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分段剥扎法治疗环形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2012-12-01孙彦胜
孙彦胜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肛肠科,江苏 新沂 221400)
环形混合痔是肛肠科的一大难治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术式为外剥内扎术,但治疗后痔核易复发、水肿,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我院改用改良分段剥扎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较好,现用我科2008年至2011年118例临床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118例患者均为Ⅲ~Ⅳ°环形混合痔患者,其中急性嵌顿型34例,结缔组织型49例,静脉曲张性环状痔35例。无肺部疾病、严重高血压、恶性肿瘤[1]。现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常规组59例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31~69岁,平均42.8岁,统计得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基本病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外剥内扎术的常规操作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所有病例均用简易骶管麻醉,会阴区皮肤常消毒,铺无菌洞巾,用碘伏对肛管消毒2~3次。扩肛并查清痔核与肛管肛周组织的关系,将齿线的位置分清,用小弯止血钳夹提外拖,可见呈颗粒或环状的痔间粘膜及痔核。首先用一把直钳夹起7点处内痔核顶端,以大弯钳沿痔核间自然沟夹起从基底部夹起内痔核,以剪刀在大弯钳底部剪开内痔底端至齿线上0.1cm,以圆针带7号丝线在大弯钳上1/3处贯穿作“8”字型结扎,再将切口向外放射状延伸,剪去曲张的静脉丛及结缔组织性外痔,同法处理3、11点及其他等处混合痔,对于两处切口之间的皮瓣,如冗长或者皮瓣下伴有曲张静脉,可自齿线下0.5cm处横状剪开,剥离皮瓣下曲张静脉丛,将远近两断端适当修剪,纵行缝合对齐,使皮瓣整洁,可在7点出切口间将部分内括约肌挑出切断,使肛管得到松解,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缓解术后内括约肌痉挛引起的疼痛,从而效果更佳。最后修剪皮缘并缝扎出血点,创口边缘皮下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兰混合液, 覆盖云南白药粉于创面上 ,敷料加压覆盖,丁字形绷带加敷料包扎肛门。两组患者术后均作相同处理。
然后将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感染、大出血、肛管缩窄、排尿困难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假设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创面术后恢复时间,实验组(7.1±2.8)d;常规组(24.2±7.6)d,两组患者在创面术后恢复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的大出血、肛管缩窄、排尿困难发生率比较[2]。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Thomson认为痔不仅有肛门黏膜下的静脉曲张因素,而且有肛垫病理性改变的因素,Treitz肌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或断裂,会使肛垫下移产生痔。环形混合痔的治疗原则是保护肛垫并使其恢复正常。我院使用的改良分段剥扎法与普通外剥内扎术相比,优势体现在:①创面术后整洁光滑,几乎无后遗皮赘,恢复时间短,恢复较好较快。②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大出血、肛管缩窄、排尿困难等)发生较少,尤其是保留皮瓣几乎无水肿。③避免了剧烈疼痛[3]。在临床实际观察中还可注意到,改良分段剥扎法还有一些潜在的优点,如无黏膜脱垂、外翻、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将皮肤和一部分皮下组织切开,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缩短了脱核时间,使愈合的时间将近提前了3~4d。 第一步将肛门括约肌松解,会使手术操作变得方便,而且还有利于止血[4]。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创面损伤较大。
总而言之,对于改良分段剥扎法,虽然有创面损伤大的缺点,但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减少、便捷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1]任玉录,王世文.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临床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43):10-11.
[2]高树波,孔令玉.技术交流[J].西部医学,2010,13(4):1156-1158.
[3]雷建云.航天航空医学杂志[J].广西医学,2011,22(9):1069-1070.
[4]李冰芳,张颖,鞠佳妹.改良环痔分段结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65例临床观察[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4,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