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012-11-30蒋玉保
蒋玉保
(全州高中,广西 桂林 541500)
近代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蒋玉保
(全州高中,广西 桂林 541500)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近代史上唯一免于殖民地的国家,从大国争霸的角度重新考察,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大国争霸斗争的结果影响了对泰国的殖民政策,使泰国得以保持独立。
东南亚;泰国(暹罗);殖民政策;大国争霸
一、国际背景下大国争霸观点的提出
东南亚地区近代史或近代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化的过程。该地区先后有印度(1775年)、柬埔寨(1863年)、越南(1884年)、缅甸(1893年)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被保护国。但泰国(1939年以前及1946—1949年间称为暹罗)却奇迹般地摆脱了殖民主义者的控制,保持着国家的独立,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唯一没有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国家。此前,国内外学者探讨泰国免于被殖民地化的原因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缓冲国说”、“拉玛五世改革说”、“割让领土说”等[1]。这些说法均有其合理之处,然而由于研究视角与资料的限制,该问题的研究仍留有一定空间。梁志明先生亦曾提出“综合原因说”的观点[2]。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我们看待近代泰国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这个问题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下客观分析,找到其中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西欧一直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先地位,形成欧洲体系(维也纳体系)的核心,确立了对世界的霸权。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欧各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西欧的霸权也随之发生动摇,进而影响着其殖民地的统治方式,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学者乔印伟曾从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方面分析,但他却没有一一分析形成这一格局的原因[3]。
西方国家向泰国扩张势力的时候常常互相倾轧,互不相让。当葡萄牙人在泰国得势的时候,荷兰人插进了一只脚;当荷兰人帮助泰国人赶走葡萄牙人后,英国人又挤了进来;当英国人得势刚要施展身手的时候,法国人又进来阻挠。19世纪中叶以后,美、俄、德、意等列强疲于对欧、亚、非洲大陆殖民地的争夺,无暇顾及泰国,英、法两国便成了从东西两面攻击和争夺泰国、力排对方、妄图独占泰国的主要竞争者。当时的英国侵略势力对泰国的威胁最大,泰国政府为了平衡和阻止英国力量的进一步扩张,遂竭力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然而,当法国在泰国占有一席之地之后,其蚕食泰国领土的野心较之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抵消和削弱法国在泰国和印度支那的影响,泰国政府又力图争取英国的外交支持。泰国政府利用英法两国不愿意让对方独吞泰国的心理和矛盾来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英法两国谁都想得到泰国,他们互相争夺,但又不得不相互妥协。于是,在1896年,双方使泰国成为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的缓冲区和中立地带,泰国才免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笔者认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国争霸的角度或许能找到近代泰国未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衰与泰国独立的关系
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长期以来,西欧一直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先地位,形成欧洲体系(维也纳体系)的核心,确立了对世界的霸权。随着19世纪后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加上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传统的西欧霸权逐渐让位给新兴的美国。
1. 英国的衰弱
在西欧国家中,英国长期占主导地位。从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第一位,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1/3。但因为英国工业本身的发展由于种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停滞下来,这些因素包括:
(1)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对第二次科技革命重视不够。英国早期工业化留下了大量落后的陈旧的设备,资本家普遍不愿接受技术和设备更新带来的耗费,技术革命难以开展,使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缺乏后劲。
(2)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殖民地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国外投资比国内投资更有利可图,造成英国资本大量输出,阻碍了国内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
(3)英国政府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美、德等国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的情况下,仍顽固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妨碍了资本的集中,使企业的竞争力削弱。
另外,频繁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农业的衰退也严重影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4]。
由此,到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比1850~1870年的 3.12%下降了一半,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政府对泰国不直接进行殖民和占领,而是通过攫取一些商业贸易权利而达到与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抗衡的目的。
2. 法国的妥协
由于若干原因,法国发展速度要慢得多,体现在:
(1)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距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2)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
不过,工业化的确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和巴黎的周围地区。蒸汽机的数量从1815年的15台增加到1830年的625台、1871年的26 146台和1910年的82 238台。1870年以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1870年时,法国制成品的价值为50亿法郎,而到1897年时,已增长到150亿法郎。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英国和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所以,法国的经济明显落后于后起的美国和德国,随之而起的是国际地位的下降,以英法矛盾为主的欧洲主要矛盾逐渐转化为法德矛盾和英德矛盾。因此,法国在海外殖民也调整了战略,特别是在东南亚,逐渐采取了妥协和退让政策。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法国在暹罗、柬埔寨和老挝等国的活动还只局限于天主教教会的活动。1852年这些教会被划成一个独立的副主教区。这个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正在竭力巩固他们在中国的地位,在印度支那法国因为担心同强大的英国争执,不做积极活动。法国之所以不愿有这种冲突,尤其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迫近,法国需要同英国结成同盟。为了在中国和近东争夺领土,法国暂时停止在印度支那的活动。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前半期,法国外交当局对曼谷朝廷一再试图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抱冷淡态度,其原因就在于此。
3. 英法两国的争霸斗争
进入19世纪90年代,法国同俄国结成同盟,并利用这个同盟在欧洲对抗德国,在亚洲和非洲反对英国,法国在外交上取得优势后加紧了殖民扩张,它利用在越南、柬埔寨这两个基地,加紧向暹罗的藩属国——老挝进攻。面对法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不得不做出让步,因为英国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它需要时间与精力在缅甸和马来半岛的统治,无意在暹罗与法国对抗。因而,在1893年法国军队侵入老挝,与暹罗军队发生冲突,并派遣军舰驶入湄南河,抵达曼谷,向暹罗朝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湄公河东岸的领土全部割让给法国时,英国虽担心法国的扩张损害它在暹罗的利益,要求法国适可而止,同时却拒绝给暹罗以支持,反而要求暹罗接受法国提出的条款。10月,曼谷王朝被迫与法国签订《暹法条约》,将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划给法国,并向法国赔款300万法郎。
同时,法国没有实现它的全部侵略意图,不得不同意将湄公河西岸25公里的地带和马德望、暹粒两省作为中立区,法、暹双方均不得驻军。因为当时法国如占领湄公河西岸的领土,就会引起战争,或国际上的介入,对于法国也是不利的。《暹法条约》签订后,法国侵占了湄公河东岸的大片土地,并把老挝由暹罗的藩属国变为自己的保护国。接着,英法之间为建立缓冲地带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1896年1月15日,英、法达成了一项交易,两国于伦敦签署了一项《关于暹罗王国和其他事项的声明》(又称《伦敦条约》),为在暹罗划分势力范围订立了协议。协议规定:湄公河以西属英国的势力范围,以东属法国的势力范围;英法两国有责任维持暹京曼谷所在的湄南河河谷的独立和完整;双方均不签订足以使第三国能在该地区采取任何行动的单独协定[5]。
由此可见,正是19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关系变化,特别是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在中南半岛的争夺和妥协,决定了暹罗的“缓冲国”地位。因为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国都无法独占暹罗,又因为它们不必经过暹罗就可以从缅甸或越南进入中国大西南,为了不致因暹罗而发生的公开冲突,英法两国采取了在暹罗建立缓冲地带的方针,在当时是符合两国利益的。正是这种国际斗争的格局,使暹罗得以维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4. 德、美两国兴起及其对英法两国霸权的挑战
起初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发展速度很慢。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其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速度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除此以外,德国经济发展还受益于以下因素: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德国政府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教育制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这些有利的因素使德国的国内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并在大国中迅速超过法国和英国,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大国。
在欧洲大陆以外的海外国家中,1864年结束的南北战争使得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扫除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局面以及其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政治上,美国政局稳定,加上周边国家都很软弱,没有外患,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的局面;其国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善于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使美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到19世纪后半期,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局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跃居第一位。经济上的强大,进一步确定了其在世界大国中的霸权地位。霸权地位的确立首先是得益于强大的经济势力,国际上欧洲大国的经济实力变化进而影响到军事领域、政治领域及文化领域等其它方面。美国和德国的迅速崛起对英法两国的霸权地位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段时间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实力变化非常明显,详见表1。
表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位次表
总而言之,世纪之交,国际舞台角色变换,美国、日本、德国的崛起,国际间的争斗更为激烈,任何列强想获取大的利益范围都受到其它各国的牵制(在中国如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等),为泰国的主权独立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三、大国争霸角度思考后的再思考
今日看来,近代泰国(暹罗)能免于被殖民的命运,保持着自身的独立地位,其基本的原因是当时国际格局,主要是英法之间在中南半岛争夺的形势决定的;暹罗国内改革运动的成功,增强了国力,改革是暹罗得以保持独立的重要内在原因;蒙固王和朱拉隆功执行的在夹缝中生存的外交政策,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暹罗不同中国领土直接接壤的地理条件,起了延缓英法对暹罗侵略的作用。
[1] 马勇.八十年代以来的泰国史研究[J].世界历史,1994 (2):86-94.
[2] 梁志明.暹罗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原因试析[A].魏维贤七十华诞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乔印伟.再论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原因[J].安徽史学, 2004(4):24-29.
[4] 王玮.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M].济南:山东大圩出版社,2002:257-258.
[5] 《东南亚历史词典》编辑委员会.东南亚历史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254.
(责任编辑、校对:王学增)
The Reasons for Thailand’s Avoidance of Degeneration into Colony
JIANG Yu-bao
(Senior Middle School of Quanzhou County, Guilin 541500, China)
Thailand was the only country that did not become a colony in Southeast Asia. The reason lies in that the western powers contending for hegemony had influence on the colonial policy on Thailand which helped Thailand’s avoidance of degeneration into colony.
Southeast Asian; Thailand (Xianluo); colonial polices; contend between big countries
2011-09-10
蒋玉保(1982-),男,广西兴安人,中教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历史。
K336.5
A
1009-9115(2012)01-0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