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模式的认知

2012-12-02

关键词:源语等值习语

赵 丹

(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广东广州510320)

一、引 言

编纂双语词典和单语词典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单语词典是给词目词释义,而双语词典是给词目词寻找对等词,或者说是用目标语来翻译源语的词目词。严格地讲,双语词典不涉及释义,不必用释义的形式去分析词目词的语义成分,而是用目标语去翻译源语词(词目词),即译义①章宜华:《语义学和词典释义》,第6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版。。双语词典的词目词的“释义”主要是在目标语中寻找对等词。但是,由于语言的不同构,源语和目标语所存在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差异,源语和目的语的完全对等是不常见的,通常情况下都是部分对等,甚至还有一些源语找不到对等词②Ladislav Zgusta.Manual of Lexicography.Prague:Academia,1971:312.。而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所以作为和英美文化密切相关的英语习语在汉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习语也是很困难的,它和汉语中的习语有很大的不同。Baker把翻译习语的困难总结为四点:有的习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等;部分习语在目的语中可能有相似的习语,但它们使用的语境可能不同,比如隐含义不同或语用上不能互换;有些习语在源语中既可以以习语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不以习语的身份出现;书面文体里使用习语的习惯、语境和频率在源语和目的语中也有所不同。③Mona Barker.In Other Words:A Coursbook on Translation.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8-71.

为了处理好习语的翻译,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尤其是在英汉习语的对比上硕果累累,而且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比如直译、直译加注释、套译、意译、仿造、借用,等等。但对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法,采取这样的方法要体现什么样的原则,其标准又是什么,却没有过多的研究。任何一种语言都会有大量反映自己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的成语。在单语语言词典中处理成语已属不易,在双语词典中处理源语成语则是难上加难,而成语在双语语文词典中又具有重要地位,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对成语本身的描写,也直接影响着词典编纂的质量④雍和明:《交际词典学》,第201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不同的英汉学习型词典对很多习语的翻译并不是很统一,这就给词典的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一些不合适的翻译、误译造成词典的使用者误解习语的意义。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结合词典翻译的独特性,人们的认知特点、英语习语的原型认知特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文化信息、语义信息以及交际目的等,对英语习语在词典中的翻译进行改进,利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习语的翻译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提高英语习语在英汉词典中的翻译,使译文最终能体现源习语的文化信息、语义意义和交际意义。

二、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原则

(一)双语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

双语词典的翻译和文学翻译,都涉及词、句的转换,都有大体一致的准则和要求,即尽可能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内容,尽可能保持形式结构的对等,也就是所谓在译文语言中寻求最大程度的对等语。双语词典的翻译和文学的翻译由于它们文本体裁的不同,所以在翻译处理的时候会有诸多差异。就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而言,词典文本是以词为核心,以词、短语、句为独立单位存在的;而文学文本则是以篇章存在的,其中的句子甚至段落只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单个的词语则更具有很大程度的临时依附性。词典中各词的释义浓缩性强,涵盖面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即词义的共性特征;文学文本中的词、句受特定语境及艺术创作要求的限制,独特性强。词典的例句是以词头为中心生成的句式结构,文学文本中词与句是依据语境的要求发生的,因而两者的信息结构不同。由于两类文本有以上各种差异,致使两种语言文本的翻译在转换中有不同的选择取向①姜秋霞:《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8期。。姜秋霞也以词典里的例句翻译为例,从词义层面与选择角度以及语境范围和参照体系探讨了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章宜华从七个方面谈了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特征,它们分别是翻译背景的区别、翻译单位的区别、翻译语用的区别、翻译指称的区别、翻译表达形式的区别、翻译表述内容的区别和翻译美学原则的区别。②章宜华:《双语词典翻译的等值原则——兼谈双语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载《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他在阐述双语词典的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词典中例证翻译的八大等值原则:功能特征等值、语义特征等值、形式特征等值、语用特征等值、标记特征等值、修辞特征等值、文化特征等值、以及效应特征等值。

(二)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和在文学文本中习语翻译的区别

双语词典中的习语是以短语或句子存在的,相对比较独立,而文学翻译中的习语则依附于它所存在的语境;双语词典中习语的翻译与文学文本中的习语翻译相比概括性强,涵盖面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即习语意义的共性特征,而在文学文本中习语的翻译则受特定语境及艺术创作要求的限制,要反映作者特定的创作要求和独特的修辞手法,有较强的独特性,因此翻译时灵活性较大。同时双语词典中习语的翻译也要遵循等值原则。

(三)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原则

从习语翻译的原则、双语词典翻译的原则以及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和文学文本中习语翻译的区别,我们可以总结出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应该遵循至少以下五个原则。

1.词典翻译原则。我们探讨的习语翻译不是在文学文本中的翻译,而是在词典中的翻译。因此,从宏观上,双语词典中习语的翻译首先要遵循词典翻译的原则,而不是文学翻译的原则。

2.功能等值原则。从双语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中,我们不难看出词典中习语的翻译和篇章翻译的差异。篇章有上下文,思想连贯,并有特定的语境和艺术风格,其翻译准则是对篇章负责。因而翻译时对篇章内习语的处理可根据语境的需要,自由地对习语的语法功能进行转换。但习语词典条目就不同,其翻译准则是对条目负责。习语虽然在结构上属于短语,但在语义和语法上通常是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故有人称之为“长词”。因此,绝大多数习语在句子里都有自己的句法功能。习语词典条目翻译若能体现其语法功能,对词典使用者的语言产出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国外较权威的英语习语词典把习语分为名词性习语、动词性习语、形容词性习语、副词性习语等③骆世平:《对英汉习语词典条目翻译的几点看法》,载《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这样一来,就非常有利于学习者对语言进行产出,实现词典的编码功能。

3.习语特征原则。从语义上讲,习语的意义通常隐藏在它所包含的形象和比喻上。我们不应该从习语的字面形式上,而应该从习语所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理解习语的意义。习语的含义不是它的各个词的简单相加,换句话说,习语经常是非字面意义的①Chitra Fernando.Idioms and Idiomatic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3.。从结构上看,习语形式固定,结构简明。它已经被人们长期以来以一个整体来使用和接受。在习语里,任何一个字词都不能任意被改变或删除,也不能随意增加,否则,其意义就会大相径庭。因此,翻译习语时,要充分考虑到习语的这些特征,它和翻译字词、句子及例子都会有所不同。

4.用户可接受性原则。双语词典有编码和解码两种功能。不管是用来编码也好,解码也罢,学习者看到译文应该可以理解接受它,并且能够用这个译文来实现其学习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用途。否则,译文从其他几个方面看来再好,词典使用者不能理解和接受,那也不能算是理想的译文。

5.植入文化异质原则。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总和,语言当然也包含在文化的范畴之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有所进步。语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成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没有语言,文化的获取、传播、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不可能。作为双语词典,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供学习者查阅的工具而已,它还应该承担着植入异质文化的功能。真正的跨文化的习语翻译会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双语词典在翻译负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习语时,要把保留异质文化作为其翻译的原则之一。

三、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一)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

自概念整合理论兴起以来,一直在认知语言学界备受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该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应用范围考虑,可以将此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隐语和认知的角度论证概念整合的合理性和实证性;第二类侧重考证同一语言中语法结构以及词汇概念学习时概念整合的可行性;第三类是跨语际转换中的概念整合研究。第一类属于理论基础研究,主要讨论概念整合的心理原理以及其语言机理;第二类研究已成为扩展到其他语言中的实证性研究,可称之为理论推广应用研究;第三类主要是对不同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概念整合的研究。此类研究起步较晚,但影响甚广,意义深远,可算做该理论的深化和发展。②尹富林:《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翻译的主体间性》,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1期。

翻译在传统的意义上被看做是一种隐喻,由隐喻而引起的翻译等值/对等以及不可译论在翻译界一直争来辩去。后来,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新经验主义认识论认为意义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相对于一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认知和经验由大脑(人的思维模式)将多维心理模式整合而成的交织体。因此,在翻译中谈论等值与不可译也就没什么必要了③王斌:《概念整合与翻译》,载《中国翻译》2001年第3期。。由此看来,传统的双语词典编纂者千方百计来给源习语在目标语中寻找对等词对某些习语来说是不可能的。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习语在词典中的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它需要经过复杂的概念整合机制才能整合成新的译文。

(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在概念整合网络中,源习语相当于概念整合理论网络模型中的输入空间Ⅰ,其中包括源习语的文本结构和文化心理图式;目的语空间则相似于概念整合网络中的输入空间Ⅱ。但输入空间Ⅱ中并不一定是习语的译文文本,而是其文化心理图式与语言表达形式。类属空间相当于源习语空间和目的语空间共有的抽象化概念和结构。源习语空间和目的语空间共同投射到第三空间:合成空间。在类属空间的制约下形成自己的层创结构,从而产生新的表达形式(译文文本)。只有有了类属空间,源语习语才有可能向目的语空间投射,同样,两个输入空间向译文空间的投射也才会成为可能。

可以具体看一下习语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翻译运作过程。源语习语空间与目的语习语空间之间的概念存在某种直接对应关系,并且有对应的表达形式,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即产生跨空间的直接映射:a(a'与b(b'。此时,源语和目的语有着同样的认知心理图式,只进行一次首序整合就可以了。首序整合的具体功能是将人的感知经验进行归纳和统一,把系列的时空相接物和事件视为一整体,对如形状、尺寸、颜色、位置、运动等感知刺激物在大脑里进行首轮处理;首序整合关注的是感知和概念的关系,是认知的基本运作④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比如英语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汉语习语“花钱如流水”就属于源英语习语直接映射到目的语即汉语的习语空间的典型例子。只进行首序整合就可以兼顾到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一系列原则。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语习语都能直接映射到目的语空间,多数情况下,英语习语空间与目的语空间之间的概念不存在直接的形象或比喻的对应关系,同一概念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图式,我们称之为图式相异,需要两个输入空间之间产生跨空间的间接联想映射,这些习语大都是含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些英语习语的图式在目的语中完全不存在,也就是图式缺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图式进行修正、改变、补偿、充实,在译者充分考虑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原则基础上,再通过心理空间的映射和整合来表达源语的信息和图式①夏立新:《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翻译》,见罗益民、文旭主编:《双语词典新论》,第29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此时,习语翻译的认知操作过程需要进行二序整合,有时甚至还需要进行三序整合。

根据这个翻译的概念合成机制的模型,结合习语的特点,词典翻译的原则,我们对双语词典中习语的翻译进行概念整合,提出习语翻译的理论模式,如图1所示。

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概念整合模式对源语空间和译语空间进行映射,指导译者检验源习语和译语空间中的认知心理图式,并进行心理图式的匹配和调整,在遵循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原则基础上优化,整合成比较完美的译文。

图1 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概念整合模式

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译者千方百计为源习语寻求对等,到对某些习语的翻译是使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法之争;从探讨双语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到更深层次地来研究其翻译的概念合成机制。双语词典中习语的翻译是译者在两种语言心理空间之间的触发联想、图式映射和概念合成,而不是直接在目的语中寻找对应的概念或语词。总之,习语在词典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它给词典编纂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为双语词典习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源语等值习语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汉语国俗语义在维吾尔语中的等值再现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