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2019-12-12高贯发

少林与太极 2019年4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规律

高贯发

长拳一词,武术界人士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有些习武之人对长拳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纵观长拳的发展历史,长拳有着自身复杂的体系,因此出现当今很多人不知自己所演练的拳种,或张冠李戴的错误。了解历史,认识现在,展望未来,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的,对于长拳而言也应如此。了解长拳的历史及不同时期长拳的发展状况,可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长拳的变革,把握长拳演变的规律,有利于长拳的常规发展,使其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还可更好地指导我们演练、创编长拳套路,制定武术竞赛规则。

长拳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明代抗倭将军戚继光曾在所撰的《纪效新书》第十四卷《拳经捷要篇》中指出:“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此以后“长拳”之名便流传于世。另外,据说戚继光为人正直,勤奋好学,虔诚谦虚,广拜名师,吸收了各家武术拳派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长拳。其长拳表述为:“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番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可见,当时长拳已具有身法轻灵、步法稳固、腾空挪转的技术特点,也隐含了其动作舒展大方的技术趋势。这也与长拳是相对于短打而命名的,其长是相对于短打的短而言的说法相符。

现代武术中常用的长拳,沿用了明清时期所谓的长拳风格,但这时长拳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有形象明确的对象,即将查、华、炮、红等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由此可见,现代武术中的长拳从技术内容、运动形式到名称选用,都是借鉴了明清时期的长拳。现代长拳是在借鉴查、华、炮、红等拳术的基础上,根据长拳自身技术特点创编而成的。因此我们在构思长拳套路时,可借鉴查、华、炮、红等拳术的技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套路“艺术化”趋势的延伸。到了20世纪50年代,根据武术自身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原国家体委及其组织机构或有关部门统一编制了长拳规定套路,分为甲、乙组和初级套路,在此基础上青年长拳问世,长拳的技术特点进入了规定套路的体系中,从侧面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长拳运动形式、动作指标等有了可比性,也为长拳纳入正式比赛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期长拳还是沿着明清时期长拳固有的技术特点而发展的,没有脱离长拳技术发展的本质。

1959年,第一本武术竞赛规则诞生,起初主要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要内容,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观赏性,对长拳、太极拳、南拳等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逐渐形成了以竞技为主的自选类项目。借助比赛的平台,长拳更有影响力、权威性。这时人们常使用的名词是“自选长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长拳”,“自选长拳”一词风靡起来。武术竞赛规则对自选长拳的规定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和完成时间做了统一要求与严格规定。如自选长拳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虚、仆、歇五种步型等,使其长拳在动作结构、布局、编排等上有了很大突破与创新。1973年第三本武术竞赛规则明确提出了武术套路运动应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1996年竞赛规则对指定难度动作与难度创新动作的规定,及2003年第八本(试行)武术竞赛规则对难度分级等化的细化规定,使长拳套路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但全面观察长拳的套路,长拳并没有脱离自身技术的发展规律。

纵观长拳的发展史,可归结出长拳运动的发展规律, 即舒展大方、灵活多变、起伏转折、蹿蹦跳跃、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特点贯穿始终。因此今后无论怎样变革,长拳都必定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在编排长拳、制定今后长拳竞赛规则时,应以长拳自身具有的规律作为指导。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规律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找规律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