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12-11-30刘兆平张文彩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3期
关键词:温针面神经面瘫

谢 辉 刘兆平 张文彩 兰 蕾

(1.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或贝耳(Bell)麻痹,针刺治疗本病有确切疗效,但对于针刺方法及时机尚有非议。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期采用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进而探讨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及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39例;年龄 12~74 岁,平均(40.58±7.29)岁;病程 1~14 d,平均(5.64±1.24)d。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判断Bell麻痹病变程度的轻重[1]。其中H-BⅠ~Ⅲ级为轻度面瘫,Ⅳ~Ⅵ级为重度面瘫。300例患者中,轻度面瘫者160例,重度面瘫者140例。随机分为 5 组,即 A1组、A2组、B1组、B2组、C 组,每组60例。各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及H-B量表分级(见表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各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2],即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同时辅以康复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按分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常规针刺:以局部和远道取穴为主。取穴:患侧牵正、颊车、地仓、人中、下关、太阳、阳白、睛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等。用30号1.0~1.5寸毫针平刺或直刺0.3~1.0寸,早期用泻法,1周后用补法,留针30 min。针灸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共治疗两个疗程。(2)浅刺:取穴同常规针刺,进针深度较常规针刺浅,约0.3~0.5寸,不行针,留针30 min。(3)温针:取穴及进针操作同常规针刺,选取4穴,剪取2 cm长的艾条,点燃后置于针柄尾部,燃端向下,患部皮肤铺阻燃物以防火灰掉落烫伤。待艾条烧完后继续留针5~10 min。(4)电针:取穴及操作同常规针刺,接入电针仪,调为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度。留针30 min。(5)康复功能训练:患者坐在镜前进行患侧表情肌训练,做皱眉、闭目、吹口哨、示齿、鼓腮、挤鼻、吸吮、翘口角、开口笑、拉下颌等。无力的肌肉可用手指帮助练习,肌力达Ⅰ~Ⅲ级时做主动练习,肌力Ⅳ级就可用手指施加阻力。每次每组肌肉收缩2 s,连续5次。训练要按节奏,每个动作20~30次,每日2次。疗程与针灸治疗同步。除C组仅用康复功能训练加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治疗,其余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其中A1组前7 d浅刺,后采用温针治疗;A2组前7 d浅刺,后采用电针治疗;B1组予以常规温针治疗;B2组予以常规电针治疗。

1.3 疗效标准 参照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结合临床症状评定。痊愈: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正常,相当于H-B分级Ⅰ级。显效:H-B分级下降4~5级。有效:H-B分级下降2~3级以上。无效:H-B分级下降2级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 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2个疗程(即20次)后观察疗效,见表1。面神经麻痹患者急性期采用浅刺针法治疗,疗效确切,A1组及A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相当(P>0.05),即可以认为前7 d浅刺,后采用温针或电针治疗,其疗效相当。A1组与B1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可以认为前7 d浅刺,后采用温针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温针治疗。A2组与B2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可以认为前7 d浅刺,后采用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C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低于A1、A2组(P均 <0.05),与 B1、B2组相当(P 均>0.05),认为常规西医治疗疗效劣于浅刺联合温针或电针,但与常规电针及温针疗效相当。B2组病情加重及面肌痉挛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可知急性期采用常规电针治疗,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面肌痉挛,影响患者预后。

表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长期以来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故本病的早期治疗应设法促使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保护神经功能;恢复期则主要促进面神经机能的恢复。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正气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而致气血阻滞,经脉缓纵不收,而出现患侧面部筋脉驰缓,健侧相对较强的口眼歪斜症状。

因针灸方法目前缺乏标准化,临床上诸多报道并未提及具体的治疗方法。笔者按常规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患者时,发现少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甚至面肌痉挛的现象。经总结经验及临床实践,发现在急性期采用浅刺治疗往往可弥补常规针灸治疗中的缺陷,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于浅刺针法理论,《针灸甲乙经》有较系统的论述,由于经脉的远近深浅及气血多少各不相同,故针刺的浅深宜因脉而异。有学者[3]认为,浅刺针法能有效激发经气的同时能避免过多的刺伤深层组织。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病位尚表浅,且本病乃邪中络脉所致,络为横向浅表的分支,分布表浅,故针刺当浅而疾之,若病邪在表而针深入里,必引邪内陷而久久不愈,且易诱发面肌痉挛[4]。浅刺针法不只是进针浅表,且应进针手法轻柔,尽量避免行针,降低刺激强度。因急性期强烈针刺易激惹面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加重,从而继发性面肌痉挛的可能[5]。笔者认为,浅刺有减轻神经根水肿,减轻局部无菌性炎症的作用,至于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针刺时机,临床上非议颇多。诸多学者认为,面神经麻痹患者早期忌针刺治疗,因为早期面瘫往往是面神经炎症发展加重阶段,即神经及其周围组织正处于急性炎症及浸润、水肿阶段,针刺可加重神经的损伤而影响疗效。故主张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应在发病2周后[6]。而笔者认为,本病发病之初并非针灸禁忌,而是需采用正确的针刺方法,采用刺激较弱的浅刺针法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早期干预可控制病情发展,有利于疾病恢复,这与研究结果相一致。

温针具有调和经络气血,温经通络,祛散风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温针治疗本病有效,但对于治疗的时期未做明确规定。有学者[7]认为,早期用艾条温灸,既能使局部血管痉挛解除,且能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得到改善,从而有效地治疗面神经麻痹。本研究提示,本病急性期后行温针治疗有效,而早期使用温针治疗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反而出现有加重病情甚至引起面肌痉挛的病例。

过去传统治疗常常忽视患者对功能恢复的主动性训练,缺乏系统的动能康复训练,单纯以恢复期针灸治疗,疗效欠佳。而早期采用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既能直接作用于面瘫的病因和病位,又能主动和被动的运动瘫痪肌肉,有利于缩短病程,加速痊愈,减少患者痛苦[8]。

综上所述,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浅刺针法治疗疗效显著,且结合康复功能锻炼,能缩短病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House JW.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Laryngoscope,1983,93:1056-1069.

[2]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121.

[3]范郁山.浅刺针法探微[J].中国针灸,2003,23(2):92-94.

[4]谢怡林,吴炳煌.吴炳煌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特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41-43.

[5]王斌.贝尔面瘫治疗时机与临床疗效分析 [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6):49-50.

[6]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323.

[7]阚庆辉.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J].针灸杂志,2001,20(3):39.

[8]谢辉,常小荣.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398-1399.

猜你喜欢

温针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温针疗法浅考※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