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2012-12-05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255013)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中,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成功的关键因素却在于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专业技术应用和创新的基础,而且是职业生涯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更是职业教育,其任务和根本特性决定了它应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会计技能,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是会计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诚信意识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会计人员的立业之本、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从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不仅会对内部管理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国家和公众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沟通协调能力
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内的沟通、协调能力;二是对外的沟通、协调能力。首先,会计人员要与内部基层单位打交道,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信息和资料,与计划、预算、采购、保管、生产、销售、仓储等部门的人员来往,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其次,企业离不开供应商、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与支持,如果会计从业人员欠缺沟通协调能力,就会影响企业发展。
(三)持续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换代加速、职业更迭频繁、劳动岗位全面流动,学校一次教育不足以应付生存的长期需要。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进程。另外,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明显增强,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与此相适应的会计行业改革不断拓展和深化,致使会计发展十分迅猛。会计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新知识、新技能悉数传授给学生,学生面临着毕业后部分所学知识已经过时的问题。美国会计学会(AAA)下设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早在1990年9月就提出了关于改进会计教育质量的第一份研究公报:状况公告第一号——《会计教育目标》,指出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了会计就是选择了持续学习。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会计变革的加速,无论财会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面临着日渐沉重的工作压力。形成会计工作重压的原因包括会计行业变革、会计人才竞争、会计考试、职业风险、工作强度等。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勇敢地承受压力,以积极的态度去疏导、化解压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而在紧张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五)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把做事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一步步把事情做精做细,切忌麻痹大意。
此外,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还包括廉洁意识、团队精神、敏锐的洞察力、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等。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途径
所谓职业素养的培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获得和提高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强化岗位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把职业素养培育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每门课程都是职业素养教育课,每位教师都是职业素养教育老师”的理念,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诚信务实,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具体教学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职业素养培育。
1.注重人格教育,教育学生先做人后成才。学校育人一定要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个品行优良的人,而后才是知识的传授。会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关怀、理解、尊重、包容、体贴、负责,为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将职业操守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为了树立良好的会计形象、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会计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职业操守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教学内容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操守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将职业操守、伦理、道德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并结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念,并着力教授学生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3.努力挖掘会计的美。会计理论专业性强,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文字艰涩难懂,高职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提不起兴趣、入不了门,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艺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努力挖掘并悉心感受会计的美——会计的“诗性美”:会计是一门通用的语言,它用超出不同学科的专门技术,并以唯美的形式展示,赋予不同经济业务如诗般的灵魂;会计的 “抽象美”:无论是多复杂、多庞大、多另类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都可以抽象成三份简单的报表,简单的规律诠释着缤纷的大千商业世界,返璞归真,万法归一;会计的 “创造美”:从来没有哪个领域像会计一样承受着诸多准则和法规的限制,然而,会计却能够戴着镣铐翩翩起舞,演绎管理艺术之美;会计的“平衡美”:无论经济业务如何纷繁复杂,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候都是平衡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多么神奇!当学生真正步入会计之门、体会到会计的美感时,教学就会变得万般迷人、充满吸引力,学生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提升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4.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由于会计行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因此会计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教师要尽可能把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新的进展充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借助包括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和手段,不断坚持学习、坚持研究,关注财经亮点、及时把握会计学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随时收集财会方面的时事政策信息,快速实现知识更新从而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更新。与时俱进的财会新知识,再加上清晰的解读会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在一点一滴当中汲取营养,逐渐提高其职业素养。
(二)通过课外活动实施“课堂后教学”
职业素养培育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靠单纯的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要牢固树立大课堂教学观,在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课堂后教学”。为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可以采取的课外教学组织形式包括:网络教学、会计岗位技能大赛、学生社团活动、专家讲座、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对抗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假期社会调研活动以及相关证书培训等。课外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自愿参加,学生的天然禀赋及特点充分得到尊重。在课外活动这一学生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又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同学、老师、长辈的帮助与指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也是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不断创新实践形式,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养教育。专业实训和实习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会计专业实训和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中,除制定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外,还应考核学生遵守纪律、严谨细致、保守商业机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从而全面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营造会计职业氛围,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等,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让学生在会计工作实务中初步进入角色,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自觉完成从学生向“会计人”的转变,实现职业素养与会计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