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一运会后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研究

2012-12-06谭炳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套路演练武术

谭 亮 谭炳春

(1.吉林体育学院马列教研部;2.吉林体育学院武术系,吉林长春 130033)

1 前言

全运会是检验我国体育发展的顶级赛事,也是武术竞技的最高赛场,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这种大赛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每届全运会后都要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加以修改,从而不断促进武术运动更加现代化、规范化。本文对8部有关武术竞赛规则进行剖析、比较,总结我国武术竞赛规则变化的历史经验,对现行的规则理论体系与武术运动特点、规律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目的是透过规则演变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构建具有武术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有机统一的规则理论框架,促进武术套路的健康发展。

2 武术套路规则的演变及其主要特点

2.1 1959年版规则主要特点

1959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武术竞赛的有关规定:1)项目设置;2)评分方法:明确规定最高分值10分;3)内容数量:对套路的内容数量有明确规定(50-60个动作);4)时间规定:规定了完成套路时间的上限(该项规定是希望改变当时有些套路太长,有些运动员动作速度慢、姿势不稳、运动强度小的状况);5)动作、组别要求:规定了动作正确规格标准以及错误动作扣分标准。

1959年开始实行的武术竞赛制度,及武术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列为比赛和表演两类项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抓好武术运动,普及和提高武术技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1960年版规则主要特点

1960年《武术套路规则》是在1959年(即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男女规定套路比赛的条文,该条文有利于技术的统一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赛,使运动员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动作的质量成为衡量运动员水平的主要标准。设立拳、械有关扣分的细则:轻微错误扣0.1-0.2分,显著错误扣0.3-0.5分,严重错误扣0.6-1.0分。

2.3 1973年版规则主要特点

1)将评分改为按照技术内容分类评分,改变了以往的整体评分办法,使各项分值更加细化;2)增加了创新动作加分(0.1-0.3分)的规定,鼓励运动员使用难度动作;3)规定比赛时间的下限(1 min 20 s);4)增加了因器械损坏造成比赛中断的扣分条款。

2.4 1979年版规则主要特点

1)取消了难度加分的规定;2)评分标准的用语和分值统一;3)取消了甲组规定套路,规定了14个限制动作;4)规定运动员除了参加自选长拳、南拳、太极拳,自选器械的一个项目外,还必须参加传统拳术、器械的比赛;5)确立了赛前检查器械规格制度。

2.5 1984年和1991年版规则的主要特点

1984年规则的内容规定中增加了其他拳术、器械的类别;对器械规格、重量有了明确要求,对成人组年龄提高到18周岁;增加了对“象形拳、械中出现低级趣味进行扣分”的规定;增加了“全国性重大比赛,设置录像机对自选项目进行现场录相”的条款;1991年规则对动作的轻微错误扣分从0.1分减少到了0.05分,在评分上允许出现小数点后2位数,小数点后第2位必须是0或者5。修改了套路中某些步型和动作组别的规定,对评分标准中某些错误扣分的分值进行了调整。

2.6 1996年版规则主要特点

1)实行切块打分,裁判员由评判动作完成分和演练水平分的裁判员各3-5人组成;2)设置“指定动作和创新难度动作”标准,并规定对完成创新难度动作的运动员给予0.2分的加分作为鼓励;3)增加了指定动作;4)建立竞赛监督委员会;5)列出了详细的“主要项目动作规格、演练水平的常见错误和扣分标准”。另外还专门列出了“裁判长的扣分与对分值调整”的条款,增加了裁判长的权力。

2.7 2003年版规则(试行)主要特点

在继承了1996版的“切块打分”办法基础上,该规则又有了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1)裁判组设有2名副裁判长,裁判分A、B、C三组,各司其职;2)为了迎合“入奥”的要求,增设了“兴奋剂检测”条款,进一步完善了规则;3)比赛中可以配音乐,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4)评分分值重大变动,增加了难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和器械的抛接难度)和起评分,将原来的上百个扣分点简化为30多个;5)设置了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表和难度不符规定确认表;6)设置了“无难度加分的规定和自选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7)第一次给出了图文并茂的主要动作要求表。新规则在结构上更趋于合理,合并了许多看起来雷同的条款,使文字表述更简练、严密,给教练员、裁判员学习和执裁带来了方便。

武术竞赛规则虽经多次修改,但从十一运期间武术比赛的实际情况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3 现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存在问题及修改意见

3.1 量化评分中存在的问题

2003年版的武术竞赛规则,经过专家们的多次修改,应该说已经接近合理、公平、公正,尤其是对晃动、跳动、移动、平衡时间、器械掉地、倒地、附加支撑、扫转腿弯曲、击响落空、步型动作未达到水平等等都进行了量化。只要出现错误,就一定被扣分,应该说此次规则的改革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是不断发展的,要想达到完善就必需不断改进,经过观察十一运期间的多次比赛和与权威专家的探讨,发现在量化评分方面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晃动的扣分,不管大晃还是小晃,一律扣0.1分。十一运会武术比赛中个别优秀运动员只因在套路演练中出现一个小晃动,就与冠军无缘。

武术量化评分是最为公正的裁判方式,必须永远执行,但对晃动这种扣分是否可以分为大的晃动扣0.1分,小的晃动扣0.05分,(注:大晃:应为失去重心,导致动作变形;小晃:身体出现双向位移)这样才能更为合理些。如果一个运动员动作质量分、难度分、演练水平都完成得很好,只因一个小的晃动而拿不到冠军是不公平的。

3.2 演练水平评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武术竞赛规则中,演练水平的评分分“三档九级”:“很好”、“一般”和“较差”。评分的依据是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节奏鲜明、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者为很好,反之就是“一般”和“较差”。规则中“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三个方面全都是从劲力方面去评判,更适合长拳类项目,这样会导致缺乏功防意识和内在精神,忽视了技术风格,忽略了作为难美项群特点的“美”的艺术追求,缺乏对武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如按照以前的评判标准,会导致对太极拳演练水平的误导。“演练水平”的评分在整个评分中10分占3分,如果3分的“演练水平”我们单从劲力方面去评判是不完善的。因为我们各个拳种的技法要求、风格特点不尽相同。如长拳的技法特点是:手要快捷、眼要明锐、身要灵活、步要稳固、精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功要纯青、四击合法、以型喻势;而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是:虚灵顶劲、竖项、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拔背实腹、收腰敛臀圆裆、心静体松意注、呼吸深长自然、势势意连形随、轻沉虚实兼备;南拳的技法特点是:稳马硬桥、刚劲有力、手法丰富、脱肩团胛、直项圆胸、气沉丹田、节奏铿锵、拳势刚烈。

因此说我们在评判“演练水平”时应该研究项目的技法特点是什么,然后按技法特点评分更为合理些。为使评分更趋于合理和全面,建议修改规则时应加上按不同项目的技法特点去评判该项目是“很好”、“一般”还是“较差”。现行武术竞赛规则演练水平的评分占10分的3分,仅以劲力方面去评判是不够全面的,应按照不同拳种、不同的技法特点去评分。

3.3 南拳与长拳步型动作评判标准问题

虽然说南拳和长拳项目在技法特点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但它的功架不应该有区别,尤其是在竞技武术比赛中规则应尽量做到统一、规范。笔者曾在七十年代的权威武术比赛中看到:优秀运动员所做的步型基本上和长拳运动员一样,当时也曾请教过一位资深的广东省南拳教练员:南拳的步型、动作到底做成什么样是标准的,老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南拳和长拳的步型是一样的。再来看2003年版的武术竞赛规则,它要求长拳的弓步、马步、虚步要达到水平;南拳的弓步、马步、虚步要接近半蹲。而南拳中所谓“稳马”却要求步型沉实、稳固、坚不可摧。所以看来现行的规则要求并不合理,也不利于裁判员评分。因此建议南拳的步型动作应与长拳的步型一致,这样更有利于客观的评分。

3.4 传统套路量化评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武术竞赛规则适用于长拳类,太极拳、南拳类、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等。但在执裁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重视全运会项目的量化评分,大大忽略了对传统项目的量化。我们在评判动作质量分的时候,除其错误扣分外,规则量化扣分是非常少的。以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为例,形意拳的扣分点是:钻拳,拳未经胸口前外旋钻出,横拳,拳高过胸。八卦掌,蹚步、脚掌未平起平落,重心忽高忽低,外脚未沿内弧蹚出,两膝过宽;云掌,掌未在头前上方绕平圆;托掌,未沿肩重肘,磨肋掌,掌未沿肋向身后伸出,掌、虎口未撑圆,掌心未内凹。八极拳,马步过大,横击拳,拳未由后向左(右)并直臂横击。三个拳种的扣分是:身型、身体前倾后仰、挺胸、立腰。马步、弓步的扣分是:马步、弓步屈蹲腿未接近半蹲,仆步,屈蹲腿未全蹲。跳跃动作,未腾空。综上所述,现行武术竞赛规则制定时对全运会项目的量化评分,相对比较细致,对传统套路的量化评分显然制定的评分标准不细,不具体,也难操作。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为了保持它的民族特色,更好的发展传统武术,因此建议对传统套路的评分规则进行修改,如果量化评分比较好操作,那就要制定合理评分量化标准,如果不好操作,那么建议加强传统套路中动作演练水平的评分,促进武术风格特点的体现和提高,从而更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2003年版的武术竞赛规则对十一运期间的国家各种武术赛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使现行规则更加完善,为了武术事业的发展,在修改武术竞赛规则时,我们建议:

1)应加强对晃动这一量化标准扣分的细化;

2)对演练水平的评分,应以该项目的技法特点为依据来评出“很好”、“一般”和“较差”;

3)南拳系列的步型动作应和长拳的步型动作评判标准统一;

4)传统套路的量化应更具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竞赛规则更加完善,更有利于武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

[2]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0.

[3]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3.

[4]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5]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6]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7]武术竞赛规则[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8]武术竞赛规则(试行)[S].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02.

[9]刘同为.十运会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缮刍议[J].搏击·武术科学,2005,2(12).

[10]乔熛,乔蓓芸.武术新规则对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82-284.

[11]张茂林,冯瑞,桑全喜.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3(1):78-81.

猜你喜欢

套路演练武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