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分析
2012-11-29于潇
于潇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河南新乡 453003)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关节病变,发病部位较多,为全身关节,其中对小关节的影响较大[1]。本文中将随机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因患类风湿关节炎而引发跖趾关节病变的患者中选取38例,通过超声检查分析病变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且已引发跖趾关节病变者中选取38例,按照风湿病分类标准(美国)选择。女患27例,男患11例,均龄为(43.7±14.2)岁,在18~76岁之间,患病年限在0.5~18年之间,平均年限值(12.7±10.1)年;抽取30例跖趾健康者的检查资料及影像,关节功能正常,无足部疾病及受伤经历。女性17例,男性13例,均龄为(44.2±13.9)岁,在20~80岁之间。
1.2 方法
选用线阵探头(型号为R S P 5~16MHz),超声诊断器(型号:GE 730)。操作:(1)趾背,检测者将双脚平踏于检测台上,脚趾自然分开、伸直,同时选择纵切、横切扫查,由第一个跖趾关节开始直至第5个。对其中的低回声区域进行厚度测量。(2)趾面,改变病患姿势,身体俯卧,在小腿处选用垫枕等物品将腿垫高,调节高度使踝关节处于自然状态,重复(1)中的扫查操作。
1.3 统计处理
t检验患病者及健康者的统计均值,P<0.05说明统计差别存在。
2 结果
健康者影像呈现出的肌腱较均匀,回声平行且为线状,关节腔内并没有出现积液,骨质光滑,低回声区表层均薄(厚度不超过2.5mm,但均在0.5mm以上)。与健康者的影像对比可发现,病患肌腱异常,关节腔内出现积液,有滑膜炎特征(甚至有血流),骨质异常。表1将显示处理后的患病者及健康者的滑膜厚度统计均值。
表1 患病者及健康者的滑膜厚度统计均值(±s)
表1 患病者及健康者的滑膜厚度统计均值(±s)
跖趾关节 健康者 患病者 t P右 第一个 1.20±0.31 1.99±0.28 3.124 <0.01右 第2个 1.46±0.43 2.01±0.79 2.753 <0.01右 第3个 1.32±0.33 1.89±0.81 3.169 <0.01右 第4个 1.21±0.30 1.53±0.54 2.324 <0.05右 第5个 1.01±0.20 1.42±0.53 3.668 <0.001左 第一个 1.13±0.32 2.03±0.98 4.247 <0.001左 第2个 1.52±0.25 2.14±0.81 3.439 <0.001左 第3个 1.24±0.32 1.92±0.79 3.782 <0.001左 第4个 1.26±0.32 1.59±0.63 2.328 <0.05左 第5个 1.02±0.19 1.45±0.50 3.577 <0.00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还无法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特异诊断,只能依靠影像对且病理改变进行初步了解,所以影像表现在该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比目前应用于此方面的检查方法(CT、超声、核磁、X线),仅超声检查的效果最为理想,且价格更易于病患接受。CT在此方面的应用体现不出其优势,所以使用并不多;核磁所需要的耗时长和费用高,这些都是令病患不愿接受的原因,所以,虽然其分辨效果好,却不能设为常规检查;使用X线对骨质及关节进行观察是可取的,但是并不能用于软组织检查[2],所以无法应用于早期病患;超声检查中只需要选择的探头为高频率便可得到分辨理想的影像。有资料表明[3],高频超声对病患早期出现的滑膜炎表征和骨侵蚀现象均可准确的表现出来(以核磁诊断为依据),且敏感度较高。本文中选择的探头为5~16MHz,对肌腱、关节腔和骨质情况均清晰体现,且显示的滑膜炎表征明显。所以可将其设为常规检查。
[1] 张新,吴荣秀.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7):1158~1161.
[2] 李萍,刘吉华,徐文坚,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超声与MRI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4):363~366.
[3] 朱瑾,张文云,房勤茂,等.腕关节滑膜厚度和动脉阻力指数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6(1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