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因素研究

2012-11-30陈秀梅李金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初中生情绪

陈秀梅,李 剑,刘 艳,李金顺

(1.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市第十八中学,河北 唐山 063021)

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因素研究

陈秀梅1,李 剑1,刘 艳1,李金顺2

(1.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市第十八中学,河北 唐山 063021)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取样对唐山市4所中学1 222名初中生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进行了测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抑郁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不成熟期向成熟期过渡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初中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文献查阅可见许多人用 SCL-90量表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况,从这些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在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偏执和抑郁等。而目前专门针对初中生抑郁的研究比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心理因素与抑郁间关系综合探讨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拟以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为初中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的指导。

本研究的假设如下:

1. 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高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2.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抑郁量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刘贤臣编制《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姜干金等人编制《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1所重点中学、3所普通中学的三个年级共24个教学班发放研究问卷1 350份,回收1 300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其中有效问卷为1 222份,有效率为94%。

2. 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以班为单位团体方式进行测量。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采用的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

1.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

分别计算生活事件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应对方式总分与抑郁总分间两两相关,结果显示,生活事件与抑郁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

表1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分析

2. 抑郁的回归分析

以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以抑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表2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回归分析

由表 2可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发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有显著相关,回归方程显著,三个变量共解释了抑郁总变异的41%。

3. 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表3 不同应激量、社会支持学生在抑郁情绪上的各细格平均数和边缘平均数

根据调节作用的检验方法,变量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该变量与自变量在因变量上的交互作用来检验[1]。在本研究中,即分析社会支持与压力在抑郁上的交互作用。根据被试在生活事件量表上的得分,把得分高于平均分0.5个标准差以上的被试看作高应激组,把得分低于平均分0.5个标准差以下的被试看作低应激组[2]。同理,根据被试在社会支持量表上的得分,把得分高于平均分 0.5个标准差以上的被试看作高社会支持组,把得分低于平均分 0.5个标准差以下的被试看作低社会支持组。通过2*2方差分析,考察应激量与社会支持在抑郁变量上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显著,即表明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抑郁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表4 不同应激量、社会支持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方差分析

表 4中数据显示,交互作用显著,高社会支持不论在低应激量组和高应激量组均能使抑郁水平降低,且高社会支持在高应激量组更为显著地降低抑郁水平。

4. 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同上,根据被试在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得分,把得分高于平均分0.5个标准差以上的被试看作积极应对组,把得分低于平均分 0.5个标准差以下的被试看作消极应对组。通过 2*2方差分析,考察应激量与应对方式在抑郁变量上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显著,即表明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表5 不同应激量、应对方式学生在抑郁情绪上的各细格平均数和边缘平均数

表6 不同应激量、应对方式学生在抑郁情绪上的方差分析

表 6中数据显示,交互作用显著,积极应对不论在低应激量组和高应激量组均能使抑郁水平降低,且积极应对在高应激量组更为显著地降低抑郁水平。

三、讨论与分析

1. 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本文通过专门的青少年生活事件评定工具,比较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经历的生活事件越多强度越大抑郁程度越高。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力,表明生活事件是影响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与许多以不同群体为被试的有关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4]。

但是对于生活事件是如何影响抑郁情绪,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是直接的影响关系。Coyne和Kessler研究抑郁症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发生有肯定的关系;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事件性质越严重,抑郁症的发病率就越高,抑郁症也就越严重,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一种剂量——反应的关系,生活事件到一定数量就导致发病;严重的生活事件、突发性外伤性生活事件、难以消除的持续应激生活事件可使人发生抑郁,甚至持久性抑郁[5,6]。也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联系不是直接的,中间有多种中介因素存在。如张月娟等人通过对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对抑郁情绪的直接路径不显著,但生活事件经由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的间接路径显著。这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但生活事件并非产生抑郁的直接原因,仅为其促发因素,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作为素质因素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程度较高,倾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初中生更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可以认为,正像素质—压力理论所强调的,抑郁情绪是在压力因素和素质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7]。研究表明,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心理反应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除取决于事件的刺激属性(性质、强度和频度)之外,还受制于个体对发生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所处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又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阅历、性格、文化背景等多因素的影响[8]。

2.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1)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在抑郁变量上的交互作用显著,高社会支持在低生活事件组和高生活事件组均能使抑郁水平降低,且高社会支持在高生活事件组更为显著地降低抑郁水平,表明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抑郁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一致[9,10]。肖水源等应用病例配对方法研究了应激、社会支持等社会与心理因素对消化溃疡的影响,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与消化溃疡的发生与复发有一定关系[11]。张虹等人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冲中学生应激反应。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它一般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12]。李文道等人研究发现,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两者对积极的学校适应具有增益作用,而对消极的学校适应具有缓冲作用[9]。林初锐等人通过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的研究也有力地证明了社会支持对于个体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10]。

社会支持是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许多研究表明,个体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使其更易获得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抵御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尤其当个体面对压力时,社会支持一方面会使其低估压力的危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应付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评估;另一方面社会支持本身可以为个体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减轻压力体验的不良影响,这都可以减弱压力和抑郁联系的强度,从而降低抑郁水平或避免抑郁的发生。例如,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初中生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如学习压力);可以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如考试不顺利或受挫);可以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获得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分担责任;可以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支持等。通过这些形式或者可以直接解决所遇到的应激性社会事件,或者减轻这些应激性社会事件对他们所造成的负性情绪体验。

(2)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发现,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在抑郁变量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积极应对在低生活事件组和高生活事件组均能使抑郁水平降低,且积极应对在高生活事件组更为显著地降低抑郁水平。这表明,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调节变量。以往的有关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相关研究均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比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较少报告抑郁症状[13]。Silber和 Vitaliano研究证实,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解决问题,从而维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应对方式决定了个体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和行为应对压力。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影响应激与抑郁间的关系。面对压力,若个体采用诸如主动沟通寻求帮助,改变认知面对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压力就容易彼此化解;相反,若采用诸如幻想、逃避、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易使个体产生抑郁情绪状态。例如,面对“对重大困难往往举棋不定,想不出办法”这一生活事件,对自己消极认知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对此事无能为力,这些消极思想可能会使他们采取自责、逃避的应对方式;相反,对自己积极认知的学生会认为这种事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他们倾向采用主动的求助。

3. 小结

综上所述,生活事件作为压力因素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是产生抑郁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作为素质因素对抑郁的产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能够缓冲由压力带来的抑郁情绪。这样的结果支持了抑郁的素质 —压力理论模式,即抑郁是在压力因素(生活事件)和素质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交互作用下产生的。

[1]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2]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138.

[3] Goldberger L, Breznitz S. Handbook of stress: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2nd ed.)[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3: 316-328.

[4] 郑延平,杨德森.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一):紧张性生活事件在正常人群中的基本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0,4(6):262-267.

[5] Coyne J C. Depression and the response of others[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76(85): 186-193.

[6] Kessler R C. 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on[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7(48):191-211.

[7] 张月娟,闫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1(1):96-99.

[8] 刘贤臣,王均乐.从生活事件与疾病看因果规律[J].医学与哲学,1988(5):40-41.

[9]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73-81.

[10] 林初锐,李永鑫,胡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116-1119.

[11] 肖水源,杨德森,凌奇荷.消化性溃疡的心理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282-285.

[12] 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6(22):508-511.

[13] Haghighatgou H, Peterson C. Cop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Iranian student[J]. J Soc Psychol, 1995, (135): 175-180.

[14] Silber E, Hanmburg D A. Adaptive behavior in competent adolescent: coping with the anticpation of college[J]. Arch Gen Psychiatry, 1961, (5): 354-365.

[15] Vitaliano P P, Katon W, Russo Jetal. Coping as an index of illness behavior in panic disorder[J]. J Nrev Ment Dis, 1987(175): 78-84.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娟)

Study of Factors on Depressive Mood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HEN Xiu-mei1, LI Jian1, LIU Yan1, LI Jin-shun2

(1. 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No. 18 Middle School of Tangshan, Tangshan 063021, China)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fe events,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1, 22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4 middle schools in Tang Shan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ASLEC, TCSQ, SSRS and CES-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depression is positively relevant to life events, negatively relevant to th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ly relevant to social support. Life events perform influence in depression by mediator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life events;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depression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2010738)

2011-09-27

陈秀梅(197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

G445

A

1009-9115(2012)01-0132-04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初中生情绪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中调节作用的新进展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