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次分析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2012-12-04何三宁张永宏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译本分值分析法

何三宁 张永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1.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学者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已经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在于它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特征和原理,它应该能对一种原语文本的多个译本进行有效的质量对比评估,周志芳等(1990:107-110)早就将其应用于科技翻译质量评估(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TQA)当中。层次分析法看似对单本译文评估不具有优势,但它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其评估方法的原理应该符合翻译质量评估的情况,因为制约翻译质量的因素很多,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决策系统,这与层次分析法的目的不谋而合。更为重要的是,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数学手段量化相互比较的单项指标,为人们提供了值得信赖的数据,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了选择的依据。能否有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单译本进行评估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这启发我们去思考TQA难以解决的难题,即译文质量的量化问题和译文评估模式的可操作性问题,便于我们对单篇译文进行评价,从而使得翻译评估模式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归纳而言,翻译质量评估可借鉴层次分析法有如下优势与理由:其一,两者评价的对象都是难以直接量化的内容;其二,目标层都需要去客观评价;其三,准则层都包含若干评价依据或元素;其四,对评价的结果可以数字化,便于评价者直接作出判断;最后,层次分析法简单明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点。但是,在TQA中,层次分析法有两项内容需要作出调整:第一,需要为层次分析法中的准则层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赋值,给出相对权重;其二,层次分析法的多项方案层可调整为多译本评价和单译本评价两种形式。本文拟对层次分析法进行重新构建,尝试将其用于单译本和多译本的质量评估。

2.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层次结构

2.1 层次结构的构建

首先,确定“语言”、“实体”和“思维”(何三宁2009:133-137)是构成评价译文质量的主要参数。“语言”是译文质量评价的基础,因为笔译是通过书面语言来实现的;“实体”是译文质量评价的显性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划分和认识文本类型并对各类体裁现象具有根本性的认识作用;“思维”是译文质量评价的必然,因为客体和主体都有各自的思维活动,合理推理和认知翻译过程所涉及的客体或主体的思想,是客观评价译文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是将这些参数运用于层次分析法,对译文的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以期验证层次分析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层次分析法,可把决策系统的相关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方案等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的优化决策。其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四个层面(见图1),以说明层次的梯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

步骤二: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元素值反映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即对各层次各因素确定权值(见图1中的数字)。

步骤三:层次单项的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即对语言、实体和思维进行单项计算并检验该项质量。

步骤四:层次总计算与一致性检验,即对各单项加权并检验译文质量。

2.2 层次结构解读

目标层:即“意义的最大趋同”,这里的趋同原则是指原文本与译语文本在意义上的最大趋同,符合“语用对应”(Newmark 1991:111)和“功能得体”(Nord 1997:72;Schǎffner 1997:2)的观点,属译文评估的目标,用A代表。

准则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来实现或论证目标A所涉及的内容,涉及评价译文的语言、实体和思维的准则参数,用Bi代表,i表示三个准则参数,i=1,2,3。

指标层:对目标层A有影响的,与准则层因素有内在关联的其它因素,即指标因素。是指各准则层下的指标因素,共有9个参数,均用Ci,j代表,j表示准则层下的三个指标参数,j=1,2,3。

方案层:即待评价的译文。需要说明的是,待评价的译文既可以是对单篇译文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不同译者对同一论著多篇译文质量的评价。用Q来表示参加评估的第i篇译文,i=1,2,3……。

2.3 权重说明

对于语言、实体和思维三个参数应该尽可能做到等量齐观,原因必须是视各参数同等重要,但为了运算的简便,适当加大语言参数的权重,分别设为0.4,0.3,0.3。指标层各参数按同理设置(见图1)。

2.4 评估参数解读

为了突出评估模式的可操作性,以及便于评估者对参数的理解,需要对各指标因素的含义进行说明,同时对各因素划分等级和分值进行量化处理。

首先,对模式中的各评价指标参数采用5分制(分成五个等级)打分Mi,j,每个等级设有相应的判断,即各等级含义,供专家打分参考所用(详见表1)。为了便于评估者在评价译文时更易操作和掌握,可对各指标因素设置评价侧重点。在语言参数的评价重点中,译文为英语时,需考量词汇的“词义搭配、修辞风格”;译文是汉语时,应考察“字义择用、虚实得体”。在评价句型结构时,也需考虑双语的不同转换,即译文是英语时应侧重考察“语言表达和结构的布局”,译文是汉语时应侧重考察“思维顺序和逻辑性”。在评价语篇时,重点考察“衔接性和连贯性”,译文是汉语时应考察“传神达意”。在实体参数的评价重点中,语域需考察“语旨、语式、语场各变量”;文本类型需考察“文本体裁”;文本功能需考察“所指功能”、“表达功能”、“呼唤功能”、“寒暄功能”及其子功能等因素。在思维参数评价的重点中,思维方式因素侧重考察译文的“行文表达得体”的程度;思维特征侧重考察译文“修辞手法”的效度;思维风格侧重考察译文的“思想和艺术效果”情况。此等级及分值Mi,j既可用于各指标参数的评价,计算后也可用于整体语篇的译文质量评价。

其次,权重参数Bi和Ci,j的确定(见图1)。

然后,采用权重矩阵和分值矩阵计算准则层各参数(语言、实体和思维)的分值Ni:

最后,计算译文质量评分:

表1 各方案因素的含义及其分级

另外,在最终分值得出之后,为了使计算更为精确,每个评价等级设有一个分值区间(见表2),称为“强-弱”区间。某一参数或采分点趋同度强,取某一等级的高分区,趋同度弱,取低分区,趋同度“强-弱”区间取分的标准参照表2。最后将各采分点的分值取均值,对应评价等级,界定译文的优劣。

表2 评价等级与分值“强-弱”区间

2.5 运算过程

首先,按照图1中的指标参数和评价重点,参照表1中的指标因素的分级及其含义评价等级,对应分值进行打分Mi,j(为了更为公正与客观的评价译文,建议评价专家在3名以上),然后取各专家对各项方案评价的平均值。

然后,把专家的分值代入公式(1)中,分别计算出译文在语言、实体和思维三个准则层的单项分值Ni。单项分值的计算可以对准则层的“语言”、“实体”、“思维”三项参数进行评估,以掌握译文在某一项的质量。

3.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3.1 英译汉案例

选材:选材为Virginia Woolf的散文HowShouldOneReadaBook?①,主要是考虑到原文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可以形成对比评估。

专家打分:邀请3位具有高级职称、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并为其提供原文、译文、表1、专家打分表等相关材料。

译文1打分及运算:专家对译文1“语言参数”各指标的打分分别是:专家一:M11,j=3,5,4;专家二:M12,j=3,4,4;专家三:M13,j=3,3,3,即可分别运算出三位专家对译文1的“语言参数”各指标的分值:

即,“语言参数”的平均值(N1)为3.52。

同理,三位专家对译文1的“实体参数”各指标打分分别是:M21,j=4,4,3(3.63)②;M22,j=4,5,5(4.22);M23,j=4,4,4(3.69),即N2平均值为3.85。三位专家对译文1的“思维参数”各指标打分分别是:M31,j=4,3,4(3.63);M32,j=3,3,4(3.3);M33,j=4,4,4(3.69),即N3平均值为3.54。待评价译文1总分值:

译文2打分情况:专家对“语言参数”各指标的打分分别是:M11,j=4,3,3(3.3)、M12,j=4,3,4(3.63)、M13,j=3,3,3(2.97),其单项平均值3.3;“实体参数”各指标的打分分别是:M21,j=4,3,3(3.3)、M22,j=4,5,5(4.57)、M23,j=3,3,3(2.97),其单项平均值3.6;“思维参数”各指标的打分分别是:M31,j=4,3,3(3.3)、M32,j=4,4,5(3.63)、M33,j=3,3,3(2.97),其单项平均值3.3。经运算,待评价译文2的总分值:3.52.

评估:根据各方案分值和相应权重的矩阵法计算,译文1各单项分值分别是3.96,3.63和2.97。从单译本角度来看,译文1在“语言”参数方面较好,“实体”次之,“思维”参数处理较差。然后结合指标层的权重得出译文1总分值3.625分。依据表2中的评价等级与分值“强-弱”区间,该译文的质量处于“可接受”等级。译文2各单项分值分别是3.3、3.6和3.3,“实体”方面处理较好,其他两个分值相同,总分值为3.52,该译文质量处于“可接受”等级。从多译本来看,两者相比之下,译文1略优于译文2。

3.2 汉译英案例

所选材料为2003年英语专八汉译英部分③。该选材原文无论在语言和行文,还是在风格和修辞上,都具有汉语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另外,该原语材料有多种译文,先取其中较好的三个译本来进行对比评估。

表3 汉译英译文专家打分统计④

(续表)

打分与运算:仍旧邀请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对其进行评价打分,然后采用矩阵法对各方案打分的加权值分别计算,得出每一种译文的分值,最后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得出某一译文的总分值(参见表3)。译文1得分4.114,译文2得分4.279,译文3得分3.663,其结果是译文2最好。

评估分析:通过表3中的打分及分值来看,专家1认为译文3较好(分值为3.894);专家2认为译文1和译文2一样好(分值都为4.488);专家3认为译文2优于其他两种译文(分值为4.950),评价上出现了差异。从分值来分析,专家1打分较紧,另外两位专家打分较宽松。但从总体来看,译文2要优于其他两种译文,还是较为客观地评价了译文及其相关参数。依据表2中的评价等级与分值“强-弱”区间,译文1和译文2的质量处于“好”等级,译文3的质量处于“可接受”等级。可见,层次分析法评估单译本或多译文都是可行的。从单译本来考察,可纵向分析各参数间的优劣,以及单译文整体质量所处的等级。从多译本来考察,可横向分析各译文参数间的优劣、各译文间的优劣及其所处的质量等级。

4.结语

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之中,对单译本或多译本进行评估是一个假设。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实证分析来看,这一假设是可行的,操作性较强,且能做到量化评价。从实际效果来看,基本上客观地评价了译文的质量。

层次分析法在参数权重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各参数的权重等量齐观,是无法确定谁主谁次的无奈之举,有泛化之嫌。二、尽管我们对评价参数内涵给与了说明,以便专家评价打分,但部分专家仍认为,有些因素很难把握,给专家的判断带来了一定难度。或许这就是专家打分

出现松紧不一的原因。三、该方法对短小的译文评价效果比较好,但对于长篇译著来说,仍需要采纳国家标准中的抽检方法,即万字以上的文本,抽检范围为10%-3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11-14),甚至更少;四、层次分析法的运算较为繁杂。

然而,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探索层次分析法中的合理部分,在方法和途径方面进行改进,不断优化评价参数及其内涵,定会在翻译质量评估领域取得理想的效果。

附注:

① 文后未附原文及其两种译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

② 这里未将打分引入公式对“实体参数”和“思维参数”进行运算,只列出分值,如在M1,j=4,4,3(3.63)中,括号外的数字为专家打分,括号内的数字为运算后的权重分值。

③ 文后未附原文及其两种译本。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

④ 同样,此处未将专家打分代入公式对三个参数进行运算,只列出分值。表内数字为个专家对各参数的打分,括号内的数字为运算后的权重分值。

Newmark, P.1991.AboutTranslation[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Nord, C.1997.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Manchester: St.Jermone.

Schǎffner, C.1997.From “good” to “functionally appropriate”: Assessing translation quality [J].CurrentIssuesinLanguageandSociety4(1): 1-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S].[2011-10-30][2012-08-25].http:∥www.docin.com/p-280124047.html&endPro=true

何三宁.2009.译文评价的参数[J].阅江学刊(4):133-137.

周志芳、高正夏、李艳.1990.层次分析法评估科技译文质量初探[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3):107-110.

朱纯深.2008.翻译探索:语言·文本·诗学(最新修订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译本分值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