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苍山县为例
2012-12-08邢安刚
邢安刚
(1.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人力资本是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中央文件多次指出,培养造就一批综合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多个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的问题,全国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培训。从培训效果看,参加培训的学员创业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政府的这一做法也受到了参训人员的广泛欢迎。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升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绩效和满意度,是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苍山县是一个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县,分析其培训的情况、经验与问题,探寻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具有较好的意义。
一、苍山县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现状
苍山县从2007年以来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工作,培训学员主要是全县具有创业潜力和基础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涉农中小型企业负责人。从参加创业培训学员的回访看,学员反映良好,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一)准备工作充分,组织领导和宣传有力
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根据上级精神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通过调研和项目论证工作,制订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全县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精选培训人员,重点从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企业负责人中推荐选拔。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选聘高水平师资。通过积极宣传动员,争取社会力量和行政力量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
完善培训模式是做好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要目标。参加培训的学员要经过理论和实践两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首先,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聘请高水平的师资授课,用成功的创业典型激励教育学员。其次,指导学员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指导和帮助学员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资金、兴趣,选择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主要是指导学员编制农业创业计划书,启动创业项目。第二个阶段是实习阶段,由县农广校负责安排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检验理论阶段学习成果,为编制创业计划打下基础。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县农广校组织参训学员,分别到部分农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进行创业市场实习考察,并进行经验交流。改变了农民培训形式单一、不好管理、效果不佳的现象。
(三)参训人员素质高,年龄梯度合理
相比同期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学员结构,各项指标明显优化。以苍山县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为例,参加第一批“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30人中,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56.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3.3%,年龄在50岁以下的学员占80%。参加2008年“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的50人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占56%,50岁以下占98%,而同期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 2 000 名学员中,50岁以上的学员占到参训人数的34.95%,中专及以上学历学员只占到0.2%。学历和年龄构成明显优化,创业学员老中青的比例基本合理。参训学员家庭负担小,家庭户均劳动力占家庭总人数的73.1%。
(四)加强培训跟踪服务,确保农民创业培训见实效
为做好学员跟踪服务工作,培训部门组建了学员交流的QQ群,通过电话回访、网站专栏、在线视频答疑、成立农村创业人才联谊会等活动,切实做好培训跟踪服务工作。农村创业人才联谊会等成为了农民创业培训学员交流、学习、发展的平台,成为了农广校服务农民创业培训学员的有效节点,也成为了农广校拓展培训职能、提升服务水平的有益实践。建立创业培训QQ群,有利于创业培训学员交流心得和满足经常联系的需要。
二、苍山县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学员选择面窄,忽视了广大基层农民
从参加培训学员的从业构成看,绝大多数是企业经理或合作社负责人。苍山县首批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30名学员中,企业经理和专业合作社及各种协会负责人各占50%。严格说来,一部分学员并非真正的农民,只是从事涉农企业经营。企业或合作社平均年经营收入至少在60万元以上,多者达到数亿元。也就是说,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已经事业有成的人士,而低收入者寥寥无几。培训覆盖面较窄,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忽略了最需要帮助的广大低收入家庭,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没有被包含进来。
(二)突出了高级农业人才的培养,缺乏分层分类培训
选择高素质农业企业和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所在的企业或合作社做得更好,从而带动一方致富。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的学员也都是农村经营中较为成功的农民。一些具有创业意愿,但是处在农村中下层的农民或许更需要帮助,这种类型的人占有绝大多数。单靠为高层农民办几期培训班并不能根本解决大多数农民创业能力低下的问题。从参加培训的人员构成看,不少学员实际上已脱离农业,更多的从事涉农加工,而参与人员中从事种植和养殖的人员,主要缺乏的是经营和管理能力,培训内容应该以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为主,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创业能力上进行培养,这方面做的并不够。从目前农村实际看,创业培训还应多开展创办小企业的快富技术,毕竟创业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创办的小企业,这一点被忽略了。[1]
(三)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培训后期保障无力
创业最缺的是资金、技术和信息,虽然通过参加创业培训和政府的支持,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对创业成功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对参训人员的回访中,普遍反映较多的问题是资金借贷困难和农业风险转嫁问题。金融机构对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财政扶持力度,而对大多数基层农民少有帮助。培训资金基本是国家拨款,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社会资金的投入。随着培训人员的增多,政府要想对所有培训人员进行长时期的财政资金支持是不现实的,要培养他们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化。
(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政策缺乏执行力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制约着农民的创业。农民受到更好的教育为年轻农民寻找非农工作创造了条件。他们可以靠新获得的能力到农业部门以外的领域去赚钱。[2]从参训人员的工作看,不少人到城市进行创业,而农村恶劣的投资环境和较低的比较效益,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在农村创业。国家制定的关于新型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往往落不到实处。例如,创业培训学员反映较多的税收等问题。当学员真正创业的时候,各种税收纷沓而至,使学员无力招架,由于纳税部门过多,政府有时候也无能为力,最终导致学员对创业失去信心。创业环境不理想,影响和打击了一部分农民的创业热情。
三、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改进策略
(一)分层分类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
目前创业培训层面较窄,以市农广校为主导,县区农广校辅助实施的培训模式往往导致培训缺乏实效性。从实际情况看,建立以县区为主的培训模式可使培训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调查中发现,过去培训学员的选拔只在比例很少的个别企业和个别村庄的村民中进行,且绝大多数学员为已经创业多年取得成功或较为成功的人士。而绝大多数具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和有意在农村创业的外部人士缺乏培训指导和支持。为消除这种弊端,政府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实施不同的创业培训计划。除针对高端农民外,对中等和下层农民也应进行相应层次的培训。否则,有可能会加剧农民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广大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选拔学员时,要充分了解学员的需求,尊重学员的意愿,要把具有创业意愿、急需帮助的农民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事实上,处于农村最底层的广大农民才是最需要创业培训帮助的。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民创业培训模式。[3]
(二)切实加强领导,从制度上保障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成功实施
领导重视支持是做好农民创业培训的保障。应注意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内容。社会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民创业培训的基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培训,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四级的体系优势和渠道优势,保障农民创业培训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完善考评机制,创新和完善培训模式,通过严格组织和管理改变农民创业培训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象。对培训后创业的学员,制定的优惠政策应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创业初期的税收,该减免的要减免,该优惠的要优惠。多措并举,解决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农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4]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文化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当农民是文盲时,农业杂志和报纸显然是不能起作用的。关于一种新要素技术特征及其使用方法的教育是复杂的科学教育,其前提是具有较高的知识,就农民而言,这种有用的知识是以他们的经验及其教育水平程度决定的。”[2]较低的农民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科学素养整体状况较差。开展创业培训应加强文化理论方面的指导,只有思想意识和眼界开阔了,才可能学习创业,减少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创业培训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重点培养学员关于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学习型农民”。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参训人员尽可能就地创业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创业人员愿意和乐于扎根农村,使参训人员尽可能就地创业。否则,农民创业培训的绩效就大大外溢。同时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让参与创业培训的学员都要具备上网条件。保证创业信息传播渠道畅通无阻,综合发挥电视、报纸、杂志、手机短信、网络、科教电影等功能。加强农广校、农技站、科技特派员、农民技术员以及相关涉农部门的作用,使软硬件两方面的建设都得以加强。政府要充分协调各级各类组织和部门,为创业学员提供培训、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抓好创业区域产业布局工作,尽所能给农民创业保驾护航。[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农民创业园区,为农民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创新培训模式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切实减轻了培训学员的经济负担,培训内容是政府单方面确定的,是否符合农民的要求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政府为单一培训供给主体的模式,培训绩效是较差的,培训学员并不珍视这种免费的教育。某些基层政府的着眼点不在培训本身而在政绩,免费的乡土创业培训很难落实。[6]完善创业培训的激励机制,吸引有实力的校企办学和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参加培训,让农民“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培训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培训单位和创业典型,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表彰。特别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这部分人是农民创业的主力军。[7]在培训模式上,要广泛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六)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外部人员到农村投资和创业
目前城乡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人才过剩,而农村却非常稀缺,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同时,还应围绕农民工回乡创业组织开展好相应的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对刚刚起步和具有发展前途的创业项目不仅要加强培训,还要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在政策上要进行倾斜,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农民创业培训需要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资金、项目、技术、科研和政策上给与长期支持。以县一级为培训主导单位,辅以乡镇和村等基层培训是较为现实和实用的培训模式。农广校的独特地位使其成为农村创业人才培训的主体。[8]发挥县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指导咨询服务中心和实训基地的联动功能。[9]
[参考文献]
[1] 王海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创业培训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论丛,2006(4):61-63.
[2]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6: 155,133.
[3]晁伟,王凤忠.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4):45-49.
[4]韩菁,李洪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J].成人教育,2008(11):8-9.
[5]张晓东.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0(1):114-116.
[6]徐平利.农村职业教育:乡土创业培训的阻力和出路[J].职教论坛,2011(1):13-16.
[7]张军,安月兴.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8):31-34.
[8]李淑霞,杨金凤,陈雅芝.论农广校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J].农民科技培训,2009,(11):8-9.
[9]李岭梅,赵鹏程.以县农广校为基地,构建创业培训新模式-基于武胜县农民创业培训调查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