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程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2-11-22陈小丽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历史音乐教学

■陈小丽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掘、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对达成课程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是很有帮助的。

音乐艺术是通过有定性的“音”在时间中的展现,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引起欣赏者各种情绪反应与情感体验;历史事件是通过特定的背景、情景、文字、图表等,作用于人的视觉而引起学习者各种情绪反应与情感体验。二者同为素质教育的媒介,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是都能作用于人的视听觉而产生情感体验。

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主要指历史事件的直接运用、类比运用及辅助运用。笔者试图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历史课程资源探索一种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新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直接运用

音乐鉴赏课上欣赏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作品歌词浓缩历史事件,通过如泣如诉的音调,表达出悲恨哀伤的情绪,揭示了当时因遭日本侵略者蹂躏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着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但这首歌创作距今已有70余年,如果教师单纯地从曲式、旋律等分析歌曲,学生很难真正融入到歌曲中去。我们在上课时发现有些同学对此作品并不感兴趣,甚至在欣赏时还有嘻嘻哈哈的现象,着实让人痛心。为了上好这节课,更为了教育感染学生,我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用《江河水》悲伤的音乐渲染气氛后,讲述歌曲《松花江上》的历史背景: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流亡关内,有家难归,有仇难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卖命的背景。当学生被带回那历史的悲剧之中时,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随之而来。这时欣赏、演唱、分析《松花江上》,他们都十分投入、动情。

影视作品中以历史事件为主题歌的也很多,如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和片尾歌《历史的天空》等等歌词都浓缩了历史事件。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讲述”的形式运用历史手段欣赏这类歌曲,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歌曲情境、品味歌曲意境,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

二.类比运用

类比,原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即指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与历史知识中同类题材或类似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获得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例如《和平的花环》歌曲“我们没有听过枪炮,我们没有见过硝烟,只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眼前才浮现可怕的灾难。……让全球的小朋友肩并着肩,共同撑起和平的风帆。让全球的小朋友手拉着手,共同编织和平的花环。”这首歌曲是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创作的,1937年12月,南京30多万同胞在日寇的铁蹄下遇难,全城三分之一房屋被毁,国民财产损失难以计数,残害、蹂躏妇女的暴力事件达两万余起,给南京及全中国人民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之后再来欣赏、分析《和平的花环》,同学们都十分投入、十分动情,不仅体验了音乐的旋律美、情感美,还了解了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最后通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幸福生活。

讲述《黄河大合唱》歌曲,给学生补充了“华北事变”;欣赏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讲述红军长征历史,以上类比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截取相关场景并运用到乐曲的旋律中去,学生得到的是情景双重感受,绝非单调的说教可比。因此将所教乐曲与历史知识进行类比,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辅助运用

借助历史导入新课。在进入新课之前,选择与课本相吻合的历史材料介绍给学生,在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后,娓娓进入乐曲。《你是这样的人》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而创作的主题曲,语言深刻凝练,表达人民对领袖人物的缅怀之情,旋律听起来荡气回肠。课堂上播放《百年恩来》艺术片的主题曲的同时,通过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的欣赏,让学生尽量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总理的人格魅力。《春天的故事》中“春天”、“春雷”、“春风”、“春晖”、“春雨”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描述了中国大地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变化,启发同学对“春”的思考而进入特定的历史的情境之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再如讲授《国际歌》时,在庄严豪迈的旋律下,简述无产阶级的第一次夺权尝试,尤其最后“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一句,不仅让学生在史实背景下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血”与“火”的洗礼。讲授军号为基调的《马赛曲》时,简述“法国大革命”,会让学生在史实中充分体验作品中那充满战斗精神的法国大革命的情境。借助历史知识构建课堂教学背景的运用其实很广泛,如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新面貌的《歌唱祖国》,展现1976年胜利的十月举杯欢庆粉碎“四人帮”激动场面的《祝酒歌》,描绘出改革开放后农村新面貌和农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述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三五九旅把陕北建成 “陕北的好江南”这段史实的《南泥湾》。

以上几种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运用,所运用的方式也不局限于这几种。音乐课中发动学生到歌词中找史实,从旋律中体味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边唱边辨析。这使本来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变得情趣盎然。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王国维先生也说“真正的知识唯存于直观”。音乐与历史知识的有效融合就是这种“可能”而又“直观”的方式。当然,历史运用于音乐教学,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小觑。

首先,它能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主要表现为借助历史事实,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历史史实将单纯的音乐作品生动化、情境化、内涵化了,它让音乐“活了”,流动起来。学生根据音律、歌词通过联想、想象来构造音乐画面,这就是一种再创造。

其次,它能培养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从而达到美育的功能。“想象是学习的心脏”这个使沃尔多夫学校显示出了蓬勃生命力的思想,一直在向音乐课堂延伸,并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将历史引入音乐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这是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运用。借助历史可将音乐教材这一美的载体的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从而把学生完全带到一种美的境界中去。在“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的反复吟唱中,学生体味到的是满含忧伤的悲壮美;在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的吟唱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壮怀激烈的阳刚美;在“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中,学生联想到的是逆境而上的革命乐观美;在“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中,学生体验到的是蒸蒸日上、奋发图强的自豪美。学生在这种美的氛围中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一种或悲或喜的感受会被音乐调动得无以复加,情感得到充分而又自由的释放和陶冶,学生由单纯的主体之于客体的欣赏,而进入到一个物我合一的境界,在这种审美的情境中,主体完全融化于客体中了。

最后,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德的形成。沉浸陶醉于美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排除了急躁、轻浮与粗野的情性,从而使学生情绪健康、心灵净化。并且曾经给了学生强烈美感的东西,留下的印象又是极其深刻的,这些情感的体验也许将来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生活中的选择和创造,谁能说清楚他们将来的人生抉择中就没有《国际歌》的忠贞呢?谁又能说清楚他们将来的重大动机中就没有《长征》的影子呢?

当然,历史走进音乐课堂,不单纯是个教学形式的问题,也是音乐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虽说“音乐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与生活最贴近的表现方式”,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毕竟是有限的。大多数情况下,还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本身要具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懂得一些音乐知识等最基本的音乐素质外,还应具有相当的历史知识。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①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②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③《编译参考》2000年第2期郭双印,编译《沃尔多夫学校:培养想像力的沃土》。

猜你喜欢

历史音乐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音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音乐