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疗效观察
2012-12-04孙秋玲
孙秋玲
婴幼儿喘息型肺炎属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多见于1~3岁婴幼儿,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早期预后好,但有部分患儿发展为哮喘。其病因尚不明确,但常与病毒感染、过敏体质等有关,且这类患儿对激素、支气管解痉剂吸入疗效不明显。哮喘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预防喘息型肺炎反复发作至关重要。近年来,笔者所在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喘息型肺炎72例,均符合《褚福堂实用儿科学》喘息型肺炎的诊断标准[1]。7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和西医治疗组36例,年龄3个月~3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2岁22例,2~3岁14例,伴发热18例,占50%,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0例,占55.56%。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个月~2岁19例,2~3岁17例,伴发热19例,占52.78%,血常规白细胞升高21例,占58.33%。两组患儿入院时患病天数均为1~3 d。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医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泵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小儿五炙汤(笔者所在医院协定方)治疗。方剂组成:炙麻黄2 g,炙紫菀6 g,炙桑白皮6 g,炙款冬花6 g,炙甘草3 g。加减:腹泻者加藿香、煨葛根;痰多者加冬瓜仁,菜菔子;烦躁者加五味子。上药先浸泡25 min,水煎30 min,分煎2次,混匀,取汁50 ml左右,分2次喂服。1剂/d,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1周内,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肺部喘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有效:用药1周后,喘憋明显减轻,肺部喘鸣音减少;无效:用药1周后,上述症状改善或无效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喘憋缓解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d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4%,西医对照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喘息型肺炎是一组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喘憋,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喘息型肺炎,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较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许多机制介导哮鸣音的发生,导致患儿反复发生喘息,反复发作3次以上,肺部闻及喘鸣音,即可诊断为婴幼儿哮喘[2-3]。喘息型肺炎,属中医“咳嗽”“喘症”的范畴。因婴幼儿脏腑娇嫩,肺脾常不足,且小儿冷暖不知自调,常意为风寒或风热所侵。外邪由表入里,阻遏肺气,肺失清肃,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交阻,气道不利,上逆则为喘咳。此症发作时以邪实为主要特点,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疗重在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五炙汤以麻黄平喘止咳为君;紫菀、款冬花、桑白皮清泻肺热为臣;甘草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平喘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麻黄、细辛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黏膜肿胀,解热、抗过敏;麻黄、菜菔子同时有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4-5]。
本组临床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且五炙汤为蜂蜜所炮制,味甘,婴幼儿易于接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防止其产生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且不会导致二重感染,比单纯使用西药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2.
[2]沈华浩,徐峰.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4,3(2):144-146.
[3]庞学智,张金泉,郑红霞.“止喘合剂”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21,147.
[4]刘华华,甘彬彬,张雪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8):19-20.
[5]叶钢福.霍苏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9,8(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