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武术教育中的太极拳教学
2012-12-07王亮华李细元
王亮华,李细元
(1.景德镇陶瓷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2.浠水实验高中 体育组,湖北 黄冈 436500)
“大一统”武术教育中的太极拳教学
王亮华1,李细元2
(1.景德镇陶瓷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2.浠水实验高中 体育组,湖北 黄冈 436500)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观念,综合“拳种意识”和“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两种思想,从宏观的角度,对“大一统”武术中的太极拳教学进行审视。认为学校太极拳教学不可推倒重来,另起传统太极拳的“炉灶”;也不能一意孤行,架竞技太极拳的“空中楼阁”;学校太极拳应该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现代学校太极拳教学进行了具体探讨。
武术教育;太极拳教学;拳种意识
1 太极拳教学中的“技击”和“文化”双核心概念
技击的价值是技击符合或满足主体需要某种效应或属性,技击价值的主体是人,随着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康拉德劳伦兹认为,人类的“战斗本能”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技击是人类战斗经验的总结,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冷兵器时代,技击“战斗价值”得到空前的膜拜,成为征服同类的神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度崇尚健康的现代,太极拳的养生元素又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位。杨玉兵通过对陈、杨、武、吴、孙等流派动作元素的分析,得出结论:拳术中的技击元素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弱,而养生元素却变得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战斗价值”膜拜,还是狭隘的“养生价值”的推崇,技击之于人的意义完全被功利化。如果太极拳道德价值不能随着功利价值的实现,那么人的主体地位将会丧失,人的“心”就会进入“魔道”,即心理的扭曲变态的状态。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是体育异化的本质,功利化的价值目标将导致“暴力思想”或狭隘的“个人利益至上”价值观念产生。技击是武术的本初元素,当代武术教育中,武术教学“言必称技击”无可厚非,“注重技击”作为武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顺理成章。而且,鉴于文化的时代意义和武术的文化特征,武术教育必须建立另外一个核心即“文化核心”,形成武术的“双核心”。武术的发展历史证明,历史时期的各种武术现象都是“技击”和“文化”双核心碰撞的产物。现代武术教育要辩证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双核心”意义所在,摆正技击之于时代的“核心”意义,实现“核心”价值的角色转换。从现代的体育教育眼光审视,太极拳教学要摒弃“技击核心“的“战斗价值”,突出技击之于理解文化的“载体价值”。淘汰“文化核心”之于技击“战斗心法”的价值,突出文化之与人“教化价值”。在和谐的法制社会,技击在太极拳实践中应该扮演着总导演的身份,它规定着太极拳动作的总体路线和虚拟环境,让人们在“虚拟的对抗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和情感体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2 “拳种意识”和“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理论指导下的太极拳教学
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拳种矛盾的产物,竞技武术一经产生,各拳种之间的矛盾集中转变为竞技和传统之间的矛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竞技和传统、技击和文化必定会发生猛烈的碰撞,使得武术教育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武术的发展需要。
2.1 “拳种意识”的太极拳教学创新思维
学校武术教学并不是没有拳种意识,在有些地方体育课程中有过很好的体现。一些地方为了突出地方文化身份,纷纷将具有自己地方文化特色的拳种纳入教学内容。如河北沧州很多学校将太极拳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河南焦作在全市中小学校普及并推广正宗的陈氏太极拳等等。“拳种意识”的地方课程开始都轰轰烈烈,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否认的是,“拳种意识”的新衣服穿上了“陈式套路教学”的老外套,一切照旧。“拳种意识”是基于现代传统武术发展和武术教育危机,对教育改革的“呐喊”,是引领现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创新思维。“拳种意识”不是“拳种套路学习”,“拳种意识”必须作为一种思想贯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拳种意识”要和“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相结合,共同扛起21世纪武术教育改革的旗帜,指导武术课程的建设。综合两种思想,太极拳教学是对传统流派太极拳法方法体系的探究。
2.2 拳种“纯正性”的教学逻辑起点
在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程大力教授认为:“传统武术的原有系统和体系只能维护不能破坏”。学校武术肩负着保护传承传统武术的历史使命,学校武术课程建设应该秉承这一原则,但继承不是“拿来主义”,而是一个“提炼、统整、系统”的“优化”过程。现代是知识激增的年代,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教学内容必须简化。太极拳技术流派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太极拳,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必须简化。在简化这一点,太极拳不能走老路,简化不能追求太极拳速成,而要尽量保持拳种的“纯正性”。教学内容要从拳种“纯正性”的逻辑起点出发,追求拳种“多样化”发展,最后达到太极拳运动“自由化”境界。从太极拳的发展时间、构成要素和追求的境界来讲,“自由化”境界的“竞技”太极拳应该是大众太极拳最高发展阶段。太极拳教学应该遵循由基础向高级的发展规律,实现学生太极拳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格斗术”可以速成,但强调文化意识的太极拳需要长时间领悟,只有不断超越原有的技术和思想的禁锢,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悟道。太极拳教学只有遵循了这一规律,才能形成学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到那个时候,社会就不必要为传统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呐喊”了。
2.3 淡化传统太极拳套路
“‘淡化套路’不是不要套路,而是倡导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并适度拓宽与延伸,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教材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蔡仲林老师用敏锐的时代眼光,洞察了套路教学内容发展的趋势。然而遗憾的是,蔡老师没有指出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开发的范围。令人钦佩的是,王岗教授详尽分析了“大一统”武术教育下的种种问题,并以惊人的魄力明确指出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综合两位老师的观点,“淡化套路”不仅仅是 “淡化竞技太极拳套路”,也不仅仅是“淡化杨式太极拳”,应该是“淡化传统太极拳主要流派套路”。也就是说,太极拳教学应该开发和拓展传统太极拳主流流派的技术和理论方法体系。考虑到武术教学内容体系的庞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太极拳运动本身的规律,太极拳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一个从基础到高级阶段的时间跨度。太极拳教学内容要从拳种“纯正性”的逻辑起点出发,追求拳种“多样化”发展,最后达到太极拳运动“自由化”境界。
2.4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太极拳方法体系
方法是统一学问的要素,掌握方法可以解决知识过量的问题。太极拳虽然流派众多,但是各流派太极拳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方法。太极拳教学内容的拓展不是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叠加,而是方法要素的探究,太极拳方法体系的探究就成了太极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西方竞技运动以“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理念,引导人们在运动中不断超越自我,达到“高峰体验”。“条条大路通北京”,太极拳应该始终秉承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持自己独特的运动风格,通过“调身”、调息”、“调意”达到“精、气、神”和谐统一,即“自由、和谐、力量”的唯美状态。武术方法体系是不同层次的方法子系统的总和,其中最基层的就是武术的基本方法体系。“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太极拳的基本技击方法,十三种基本方法从理论上存在着自己的独立性,但从形式上无法离开动作单独进行理解。而且,十三中基本方法在各个流派太极拳中表现为不同风格的运动形式。因此,只能从各流派的单式动作、组合动作或者套路动作中理解太极拳运动方法和理论方法。太极拳教学要在独特的运动形式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的、多层次的方法内容体系。
2.5 太极拳方法的实践是太极拳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
体育实践是实现体育目标的唯一手段,无论是技术方法还是理论方法,要达到“健身”、“修身”和“养生”的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太极拳运动的实践,即太极拳方法的使用。人是体育实践的主体,也是体育实践的客体。“健身”对象主要指作为生物体的人,即“锻炼身体”,“修身”对象主要是“社会的人”,即“道德修养”也可以说是“修心”。太极拳之于人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生物身体的锻炼,而且在于通过感性的身体运动对“形式美”的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让理性的“心”得到历练,最后达到“形”与“心”的和谐统一,让身体成为智慧之体、道德之体和审美之体。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太极拳就实现了作为体育实践的教化价值。同时,太极拳在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超越自我,在太极拳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 结束语
文化是民族身份象征,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我国传统文化建设的任务显得紧迫而重大。学校太极拳发展不可推倒重来,完全否定“大一统”的竞技太极拳模式,另起传统太极拳的“炉灶”,也不能一意孤行,架竞技太极拳的“空中楼阁”。学校太极拳发展应该“毕其功于一役”,两步并着一步走,实现跨越式发展。太极拳要勇做“拳种文化”在学校发展的试金石,在现代的武术教育中“独树一帜”,引领学校传统“拳种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1]蔡仲林,汤立许.“四个支柱”视角下对当代武术当代发展的教育使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82-85.
[2]戴国斌.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5,26(3):10-14.
[3]王岗,邱丕相.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05,17(4):91-93.
[4]崔浩澜.高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02-104.
Taijiquan Teaching of Wushu Education Featured with Great Unification
WANG Lianghua1,LI Xiyuan2
(1.Humanistic Science Dept.,Jingdezhen Ceramics Inst.,Jingdezhen 333001,China;2.Sport Group,Xishui Experimental Senior High School,Huanggang 436500,China)
Guided by the idea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dea of combining the concept of boxing types and the concept of focusing on practical use while 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Taolu,the paper analyses the Taijiquan teaching of the Wushu education featured with the great unification.It is unnecessary to separate the teaching of the traditional Taijiquan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of competitive Taijiquan with other Wushu teaching in the schools.They should be combined.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rn school Taijiquan teaching.
Wushu education;Taijiquan teaching;concept of boxing types
G807.01
A
1672-268X(2012)03-077-02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