任不够明确,调查工作不够仔细。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薇甘菊的危害认识不足,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全民参与防控薇甘菊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

2.2 经费不足

云南省农业厅虽对临沧市薇甘菊防控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由于临沧市地处边远贫困地区,市、县(区)财政困难,投入乏力,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2.3 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薇甘菊防治中采用最广泛的方式是化学防治和人工、机械防除,尚没有能够一次性防除的有效药剂和方法。药剂防治易引发环境和健康问题,人工和机械防治成本很高。对较大面积的根除没有快捷彻底的方法,给薇甘菊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目前临沧市对薇甘菊特别是对林地或其它生境薇甘菊的防治以较大剂量的草甘膦类化学除草剂为主、人工铲除为辅的方法进行,对当地生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已发现的薇甘菊虽经多次化除与铲除,但仍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消灭。同时,在薇甘菊防治后,由于生境简单、生物多样性低,薇甘菊再次入侵的几率大,必须及时进行替代种植和生态恢复,否则,薇甘菊会再次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

2.4 监测点少,监测面积较小

由于薇甘菊在临沧市呈无规律点状发生,且临沧市海拔1 700 m以下薇甘菊易发生的湿热地区面积较大 [几乎全市77个乡(镇)均涉及到]、资金不足等原因,未能对全市薇甘菊易发生的所有区域进行普查。目前已设监测点面积较小,还有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危害点。同时,由于临沧市地处边疆地区,有3个县与薇甘菊传入地—缅甸接壤(国境线全长290.29 km,有3个国家三级口岸、17条边贸通道及众多边民互市点),有3个县与薇甘菊发生较严重的保山市龙陵、昌宁县等地相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多,人为传播薇甘菊的风险越来越大,加大了薇甘菊的防控难度。

3 临沧市薇甘菊防控对策

3.1 扩大宣传

加大对薇甘菊危害性及特征特性、防治技术的宣传,提高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物、生态、经济安全意识和对薇甘菊的防范意识,开展群防群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薇甘菊防控工作的氛围,打一场真正的薇甘菊防治的人民战争。

3.2 持续开展专项调查

以海拔1 700 m以下的湿润地区为调查对象,持续开展全市薇甘菊发生分布情况调查,及时发现及时防除,不留死角。

3.3 强化预警监测

强化对现有80个监测点的监测力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监测区域,按时上报监测结果。一经发现薇甘菊的新发现点,立即组织人员灭除。

3.4 加大防控力度

加强对已防治区域的监测和防除工作,防止薇甘菊重复发生和扩大危害;加强对新发现区域的控制,防止造成较大面积的危害。

3.5 开展防控技术研究

探索适合临沧市防除薇甘菊的新路子,逐步减少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造成的生态危害。

猜你喜欢

甘菊临沧市监测点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5种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治效果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pH值对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可爱的德国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