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9例
2012-11-28秦桂来
秦桂来
宝应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宝应,225800)
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疗效,我院传染科选用叶下珠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均符合2010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HBsAg,HBeAg,HBV DNA阳性持续1年以上。所有患者均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44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 (37.17±8.72)岁;对照组49例,男43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 (35.21±9.0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毒学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mg/次,1次/d;拉米夫定变异耐药者,则1mg/次,1次/d。同时加服叶下珠片 (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g/次,3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服恩替卡韦片,剂量、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肝功能 (ALT、AST、TBil)和血清HBV DNA,HBeAg的变化。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日立7180),HBV DNA的检测采用PCR法 (美国ABI PE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比较[n(%)]
3 讨论
目前,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方面,以恩替卡韦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机理是在体内通过磷酸化形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三磷酸恩替卡韦,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其特点是见效快,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引起病毒变异、耐药,且停药后易出现病毒反弹。叶下珠片主要成分为叶下珠,该药通过抑制磷酸酯酶A2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活性,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2]。中医认为,叶下珠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有治疗肠炎、痢疾、肝炎等作用[3]。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叶下珠在体外培养和体内试验中,均证明有抗乙肝病毒、保护肝细胞、抗癌等作用[4,5]。据临床观察,叶下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促进肝功能改善,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在抗乙肝病毒方面,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的对照组。表明叶下珠片和恩替卡韦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能产生更强的护肝、抗乙肝病毒等作用。经观察无明显毒副作用,显示联合用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0年版) [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2):121-122.
[2]张大志,任红.叶下珠制剂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12.
[3]曹魏组.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5):8.
[4]刘庄,傅希贤,张乃临,等.中草药叶下珠不同品种和制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7,11(3):282-285.
[5]张岚,任丽娟,周童亮.叶下珠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杂志,2006,3(26):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