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创新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体会
2012-11-24张志华
张志华
(浙江省安吉县昌硕高级中学,浙江 安吉 313300)
试卷讲评课是我们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的前提下,如何对试卷讲评课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试卷讲评课上的实践,谈谈创新设计的体会.
1 传统试卷讲评课的弊端
(1)教师方面.
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从头讲到尾;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得津津有味;没有让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学生的反馈与思考;教师阅完试卷后匆忙上阵讲评,没有对试卷整体作出评价,也没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缺乏对重点题型、重要物理规律、方法的总结与拓展;有时对试卷的批阅也不及时,致使试卷的评价巩固作用大打折扣.
(2)学生方面.
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去记,缺乏自己积极的思考;只管答案,不注重学习方法;课前不主动订正,只等教师课堂讲评等等.
显然,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必须要从教学理念上究根源,模式上再创新,设计上下功夫.
2 试卷讲评课创新模式的设计及其教学流程概述
(1)设计思想.
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主订正、小组合作订正、学生互相点评、教师精讲以及变式训练、课后跟踪提升等各个环节,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试卷讲评课模式,从而真正达到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① 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体会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② 通过学习小组中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③ 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和谐、有效、生动的课堂.
(3)教学模式流程概述.见图1所示.
图1
3 试卷讲评课的实施过程
(1)考试情况简要分析(约3min).
① 成绩统计(平均分、最高分、80分以上人数,不及格人数,表扬成绩优秀和有进步的学生).
② 试卷得分率情况(使学生知道答题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采用百分比或指出错误的人数).
③ 本班级整体存在的问题(例如审题不清、基本概念没理解,计算题格式不规范等等).
(2)教学展开的4个阶段.
① 学生自主订正(布置课前完成).
试卷在批改统计后先发给学生(一般在前一天),要求学生自主订正,自己能解决的在题号前打勾,不能解决的在题号前打叉.
② 小组合作订正(约15min).
小组合作订正是针对学生自主订正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以6人为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并讨论完成.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每一组的讨论,帮助解决一些个性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要重视班级中学习小组的建设.一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进行科学划分,以6人为一组,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 3个层次,便于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力求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这样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引导各组成员展开积极的帮扶、讨论等活动,从而达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③ 展示点评及变式训练(约27min).
这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集中解决具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题的过程,也是扩展学生思维、提升讲评境界的阶段.一般需要教师点评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点评一些典型的错题.通过学生自述解题时的错误想法和用投影仪等展示错误、不规范的解题过程等,引起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冲突,进而开展变式训练加以矫正、拓展和提高.
案例1.分析“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物理试卷”中的实验题.原题: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实验中,(1)请你不改动已接导线,在图2中把还需要连接的导线补上.(2)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7组数据,并已在图3的U-I图上描出了相关的数据点.请你完成U-I 图线_______.再由图线求出E=________V,r=________Ω.
图2
图3
分析中,先展示一些学生在解答该题时所作出的图示(如图4、图5、图6所示),让几位学生点评其错误或不足之处.
图4
学生能很快点评出:图4中的电压表接错,没有使电流表内接;图5中的电键接错;图6中画直线时没有与两轴相交.这样的自主点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图5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中有共性的问题从源头上找出错因,并且采取变式训练,使学生及时进行矫正,以强化正确的问题思路和方法.
案例2.分析“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物理试卷”中的一个选择题.原题:如图7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为L1,ad边为L2,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时,1、2两端的电阻与3、4两端的电阻之比为_______.
图7
(A)L1∶L2. (B)L2∶L1.
(C)L12∶L22. (D)L22∶L12.
该题有23人做错(全班47人).笔者在讲评课设计中,先让学生回忆导体电阻的公式,再让学生还原自己解题时的思路,接着再次要求学生思考书本上的讨论题:
图8中,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最后通过变式训练,强化电阻定律的知识点.
变式训练: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_______.
图8 两个导体的电阻
(A)4ρ和4R. (B)ρ和4R.
(C)16ρ和16R. (D)ρ和16R.
该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指导,分析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要引导学生思考该试题是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解题更好、最好.要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敏锐地抓住试题的物理本质,排除干扰而速解、巧解,既要注重问题的结果,更应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中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不断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图9
案例3.分析“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物理试卷”中的一个计算题.原题:如图9所示,EF与GH间为一无场区.无场区左侧A、B为相距为d、板长为L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加上某一电压,其中A为正极板.无场区右侧为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点电荷位于绝缘的圆弧形轨道CD的圆心处,轨道半径为R,O、C在两板间的中心线上,D位于GH 上,∠DOC=120°.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初速度v0沿两板间的中心线射入匀强电场,粒子射出匀强电场进入无场区后,恰能到达轨道的D处,并作与轨道无相互挤压的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粒子的重力,不考虑匀强电场与O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相互影响)求:(a)带电粒子离开匀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b)两金属板所加的电压U;
(c)O处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Q.
对于该题,笔者在分析掌握了学生的主要错误后,引导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审题中应把握好“重力不计”、“与轨道无相互挤压的匀速圆周运动”等关键词;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运动轨迹,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应用什么物理规律,再进行规范的解题示范;最后总结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这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规律.
④ 跟踪提升(课后).
对其他没有着重讲评的错题及一些重点知识点,再设置一份练习卷进行跟踪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也可以检验学生自主订正和小组合作订正的实际效果.
4 实践后的成果及体会
(1)笔者在所任教的高二普通班216班进行了一个学年的教改实验尝试.在10个平行班(B普:210~219班)中,两个学期期末统考的物理成绩对比如下(见表1、表2所列).
表1 本校2010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学科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汇总
表2 本校2010学年第二学期物理学科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汇总
需要指出,这种试卷讲评模式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于在216班的物理教学取得了明显的初步成果,学校决定在全校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推广.本人也被评为县级课改先进个人.
(2)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生在自主订正、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刻意引导、指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发言、展示与体验,及时纠正了他们在认知知识点上的一些错误,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和方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交往的能力.
(3)实施这种讲评模式,教师必须及时阅卷,逐题统计学生的出错情况,分析学生产生典型错误的原因,考虑好如何展示这些典型的错误,把握好要详细讲评的问题并分类编制出变式训练及对应的课后巩固练习题.讲评中不仅要有的放矢、揭示典型错误、突出物理建模和物理科学方法,还需要突出拓展延伸以及解题的规范性等等.这些都要求物理教师有较强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4)这种讲评模式的成效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具备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的支撑,单班、单科的实施则难度较大.因为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很重要的一条是班级中学习小组的建设,它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学习小组的建设需要整个学校的支持和保障,需要有一整套的培训、考核机制才行.
1 顾建新.优化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