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八纲单元考试辅导

2012-11-2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9期
关键词:表里病位舌质

杨 敏

(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

1 八纲概述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2 表里

2.1 表证

【概念】

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侵入人体浅表所引起的证候。

外感病初期阶段。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或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2.2 里证

【概念】 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

【临床表现】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2.3 表里证鉴别要点

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久病、病程长——里证。症状: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表证;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

舌脉: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 ;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习题

例: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A.外邪直中

B.六淫初袭

C.劳倦所伤

D.里邪出表

E.虫兽外伤

(正确答案B)

例:表证的发热特点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正确答案D)

例:表证的特点不包括: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起病轻病程短

D.必发展成里证

E.恶寒发热并见

(正确答案D )

3 寒热

3.1 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特点】冷、淡、稀、润、静。

【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3.2 热证

【概念】 感受热邪或阴液不足时的证候。

【特点】 热、赤、稠、燥、动。

【表现】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3.3 寒热证鉴别要点

表1 寒证、热证的鉴别

习题

例:下述哪项不是形成热证的原因:

A.阳邪致病

B.阳气偏盛

C.阴液亏虚

D.阳气亏虚

E.寒邪化热

(正确答案D)

例:下列哪项不属于实热证的必有症状:

A.面红目赤

B.渴喜冷饮

C.尿黄便干

D.舌苔黄厚

E.脉细数

(正确答案E )

例:实热证不包括:

A.心火上炎

B.肺热壅盛

C.肝火上炎

D.膀胱湿热

E.心肾不交

(正确答案E )

例:寒证的成因不包括:

A.阳气亏虚

B.阴邪致病

C.阴液不足

D.寒邪内盛

E.阴气偏盛

(正确答案C )

例:实寒证不见:

A.恶寒喜暖

B.腹痛拒按

C.痰鸣喘嗽

D.面色苍白

E.脉细舌燥

(正确答案E )

4 虚实

4.1 实证

【概念】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一是外来邪气侵犯;二是有形病理产物积聚。

【表现】 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特点】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4.2 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特点】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4.3 虚实证鉴别要点

表2 虚证、实证的鉴别

习题

例:实证的范畴不包括: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E.虫积

(正确答案D )

例:实证的表现是:

A.呼吸气粗

B.腹痛喜按

C.体倦乏力

D.舌淡胖嫩

E.脉来无力

(正确答案A )

例:下述哪项不是实证病因:

A.六淫侵犯

B.疫疠侵犯

C.虫毒所伤

D.剧烈吐泻

E.痰浊内停

(正确答案D)

例:虚证不见:

A.腹痛喜按

B.呼吸气粗

C.体倦乏力

D.舌淡胖嫩

E.脉来无力

(正确答案B)

5 阴阳

5.1 阴证

阴证——符合“阴”的一般属性(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特点)。

里证、虚证、寒证均属阴证范畴。特点:病情变化较慢。

5.2 阳证

阳证——符合“阳”的一般属性(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特点)。

表证、实证、热证均属阳证范畴。

特点:病情变化较慢。

5.3 阴阳证鉴别要点

可见于表里、寒热、虚实证候的鉴别之中。

习题

例:阴证的舌象,应为

A.舌质苍老

B.舌质胖嫩

C.舌质红绛

D.舌有芒刺

E.舌上生痈

(正确答案B )

6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6.1 证候相兼

在疾病第一阶段,其病位无论在表在里,在病性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的证候存在。

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6.2 证候错杂

在疾病的第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病变,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证候间的错杂关系有四种情况:第一类是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第二类是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第三类是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有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第四类是表里同病,而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热证。

6.3 证候真假

6.3.1 真热假寒

概念: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机理:阳盛格阴。

表现:真热——身热恶热,烦渴喜冷饮,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

假寒——四肢厥冷,却不欲近衣被。

6.3.2 真寒假热

概念: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

机理:阴盛格阳。

表现:真寒——精神萎靡,形体倦怠,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假热——面红、口渴、身热、脉大。

分辨:面红但如妆;口虽渴但喜热饮,饮量不多;

身虽热,但喜近衣取暖;脉虽大,但无力。

6.3.3 寒热真假的鉴别

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头面、体表,而脏腑、气血、津液方面的变化多反映疾病的本质。假象究竟和真象不同,仔细观察不难区分。

习题

例:发热恶风,头痛,有汗,咽喉肿痛,腹部发凉,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表里俱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表里俱热

(正确答案C)

例:下述哪项不属寒热错杂证:

A.表热里寒

B.上寒下热

C.热证转寒

D.上热下寒

E.表寒里热

(正确答案C )

例:恶寒,肢冷,无汗,头身疼痛,脘腹冷痛,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属

A.表热里寒证

B.表里俱寒证

C.表里俱虚证

D.半表半里证

E.表寒里热证

(正确答案B )

例: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黄而干,此证候属于:

A.表邪入里

B.表实里虚

C.表寒里热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正确答案C )

例: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证属:

A.上热下寒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正确答案A )

例:下列哪项不属于虚实错杂:

A.虚中夹实证

B.因虚致实证

C.虚实并重证

D.实中夹虚证

E.虚实证同时出现

(正确答案B )

例:

A.表证

B.里证

C.半表半里证

D.表里同病

E.由表入里

症见恶寒发热,腹痛泄泻是:

(正确答案D )

症见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

(正确答案C)

例:

A.实证

B.虚证

C.实证夹虚

D.虚证夹实

E.虚实并重

邪实为主、正虚为次者是:

(正确答案C )

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者是:

(正确答案E)

例: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属于:

A. 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寒热错杂

D.表热里寒

E.热证转寒

(正确答案E)

例:阳盛格阴可导致: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表热里寒证

(正确答案D)

例: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阴盛阳虚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上热下寒

(正确答案B)

猜你喜欢

表里病位舌质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曹永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对肥胖认识研究的发展概况※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