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爱情:电影《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同性爱情模式窥探
2012-11-22孙梦辉,孙秀双
影片《春风沉醉的晚上》是娄烨导演的戛纳参赛作品,其包含的男男爱情模式以及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引起西方很多影人的热切关注。娄烨也在重申,虽然电影表面上是关于男同性恋的问题,但是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它是一部“同志电影”,而是纯粹关于“情感”的一部电影。电影的画面很安详也很静谧,如同高挑几株荷花的小池,让人不禁会为她的这方蜜语而感动。爱的单纯加之心理的复杂,让我们看到青年人恋情背后的故事,匆匆来过又忙忙消逝,类似跳动的音符遇到了不怎么会识谱的操手,好曲却总也演不出佳妙的协调。有人说,娄烨的作品看上去是不合时宜的,与时代和社会格格有距,但细想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胞却又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所掩饰的,这样看,娄烨的这部电影真是一场撩人心弦的舞会,忘情其中又不失自我。
电影在拍摄场面的选取上,着重了人的个体或是之间的情感往来,很少涉及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它的这种从最细微处考量,也自然地彰显着我们生命的内在张力。或许我们可以说,像娄烨如此的电影风格,似乎更像是来自欧洲的创作。当大洋彼岸的艺术风范换做东方的依托内容之时,本身就会显得有些突兀,让人过目不忘,移情不舍。李洋曾说这样的格调应该归于“私电影”的行列,有一定的道理,我个人觉得这种意识很有说道,也很合拍。卫西谛也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独特性:独特的摄影机与身体的关系。整部电影都是在拍摄身体与身体的靠近、结合、疏离,摄影机不再是冰冷的机械物,而是个人的带着湿度与温度的眼睛。我很赞同也敬佩卫西谛老师的独特眼光与电影人的精炼思维,很好地道出了《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春风沉醉的晚上》里的色调总也是灰蒙蒙的,如同电影人物之内心,焦灼又不失常态。压抑的情感之门就会不懈地寻找机会,让进出的人们扔掉一天的繁杂以消受瞬间的幸福,这或许就是生命本身所需要的。大量的男同性恋者的性爱场面,也不失雅色,看了并不觉得不舒服,反而很是自然。男男之间的这种感情,抑或是可以被称为同性爱情模式,很柔细地被人们所接受甚至同情和肯定。在安静的叙事和镜头下,铺排着复杂的且让人纠结的情感故事,其实这样的情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情感深处所必不可少的。情与爱、义气与自私、迷恋与哀婉、狂痴与苦愁、等等,在娄烨的电影镜头里得到尽情的释放,演绎着迷离的别情。真实的性爱写实场面可能不是让人觉得舒服的方式,但依据性与爱的不可离分规则,这样表现又不失为最真切最具说服力的,充盈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张力,耐人寻味。灰蒙蒙的空气会让人很不由自主地从现实步入幻想,停不下来脚步又会带人转回到记忆里来,这是一种很抒情的叙事,不造作不拿捏,浑然天成。卫西谛老师曾拿时间来点评《春风沉醉的晚上》:电影里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一个人的情感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只有“存在当下”,而电影像是截取了爱情长河里的一段而已。可谓评价有道啊。
电影的叙事、语言,或者干脆就说风格,其实在影片的开头就有了说明:两朵玻璃水缸里的塑料莲花微微浮动,几滴疏雨落在水面上。静谧安详,悦目又赏心啊。业内常有这样的话:一个好的起镜会带动整部影片。不错,在《春风沉醉的晚上》里,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对白,仅有的还限于家常话。假使电影没有了任何的对话,我们依然会明白它的叙事,电影的气质依然不减,情绪还是可以弥漫出来的。这样的手法,有人说只会出于娄烨之手,把东方含蓄之风尽然地放大,又落脚于个别细微之处,收放自由又不失度量。我印象较深的一场跳舞的戏份,发生在室外的居民小广场上。王平和江城手牵着手,细腻而自然地融入那群似乎更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街景中,出于勇气还是出于爱情本身,已变得不是很重要了。另外,罗海涛与江城逃离几个报复的家伙,也同样看出主人公内心里的情感流动,爱情的力量。这些也在印证着摄影机的运动弧线与被控制上,有追拍也有偷拍,晃动着的不仅仅是镜头,还有人物的情感命运。一种藏于地下,不被认可的恋情模式是要注定失败的吗?既然会失败那么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爱下去?复杂性慢慢呈现出来,纠结难于释怀。而当我看到王平的妻子林雪在丈夫死后的清晨,身穿睡衣独自一人到厨房炸了一块糕饼,端着盘子回卧室里吃的时候,我的眼睛是湿的。作为人,害怕孤寂的感受是强烈的,摄影机又一次划过林雪的家,如同哀伤而又湿漉漉的眼睛,让观看的人体会着什么是凄凉,什么是同情。
王平死了,江城在和罗海涛的一段错杂交体后重又找回了另一半男体,过着和先前王平一样的二人生活。这样看来,一切似乎就该结束了,其实不然,爱情的滋味还得继续慢慢地品尝,也许一些时日后,江城还得换同伴,换了又换,直到生命终结。这或许就是影片交代的同性爱情模式,大家更喜欢生活在夜幕下,拿自己的爱情和肉身让夜色做个证,以求永恒,或者根本就没有永恒,那就祈求让两人的爱情保持得更久远一些,再久远一些吧。其实从这样的爱情模式上,我们也不难看出社会的体制对于人性的压抑以及压抑后的结果:江城被王平的妻子划伤脖子躺在街上时路人冷漠的表情,那种只被要求服从而产生的自私和冷漠。而江城在纹身后路过街上看到一只被撞死的狗的表情和当时他在街上路人的表情何其相似。
电影在这样的一种灰暗色调的铺设下,交织出的人物关系显现了难平协和之风的韵律,但又似乎在告诫着人们另一种的启示:情感理论下的存在该用符合感情发展模式的方式处之,否则悲剧论自然产生。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里,人们更注重一种合乎人类主要趋向的认同模式,而轻视或忽视了那种处在情感或事物边缘新生体抑或固有之存在的被抑制体。它或许能引发我们的深沉思考:人尤其在情感上是很难辨出真伪,也就是说孰是孰非本就是难以定论的。但愿影片带给我们一种探讨幸福该如何定位的思考。
在其他众多的反映同性爱情的电影中,如《蓝宇》、《霸王别姬》、《东宫西宫》、《只是朋友》、《爱的言灵》、《断背山》、《爱情巴士》等等,无论是风格还是主体,无不有着一个共同的宿命,那就同性爱情之树更易于活于夜幕下。这些也在证明着我们人类在尝试给同性恋者一个适于生存的空间的同时,社会制度本身所给予他们的排挤和压抑也是造成《春风沉醉的晚上》中诸如王平之死等的主要原因。另外像罗海涛的好奇体验男男之爱的做法,也在说明着人尤其是社会重压下的青年人的爱情模式的变化和不稳定性。其实,不管是男男、女女、还是男女,只要是出于内心的情愫之需,都可以看作是爱情的正常模式,是符合爱情本身的需求的。但是,他们都需要阳光,而不是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