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医补肾调冲针法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1-29顾淑英胡越吉张智龙

天津中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针法不孕症肝肾

顾淑英,田 麒,胡越吉,张智龙

(1.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16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3.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 300120)

自从英国罗伯特爱德华兹等人于1978年成功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诞生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已进入第3代技术成熟应用阶段。同时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使IVF-ET周期中80%以上患者有优质胚胎移植,但是妊娠率仍不高[1]。根据2008年欧洲一些国家有关资料显示,妊娠率仍在20%~30%左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IVF-ET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最主要也是惟一首选的方法。但是受成功率低及费用偏高(不入医疗保险)等因素限制,使得其推广使用受到影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有丰富的经验及很好的疗效。能否以中医结合IVF-ET治疗不孕症是医疗界面临的课题之一。在英国,以补肾调冲针法辅助IVF-ET以求受孕者日渐增多。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获得一些经验,取得一定的疗效,提高了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英籍白种人,均来自2005年4月—2007年6月英国切斯特市市立医院施IVFET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并在中医诊所行补肾调冲针法辅助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年龄25~36岁,平均(28.75±4.65)岁,病程 3~8 a,平均(5.31±2.72)a,其中原发性不孕症18例,继发性不孕症14例,经过1次IVF-ET治疗的24例,2次治疗的6例,3次治疗的2例。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25.17±3.70)岁,病程3~8 a,平均(5.17±1.85)a。其中原发性不孕症14例,继发性不孕症10例,经1次IVF-ET治疗18例,经2次治疗的6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庄广仑主编《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2]。2)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中符合中医肝肾不足型不孕症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1.2中所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不孕症者。

1.4 排除标准 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子宫不具备妊娠功能或因严重疾患不能接受妊娠者,精神病患者,泌尿系急性感染及性病患者,吸毒者及受致畸量放射线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当时英国普遍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卵泡刺激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nRH-a/r-FSH/HMG-HCG)方案[4]。在患者月经第3天加用补肾调冲针法,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取穴:关元、太溪、然谷、急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操作方法:手法以提插和捻转之补法为主,每次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案即GnRH-a/r-FSH/HMG-HCG方案。具体方法:于前1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应用GnRH-a 1.25 mg单次注射,月经第4~6天开始给予r-FSH 75 IU/支,2~3支,6 d,然后在B超监视下根据卵泡情况继续给予HCG 1000 U,34~36 h取卵。取卵第2天肌注黄体酮20~60 mg/d,共16 d。移植后2周验孕,若妊娠则移植后4周B超检查确定临床妊娠。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受精卵成功种植并妊娠。有效:治疗后受精卵成功种植但妊娠失败。无效:治疗后受精卵没能种植及妊娠。

2.2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wo groups例(%)

表2 两组患者种植及妊娠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fertilization and pregnant condition in two groups 例(%)

表1提示,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示,治疗组的种植率及妊娠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补肾调冲针法配合治疗施IVF-ET治疗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在治疗不孕症方面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及理论基础。《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先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而“肝肾同源”,同主精血。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肾气及肝血充盛是妇女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的先决条件。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通过十二经脉,发挥联系脏腑及胞宫的作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与肝肾紧密相连,肝肾及冲任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产生。宋代医家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故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

不孕症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生与机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紧密相关。韩冰教授在总结前人治疗不孕症经验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不孕症的病机关键在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故治疗应以补肝肾调冲任为基本法则,同时发现中医之肝肾及冲任不仅和胞宫(子宫)关系密切,还和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卵巢功能紧密相关,并对这一人体生理轴与肾肝及冲任之间的联系做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补肾(肝)调冲(任)治疗不孕症之法[5-6],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此指导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有关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IVF-ET可以提高种植率,改善相应的内环境,从而提高IVF-ET的成功率[7]。有关研究亦提示,人卵泡膜和颗粒细胞产生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能与性激素一起调节卵泡生长和卵子成熟,在受精和早期的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8],使用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可以提高卵泡液中TGF-β1及性激素水平,从而提高IVF-ET的成功率[9]。

笔者正是从中获得提示,根据中医针灸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补肾调冲针法,辅助治疗IVF-ET患者,收到一定疗效。组方:三阴交、太溪、然谷、急脉,滋补肝肾。气海、关元、足三里、太冲,调理冲任并补后天阴血,疏理气机。全方既可滋先天之精,又可补后天之阴血,更可调理冲任,使胞宫功能得以正常,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使胚胎易于种植及生长,从而提高成功率。手法以提插和捻转之补法为主,每次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通过本研究发现,补肾调冲针法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IVF-ET患者的种植率及妊娠率,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效果明显。

因条件所限,笔者未能在观察中对所有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有关的理化指标做全面而系统的观察和监测,从而未对两组客观指标的比较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观察的样本量相对较小,故对疗效的确切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1]邓伟民,邵 玉,张金玉,等.中药益气血补肝肾法对辅助生育胚胎种植率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报,2008,24(2):106-106.

[2]庄广仑.现代辅助生殖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148.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2:323-324.

[4]连 方,王瑞霞.辅助生殖技术在治疗不孕症中的问题与中医药干预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7):677-681.

[5]秦淑芳,马平仲.韩冰教授“补肾调冲法”介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8(2):35-36.

[6]杜永红,李沛霖,韩 冰.补肾调冲方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水平及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的影响 [J].天津中医药,2011,28(3):240-243.

[7]连 方,滕依丽,张健伟,等.二至天葵颗粒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泡液代谢组学及Ca2+浓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76-979.

[8]葛晓明,李 红,刑福祺,等.卵泡液中TGF-1和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第一军医大学报,2003,23(5):463-465.

[9]葛晓明,张金玉,赵彦鹏,等.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卵泡液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27-330.

猜你喜欢

针法不孕症肝肾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假排卵与不孕症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