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观察
2012-12-01钟晓春
钟晓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内二区,广东 惠州 516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气流受限等症状。患者得病后常出现肺功能持续下降,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呼吸不畅、胸闷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多由感染引起,产生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血液呈高凝状态[1]。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均分为两组进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准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 龄为(65.8±7.9)岁,病程为3~12年,平均为(6.5±4.3)年。按照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和分组
按照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2次/天,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2]
显效:患者病情相对比较稳定,肺部湿啰音有较大减少,患者活动耐受力改善,发作次数减少程度有所减轻;有效: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但是肺部体征改善不明显;无效:患者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与治疗前比较发患者作次数及程度改善不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5.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18),具体结果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比较(n=40)
2.2 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通气功能比较(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相较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s)(n=4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FEV1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3.01±3.58 63.21±3.83*# 58.74±1.37 64.18±1.41*#对照组 52.89±3.49 55.27±4.38 58.69±1.42 60.12±1.3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气流受限等特征,病情加重后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或者呼吸衰竭等疾病[3]。血液凝血状态的异常和血栓形成可加速COPD病情的发展,形成肺动脉高压的现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部感染并不是因为单一的局部炎性反应引起,肺动脉的缺血和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形成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进而出现血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现象[4]。因此,为了达到阻止血栓形成、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可以进行COPD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监测,改善原有平衡和血液血栓前状态。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偏小,它是一种低分子氨基葡萄糖的钙盐,通过普通肝素硝酸去极化分解然后再经纯化所得到。肝素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但是使用肝素时会出现对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粘附性有较大的影响,而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功能和粘附性作用较小,因此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来降低凝血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进而增加肺毛细血管内血流量[5]。当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肺部的小血管受到炎症影响使肺小血管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肺微循环出现障碍,出现血流淤积,进而形成微小血栓。低分子肝素可以抑制凝血酶活性和血小板的聚集现象,能够抑制暂时性血小板凝块转变为永久性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的黏滞性,对血栓形成有干预作用[6]。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5.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18);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分别为(63.21±3.83)和(64.18±1.41),相较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低分子肝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白澎,陈东宁,孙永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肺动脉高压关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 (8):1204-1206.
[2]王刚.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42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杂志,2010,16(24):21.
[3]陈卫民,戚应静,李宇峰,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坪用药杂志,2010,3(15):4-5.
[4]张全超,冯少林,孙晓云.肝素微量泵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J].临床医学,2010,29(2):45-46.
[5]陈俊,邱玉英,张玉林.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 4(1):74-75.
[6]赵洪达.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8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