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2012-12-01欧盛文
欧盛文
(广东省化州市长岐卫生院,广东 化州 525128)
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一,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症等胆囊的一些良性病变都需要做胆囊切除术。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病变,但我国老龄患者的逐渐增多,其身体耐受能力较差,常合并多种疾病,这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1]。近年来,小切口手术逐渐得到开展,其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5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经CT、B型超声波(BUS)确诊者;②因进油腻食物、饱餐或劳累后诱发急性发作。排除指标:①腹部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的并发症;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32~76岁,平均(47.8±5.2)岁。病程1~19年,平均(5.3±2.1)年,伴急性胆囊炎者10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者24例,既往有过胆绞痛等急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史者28例,有腹部手术史者10例,体质量指数(BMI)范围在16~33,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右上腹、剑突下疼痛,伴寒战、恶心、发热、呕吐。体检示右上腹肌紧张。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结石位置、大小、临床表现等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①开腹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于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0~15cm,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剥离胆囊,常规顺逆法切除胆囊。根据胆囊床的渗血情况及周围炎症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腹腔引流。②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经右上腹直肌切口,切口长度4~5cm,用电刀依次切开腹壁各层组织;胆囊周围用纱布与周围肠管隔离,用小弯拉钩牵拉暴露术野,显露胆囊及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胆囊较大者先行胆囊减压,于胆囊底部做切口切开胆囊壁全层,吸尽胆汁,经胆囊底切口将胆囊内容物取净,用鼠齿钳夹闭胆囊切口并作牵引,由底向颈部用电刀逆行自浆膜下疏松组织间隙内从胆囊床上游离出胆囊,找准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界部位,以钝性分离为主,分离至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结扎胆囊管并移去胆囊,随时结扎或电凝止血,分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后距胆总管0.5cm结扎切断胆囊管[2],胆囊床电凝止血,清理术野,闭合胆囊床,逐层缝合腹壁,术毕。根据胆囊床的渗血情况及周围炎症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腹腔引流。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皮肤。
1.3 评价指标
监测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并测定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小切口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N=50)
近年来,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在我国和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倾向。且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慢性肺气肿及冠心病。老年胆囊结石的患者往往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胆囊内结石大且多、易癌变的特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关键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通畅引流胆汁。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微创术式之一,其不需专门的技术培训,便于普及,其最显著地有点就是切口较小,对患者的损伤轻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操作在直视下进行,可行术中探查[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综上所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小,且手术并不复杂,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术式。虽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易于把握和处理术中问题及意外情况,但对于难度较大的胆囊切除术,应该以患者的安全为原则,必要的情况下应延长切口。
[1]韩朝阳,郑军,赵智力,等.3种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5):518-521.
[2]刘步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1027-1028.
[3]孙玉昌,应永忠,马超武.普通器械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25例手术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8(15)::2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